图书介绍
计算机系统的高可靠性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系统的高可靠性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1465416.jpg)
- (日)猪濑博编著;尤国峻,肖俊远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4·2746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系统的高可靠性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高可靠性技术基础1
1.1 计算机系统的高可靠性技术1
1.1.1 计算机与可靠性1
1.1.2 提高可靠性的方法4
1.2 与系统可靠性有关的基本参量7
1.2.1 可靠度、故障率和平均故障间隔时间8
1.2.2 元件可靠度、系统可靠度及可靠度预计11
1.2.3 可维修度、平均修复时间、利用率及使用率14
1.3 不可维冗余系统的可靠度19
1.3.1 并联系统20
1.3.2 备用系统22
1.3.3 n取r系统24
1.3.4 一般冗余系统27
1.3.5 存在多种故障模式的情况33
1.4 可维冗余系统的可靠度及利用率36
1.4.1 双装置并联模型的利用率37
1.4.2 双装置并联系统的可靠度41
1.4.3 双装置备用系统的利用率与可靠度45
参考文献49
第二章 可靠性及可维性设计50
2.1 引言50
2.2 数学模型的假定、术语及符号52
2.2.1 装置的寿命分布函数53
2.2.2 维护方式与可维度函数59
2.2.3 冗余结构60
2.2.4 本章用的主要符号64
2.3 事后维修65
2.3 1 单装置系统(n=1,m=0,s=1)67
2.3 2 双装置系统(n=m=1)72
2.3.3 N取n的G系统79
2.3.4 网络87
2.4 预防性维护方式与检查方式95
2.4.1 预防性维护方式96
2.4.2 检查方式103
2.5 结束语109
参考文献109
3.1 概要114
第三章 检错与纠错114
3.2 数据的检错与纠错115
3.2.1 检错码与纠错码115
3.2.2 检错码实例124
3.2.3 纠错码实例127
3.3 运算错误的检测129
3.3.1 组合逻辑错误的检测129
3.3.2 时序电路的检错131
3.3.3 运算器的检错132
3.4 控制的错误检测138
3.4.1 控制电路的检错138
3.4.2 微程序控制的检错139
3.4.3 复试141
3.5 通信线路的检错方式与纠错方式143
3.5.1 通信线路的特点与错误控制143
3.5.2 在信息上另加冗余信息的方式144
3.5.3 冗余传送方式146
3.6 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检错方式147
3.6.1 磁盘装置147
3.6.2 磁带装置149
3.6.3 行式打印机149
3.6.4 卡片机150
3.6.5 纸带机150
3.6.6 光学字符读出器与光标记读出器151
3.6.7 其它151
参考文献152
第四章 硬件的冗余设计153
4.1 冗余性设计的基本观点153
4.1.1 冗余性考虑154
4.1.2 冗余设计中的考虑155
4.2 冗余结构与结构的控制156
4.2.1 多处理机系统157
4.2.2 多重文件165
4.2.3 线路网的冗余性167
4.2.4 计算机网络167
4.3 可维性与冗余设计169
参考文献171
5.1.1 对系统恢复技术的要求172
5.1 系统恢复技术概论172
第五章 系统恢复技术172
5.1.2 系统恢复的条件173
5.1.3 系统恢复与人机接口174
5.1.4 作为系统技术的恢复技术175
5.2 系统基本部分的恢复技术176
5.2.1 系统基本部分的可靠性176
5.2.2 主机故障排除技术179
5.2.3 外部设备故障排除技术183
5.2.4 RAS功能186
5.3 文件恢复技术186
5.3.1 文件恢复的目的与要求186
5.3.2 文件恢复技术187
5.4.1 通信系统的可靠性192
5.4 通信系统的恢复技术192
5.4.2 通信系统构成部分的故障对策193
5.4.3 通信系统的差错控制与传送控制196
5.4.4 通信系统的恢复技术198
第六章 信息保护202
6.1 信息保护的基本概念202
6.1.1 信息保护的必要性202
6.1.2 信息保护的限制因素204
6.2 基本方式205
6.2.1 编码化与密码化205
