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差异教学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差异教学论
  • 华国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2117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差异教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学生的差异与差异教学1

第一节 个性及个性差异1

一、个性及个性差异的概念1

二、个性差异的产生2

三、差异的群体分布3

第二节 差异的类型4

一、性格的差异4

二、兴趣的差异5

三、能力的差异6

第三节 认知内格的差异12

一、认知风格的内容12

二、概念速度的差异13

三、整体性知觉方式和分析性知觉方式14

第四节 差异对教学的影响15

一、智力水平差异对学业成绩的影响15

二、布卢姆的研究结论17

三、师生相互作用差异带来的影响21

四、性别差异和性别角色的影响21

第五节 差异教学的思想理论基础24

一、差异教学的含义24

二、差异教学的思想理论依据25

三、差异教学和因材施教27

主要参考文献29

第二章 学生差异的测查30

第一节 差异测查的意义30

一、对学生差异的测查是差异教学的前提30

二、教师应重视学生差异的测查31

第二节 差异测查的一般原则32

一、确立差异测查原则的意义32

二、差异测查的一般原则33

第三节 测查的内容34

一、个体间差异的测查35

二、个体内差异的测查36

三、测查学生的优势潜能38

四、测查不同的学习类型39

第四节 测查的方法44

一、观察与记录44

二、测验46

三、调查52

附录53

一、行为核查表53

二、常用智力测验简介54

(一)中国比内测验54

(二)韦氏智力测验55

(三)瑞文推理能力测验57

三、12项个性因素量表59

四、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意问卷(CA-NPI)(19988年版)60

五、症状自评量表(SCL-92)61

主要参考文献66

第三章 教育安置和资源68

第一节 个别教学68

一、古代的个别教学69

二、近现代的个别教学69

三、个别教学的利与弊74

第二节 集体教学75

一、班级授课制的形成和推广75

二、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76

三、班级教学的利与弊76

四、班集体教学的改进与变式77

第三节 班集体中的个别化教学81

一、掌握学习理论和继续进步理论81

二、以小班为基础的动态灵活分组82

三、小班、大班、个别和小级组的教学的机组合84

第四节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86

一、计算机技术在差异教学中的作用86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方面及发展方向87

主要参考文献89

第四章 目标、课程、计划90

第一节 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90

一、教学目标的意义90

二、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91

第二节 灵活的课程93

一、加强基础学科,突出基础概念94

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95

三、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结合95

四、根据需要开设模块课程96

五、提供课程资源中心97

六、课程结构整体优化97

七、编写不同难度水平的教科书98

八、提倡组合课时98

第三节 个别教学计划99

一、个别教学计划的意义100

二、个别教学计划的类型101

三、个别教学计划的内容102

四、个别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105

附录 个别教学计划的案例107

主要参考文献114

第五章 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115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策略及理论115

一、构建整体课堂教学策略的意义115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117

第二节 认知前提的准备和学习动机的激发119

一、认知前提的准备119

二、情感前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120

第三节 照顾差异的挑战性教学目标121

一、教学目标的挑战性121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122

三、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124

第四节 教学内容的调整组织125

一、调整教学内容的依据125

二、调整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126

三、调整教学内容的具体做法128

第五节 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教学过程134

一、各个教学环节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134

二、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135

三、注重教学的情咸过程140

四、协作教学、合作学习与个别教学141

五、及时的大面积的反馈和评价142

第六节 提高教学效率145

一、恰当运用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146

二、精心设问,提高教学效率148

三、努力提高学习小组的效率149

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149

附录 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活动顺序的排列原则151

主要参考文献156

第六章 辅导训练及课外活动157

第一节 辅导、训练、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157

一、辅导的差异教学中的作用157

二、技能差异和训练的作用158

三、课外活动的意义159

第二节 学习辅导的环节和注意的问题159

一、课前铺垫辅导160

二、课中及时辅导161

三、课后强化辅导161

四、小单元针对辅导162

五、辅导中应注意的问题163

第三节 训练的一般原则164

一、早期干预原则165

二、个别化原则165

三、科学化原则166

四、循序渐进原则167

五、全面和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168

第四节 训练的内容和一般方法168

一、心智技能的训练169

二、动用技能的训练172

第五节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174

一、从课外活动到活动课程174

二、课外活动在差异教学中的作用174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76

附录 训练案例178

主要参考文献183

第七章 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184

第一节 环境和学生的差异184

一、早期环境影响儿童智能的发展185

二、学校环境和学生的差异186

第二节 优化心理环境186

一、教师的作用186

二、班风、校风的影响189

三、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191

第三节 良好的物理、物质环境194

一、物理环境195

二、物质和信息环境196

三、座位的编排196

四、特殊学生的需要197

第四节 有效的管理198

一、学校领导与决策199

二、班级规模199

三、学生的差异和不良行为200

四、自觉的纪律201

五、异常行为的矫正规202

主要参考文献204

第八章 同学间的合用与互助205

第一节 学生的差异与合作、互助205

一、同学间合作与互助的意义205

二、合作学习的恰光运用207

第二节 伙伴教学210

一、开展伙伴教学的意义210

二、伙伴(学生老师)的挑选和培训211

三、伙伴教学的设计和实施212

四、伙伴教学的管理214

第三节 小组合作学习215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及其意义216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217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环节219

四、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融进小组223

五、常用的几种小组合作学习研式的设计225

附录 配对阅读要领(参见泰德·格莱恩的阅读指导方案)228

主要参考文献228

第九章 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230

第一节 潜能和差异230

一、人类的潜能230

二、学生的差异和潜能开发231

第二节 了解大脑 科学用脑232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32

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234

三、人脑的营养和使用235

四、脑科学对教育的启示237

五、脑潜能的开发240

第三节 从小抓起 游戏中学243

一、早期发育和营养243

二、早期教育训练的意义245

三、给孩子提供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的机会246

第四节 创造性学习和训练249

一、创造力及个体差异249

二、创造性学习和训练252

主要参考文献254

第十章 超常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256

第一节 超常学生的教育256

一、超常学生和超常教育256

二、超常学生的特征和识别258

三、超常学生的教育及深造265

第二节 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271

一、学习困难的定义271

二、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275

三、学习困难(学习障碍)学生的神经心理特点278

四、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279

五、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教学对策和原则281

附录一、评价超常学生特点的伦朱利一哈特曼量表289

二、感觉统合障碍症候群:征候核对表294

三、感觉综合核对表·老师·双亲用296

主要参考文献299

第十一章 社区的配合与支持301

第一节 社会、家庭带来的差异301

一、不同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背景301

二、父母教育水平的差异302

三、父母的子女交往的不同水平302

第二节 社区教育303

一、社区教育的意义303

二、组织和机构304

三、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305

四、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308

第三节 家长是教师的合作伙伴309

一、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309

二、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和合作312

三、做家长工作的基本要求314

主要参考文献315

第十二章 差异考试和评价316

第一节 传统考试和记分的弊端316

一、强化选拨功能,淡化教育功能316

二、不能全面考查学生317

三、不能照顾学生的差异317

第二节 差异考试及其原则要求318

一、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318

二、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查,提供更多教育信息319

三、给学生提供成功的社会319

四、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319

第三节 差异考试的类型和形式320

一、考试的类型320

二、考试的形式321

三、试卷模式323

四、试题的类型和特点324

第四节 考试评价的一般步骤326

一、泰勒评价的八个步骤326

二、考试评价步骤的一般解释327

第五节 客观公正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329

一、不囿于标准答案,客观评分330

二、总分、部分分、进步分、等级、评语相结合330

三、采用多种评价、加强自我评价331

主要参考文献3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