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信息语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语信息语法学
  • 鲁川,王玉菊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285914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语信息语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字本位”和语言研究&徐通锵1

前言1

一、为什么本书要称为“信息语法学”?1

二、为什么本书要称为“汉字信息语法学”?3

上卷 字法学3

字法学提要3

第一章 字形学5

第一节 汉字是注重视觉信息的自源性文字6

一 自源性文字6

二 他源性文字6

三 自源性文字与他源性文字的差别6

第二节 汉字字形的演变7

一 汉字字形演变的主要阶段7

二 通用汉字的印刷体9

三 汉字字形演变的必然趋势是“优化”9

第三节 汉字的造字法9

一 形象记事的造字法10

二 借音记事的造字法10

三 形声记事的造字法11

第四节 汉字的简化和规范化12

一 简化字12

二 规范汉字15

第五节 汉字的字形结构16

一 字形单位16

二 字形结构21

三 汉字笔画之间的关系22

四 汉字的笔画顺序22

第六节 汉字的字根及造字模式25

一 字根按照“造字功能”的分类25

二 字根按照“变形程度”的分类30

三 字根按照“原字常用”的分类31

四 字根的名称31

五 汉字的造字模式33

六 造字模式分析与字形结构分析34

第七节 汉字是智慧的结晶38

一 在“造字”上显示的智慧39

二 在“组字”上显示的智慧42

第八节 汉字的检字法45

一 辞书45

二 字表和词表46

三 检字法46

第九节 汉字的键盘输入法47

一 中文信息处理的两个阶段47

二 汉字的“字形输入法”48

三 汉字编码输入法48

四 易通华文输入法50

第二章 字音学53

第一节 人类的语音53

一 语音的特性53

二 元音和辅音54

三 音素和音位56

四 音节57

第二节 汉族人敏感的语音单位是音节58

一 不同民族的语音敏感单位不同58

二 汉语音节与英语音节的对比59

三 汉语音节的类型59

四 汉语音节的结构60

五 声母和韵母的发音63

六 声母和韵母的拼合64

第三节 汉字的“韵”和“辙”67

一 汉字的“韵”67

二 汉字的“辙”68

三 “韵书”和相关的教材70

第四节 汉字声符的示音功能70

一 声符的示音功能71

二 四个“示音声母组”73

三 第一字根的示音四边形75

四 第一字根的示音度80

第五节 汉字的最常用声符81

一 声符的原字81

二 汉字的二百个常用声符82

三 声符在形声字中的位置89

第六节 汉语的根字和字族92

一 汉语的根字92

二 汉语的字族92

三 从根字查族字的检字表92

第三章 字义学108

第一节 汉语的字义和认知世界的概念109

一 客观世界·认知世界·语言世界109

二 概念110

三 汉语与英语在概念表达上的差异112

四 汉语中“概念”与“汉字”的关系115

五 概念的分类系统117

第二节 汉字的意符122

一 意符的辨别义类的功能122

二 汉字的一百个常用意符123

第三节 每个汉字都表意128

一 意义分为“自足意义”和“未足意义”128

二 音译词中汉字的意义130

第四节 汉字字义的演变131

一 汉字字义的分类131

二 字义演变的方式132

第五节 汉字的定型字义和双字下标法133

一 汉字需要“定型字义”133

二 双字下标法133

第六节 定型字义的基础是“认知框架”135

一 定型字义的探索135

二 常用字“定型字义”的例字140

第七节 汉字的不同功能对字义的覆盖面142

一 汉字的三种功能142

二 汉字的三种功能对字义的不同覆盖面143

第四章 字汇学149

第一节 汉语的词是能造句的最小固定字组149

一 汉语的词是最小的固定字组150

二 汉语词典表明了汉语的词是“固定字组”151

第二节 汉语的“组字造词法”152

一 汉语造词法的研究153

二 汉语造词法与英语构词法的对比153

三 汉语合成词的造词分析与词义理解155

第三节 汉语的词义方程式156

一 “词义”是“词素意义”和“词化意义”的结合156

二 汉语二字词的“词义方程式”156

三 汉语二字词“词义方程式”的六个意义因子157

四 汉语二字词“词义方程式”例释162

五 “汉字构词析义数据库”小样166

第四节 汉语多字组的构造模式170

一 “三字组”的构造模式171

二 “三字组”的“特构物”模式(“长颈鹿”模式)171

三 “三字组”的“待客物”模式(“洗衣粉”模式)172

第五节 汉语造词模式中的角色173

一 词素字的语义角色分类系统173

二 构建语义构词模式并标明其“词模意义”173

三 词素字的“前邻字”和“后邻字”173

第六节 简洁精辟的固定语175

一 成语175

二 惯用语179