6.2.2 资格检查207
6.2.3 内存储器保护209
6.2.4 外存储器保护213
6.3.1 在终端的保护215
6.3.2 传送性保护215
6.3 对存取的保护215
6.3.3 中央系统内的保护216
6.4 防止信息破坏217
6.4.1 机器故障217
6.4.2 运用管理218
参考文献219
7.2 组成诊断数据的理论221
7.2.1 逻辑电路的性质和故障的种类221
7.1 概要221
第七章 故障诊断221
7.2.2 试验数据的选择方法222
7.2.3 试验数据的优化方法234
7.2.4 故障模拟方法239
7.2 5 故障辞典245
7.3 实行诊断的方法249
7.3.1 试验数据的输入方法和校验数据的输出方法249
7.3.2 试验诊断的实行方法250
7.4 故障诊断的应用例子252
7.4.1 FLT方式252
7.4.2 微诊断方式256
7.4.3 No.1ESS方式261
7.4.4 诊断方式的适用范围266
7.5 今后的研究课题268
参考文献269
第八章 成批处理系统272
8.1 提高输入数据可靠性的方法272
8.1.1 输入数据的产生过程272
8.1.2 提高输入数据精度的途径273
8.1.3 提高输入数据精度的措施274
8.2 提高输出数据可靠性的方法282
8.3 成批处理的故障对策284
8.3.1 中断对策284
8.3.2 更新文件的恢复289
第九章 联机银行业务系统290
9.1 联机银行业务系统概要290
9.1.2 适用业务292
9.1.1 联机银行业务系统的目的与效果292
9.1.3 向系统网络化方向发展294
9.2 联机银行业务系统的可靠性设计295
9.2.1 联机银行业务系统的可靠性295
9.2.2 系统中心297
9.2.3 线路305
9.2.4 终端装置308
9.2.5 操作系统的可靠性对策312
9.2.6 应用方面的可靠性对策313
9.2.7 恢复与再启动319
9.2.8 过负荷对策327
9.3 结束语328
参考文献329
第十章 分时系统330
10.1 分时系统概要………………………………………………………33010.1.1 分时系统的特点…………………………………………………………33010.1.2 可靠性、可维性的条件…………………………………………………33310.2 分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336
10.2.1 可靠性的基本技术336
10.2.2 利用硬件提高可靠性338
10.2.3 利用软件提高可靠性345
10.3 分时系统的异常处理348
10.3.1 概要348
10.3.2 异常处理350
10 3.3 过负荷对策359
10.4 分时系统中心的使用管理362
10.4.1 概要362
10.4.2 后台处理363
10.4.3 文件管理365
10.4.4 操作管理367
10.4.5 维护管理369
参考文献369
第十一章 电子交换机370
11.1 电子交换机概要370
11.1.1 电子交换机及其特点370
11.1.2 电子交换机的RAS设想376
11.2 DEX的RAS设计378
11.2.1 方式设想378
11.2.2 硬件的RAS设计379
11.3 DEX的故障处理与故障诊断385
11.3.1 故障处理与故障诊断的步骤385
11.3.2 故障处理387
11.3.3 故障诊断396
11.3.4 D10中央控制器的诊断实例401
11.4 过负荷控制404
11.4.1 呼叫处理的执行控制概要404
11.4.2 D10的过负荷特性与控制方法406
11.5 软件的可靠性与维护方法409
11.5.1 程序的可靠性保证409
11.5.2 局文件的结构与提供410
11.5.3 运行过程中的文件更新与设备增设412
11.6 结束语416
参考文献417
12.1 概要418
第十二章 未来技术展望418
12.2 提高故障诊断技术与维护技术的水平419
12.2.1 故障诊断的简易化技术420
12.2.2 远程故障诊断与维修428
12.3 软件的高可靠化431
12.3.1 软件的故障431
12.3.2 软件高可靠化的方向………………………………………………………43212.3.3 软件测试方法的实例434
12.4 硬件的超高可靠化438
12.4.1 系统工作的超高可靠化438
12.4.2 信息质量的超高可靠化440
12.5 将来的课题443
12.6 结束语444
参考文献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