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法学教材编辑部《证据学》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北京:群众出版社
- ISBN:750140254X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证据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一 证据学的对象和体系1
二 证据学与有关法律学科的关系3
三 证据学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5
第一章 外国几种主要证据制度和证据理论概述8
第一节 神示证据制度8
一 神示证据制度概述8
二 神示证据制度的主要证明方法9
三 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13
第二节 法定证据制度13
一 法定证据制度概述13
二 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主要规则14
三 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18
第三节 自由心证制度19
一 自由心证制度的主要内容19
二 自由心证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23
三 自由心证制度的历史作用24
第四节 苏联的内心确信证据制度27
一 苏联采用内心确信证据制度的历史条件27
二 苏联内心确信证据的理论29
三 苏联的内心确信证据制度的历史作用33
第二章 旧中国的证据制度和理论简介34
第一节 旧中国证据制度的沿革34
第二节 旧中国证据制度的基本特点46
一 疑狱以有罪论,实行有罪推定47
二 定罪必须取得被告人认罪的供词48
三 审讯被告人可以依法拷讯49
四 诬告者反坐,伪证者罚50
五 以五声听狱讼,主观妄断51
第三节 旧中国刑讯逼供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52
条件52
第三章 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创立和发展55
第一节 新中国证据制度概述55
第二节 我国实事求是证据制度的特点62
一 查明案件的事实真象,是司法人员收集和审查判断证据,进行证明活动的目的62
二 查明案件事实真象,只能靠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以证据作根据63
三 反对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63
四 坚持专门机关的工作同广大群众相结合,既强调司法机关在办案中的主动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64
第三节 我国实事求是证据制度的意义和作用65
第四章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67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67
一 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67
二 证据是与案情有联系的事实68
第二节 证据的意义71
一 证据是正确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71
二 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是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锐利武器;在民事诉讼中,证据则是揭露当事人捏造事实、颠倒是非的有力工具71
三 证据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工具72
第三节 外国关于证据定义的规定和理论72
一 关于类似行为的证据73
二 关于品格证据74
三 关于意见证据74
第五章 证明77
第一节 证明的任务77
第二节 证明的对象82
第三节 证明责任88
第四节 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96
第六章 证据的分类103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民事诉讼中的本证与反证103
一 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103
二 本证与反证104
第二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05
第三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108
第四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115
第七章 运用证据的指导原则118
第一节 实事求是是我国运用证据的指导原则118
第二节 实事求是原则在立法上的主要体现121
一 重证据、重调查研究121
二 一切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123
三 必须忠实于事实真象125
第三节 贯彻实事求是原则,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27
第八章 收集证据131
第一节 收集证据的意义131
第二节 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134
一 收集证据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134
二 收集证据必须客观、全面135
三 收集证据必须主动、及时136
四 收集证据必须深入、细致137
五 收集证据必须依靠群众138
六 收集证据必须注意运用科学技术手段139
第三节 证据的保全140
第九章 审查判断证据142
第一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意义142
第二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方法144
第三节 形式逻辑在审查判断证据中的运用150
第十章 物证156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和意义156
一 物证的概念156
二 物证的意义156
第二节 物证的收集和保全157
一 物证的收集157
二 物证的固定和保全159
第三节 物证的审查判断160
第四节 外国有关物证的理论161
第十一章 书证163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和意义163
一 书证的概念163
二 书证的类型164
三 书证的意义166
第二节 书证的收集和保全167
一 书证的收集167
二 书证的保全168
第三节 书证的审查判断169
第四节 外国有关书证的立法和理论171
一 书证是不同于物证的一种重要证据171
二 书证在民事诉讼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72
三 关于书证的提交172
四 关于书证真伪的争议173
第十二章 鉴定结论175
第一节 鉴定结论的概念和意义175
一 鉴定结论的概念175
二 鉴定结论的意义176
第二节 鉴定人的条件及其权利和义务177
一 鉴定人的条件177
二 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178
第三节 鉴定结论的制作和审查判断179
第四节 外国关于鉴定的立法180
一 大陆法系证据法中的鉴定180
二 英美法系证据法中的鉴定181
第十三章 勘验、检查笔录182
第一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和意义182
第二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184
第三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判断185
第四节 外国有关勘验、检查笔录的立法185
第十四章 证人证言188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和意义188
第二节 证人的范围及其权利和义务189
一 证人的范围189
二 证人的权利和义务191
第三节 对证人的询问192
第四节 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195
第五节 外国有关证人证言的立法198
一 证人的资格和拒绝作证权198
二 证人的传唤与询问200
第十五章 刑事被害人陈述201
第一节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201
第二节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202
第三节 对刑事被害人的询问和对其陈述的审查204
判断204
一 对刑事被害人的询问204
二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204
第四节 外国有关刑事被害人的主法206
第十六章 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207
第一节 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意义207
一 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207
二 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意义210
第二节 讯问刑事被告人211
第三节 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216
一 不轻信口供216
二 对被告人口供的审查判断217
第四节 外国有关被告人供述的立法和理论219
一 被告人供述的可采性219
二 被告人的拒绝陈述权219
三 对被告人的讯问220
四 “测谎器”在审查被告人供述中的应用220
第十七章 民事当事人的陈述221
第一节 民事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221
一 民事当事人陈述的概念221
二 民事当事人陈述的意义223
第二节 对民事当事人的询问224
第三节 民事当事人陈述的审查判断225
第四节 外国有关民事当事人陈述的立法和理论227
一 民事当事人的陈述是证据227
二 民事当事人陈述和承认的法律效力228
三 制度上的争论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