第七节 字汇的运用策略和技巧180

一 字的锤炼181

二 字汇的运用策略185

三 有趣的文字游戏191

四 “对联”在语法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95

下卷 句法学201

句法学提要201

第五章 句构学203

第一节 句法的主要矛盾和句法的形式标志203

一 句法的主要矛盾203

二 句法的形式标志204

三 汉语的句法应该是“意合句法”205

四 句法结构是“组合结构”208

第二节 汉语句法与英语句法的对比209

一 英语句法的特点210

二 汉语句法的特点212

第三节 汉语的造句单位213

一 造句的基本单位是语块213

二 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216

第四节 汉语的句法结构216

一 汉语研究的五个视角和三个平面216

二 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219

三 汉语的复合句法结构220

四 紧缩结构220

第五节 汉语的句子成分221

一 句子的内层成分和外层成分221

二 关于几个重要的句法问题的讨论222

第六节 汉语的词类及其句法功能229

一 汉语的词类划分229

二 汉语的词类系统230

三 汉语词类的句法功能230

第六章 句意学233

第一节 人脑的联结机制和电脑的知识网络234

一 人脑的联结机制234

二 电脑的知识网络234

第二节 语意单位237

一 事链238

二 事件239

三 事元240

四 概念242

五 标记245

第三节 语意组合246

一 语意角色246

二 语意关系246

三 语意依附250

第四节 配合关系的中枢角色和周边角色250

一 中枢角色的分类250

二 中枢角色的定义251

三 周边角色的分类257

四 周边角色的定义258

五 周边角色的标记265

第五节 加合关系272

一 加合关系的添加部分是转位的“述谓概念”273

二 加合关系的添加部分是转位的“指称概念”274

三 加合关系的添加部分是专门的“界定概念”274

四 加合关系的标记与标注275

第六节 续合关系278

一 事件的嵌套与事件的接续278

二 续合关系的事件角色279

三 续合关系的基本组合模式280

四 续合关系的标记281

五 续合关系的网络标注283

六 多重续合关系的网络标注284

第七节 语言的主观信息和依附标记285

一 语言的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286

二 事件的依附及其标记292

三 中枢事元的依附及其标记298

四 周边事元的依附及其标记305

第七章 句模学308

第一节 语言模型308

一 句法模型和语意模型308

二 基本模型和实用模型309

第二节 谓词的配价和配元310

一 谓词配价的理论研究310

二 谓词配元的分类315

第三节 汉语句模的建立316

一 句模属于“语意句法”范畴316

二 句模的分类318

第四节 汉语的基本句模320

一 基本句模的特点320

二 汉语基本句模总表321

第五节 汉语的特殊句式339

一 特殊句式的语序340

二 特殊句式的附加意义341

三 特殊句式的紧缩信息342

四 特殊句式的出现频率很高342

第八章 句序学347

第一节 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顺序347

一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348

二 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348

第二节 现代汉语顺序研究的“预想论”354

一 预想论的基本论点354

二 预想论对于“造词”顺序的解释355

三 预想论对于“句法结构”顺序的解释358

四 预想论对句子中的语块顺序的解释360

第三节 预想论对周边语块内词序的解释362

一 组合式定语和黏合式定语363

二 多项定语的语义分类364

三 多项定语的顺序取决于语义分类364

四 预想论对多项定语顺序的解释367

第四节 预想论对常规句中语块顺序的解释369

一 句子中的序位369

二 “语意角色”与“序位”相对应的认知理据371

第五节 句子的语用分析374

一 语法内的语用分析374

二 信息结构分析379

三 句子的话语结构380

四 汉语顺序的特点384

五 句子中的语块移位384

六 句子的语序标记388

第六节 预想论对汉语交际句中语块移位的解释391

一 交际句中的语块移位391

二 说话者临摹的是认知世界而不是客观世界392

三 预想论对已有的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新解释393

四 应把跨语种认知模式对比纳入对外汉语教学396

参考文献399

汉英术语对照表402

后记4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