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内分泌生理与病理生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内分泌生理与病理生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1438076.jpg)
- 杨钢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0818058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873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8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内分泌生理与病理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内分泌学发展简史1
古代记述1
第一章 概论1
生长激素与免疫2
内分泌学的孕育期2
内分泌学的诞生4
内分泌学蓬勃发展5
内分泌学的新时代8
昆明的激素12
第二节 生物界的激素12
激素与生命现象12
植物的激素14
脊椎动物重要的内分泌腺15
菌类的激素15
第三节 脊椎动物的内分泌腺与激素15
甲状腺的比较解剖16
肾上腺的比较解剖17
垂体的比较解剖18
神经垂体激素的比较20
催乳素的比较20
性腺及生殖系统的比较解剖23
内分泌腺及组织24
第四节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24
人体的激素25
关于内分泌与激素的新概念27
激素的分类28
激素的合成,释放与运输30
第五节 激素作用的特点34
生物学测定法36
第六节 激素的测定方法36
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发明38
化学测定法38
放射免疫测定法的基本原理39
放射免疫测定法的应用范围41
几种新的激素测定法42
第二信使学说的创立47
第二章 激素作用的原理47
第一节 第二信使学说--膜受体-cAMP蛋白激酶体系47
第二信使学说的要点与进展48
受体识别激素与相互作用49
G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50
cAMP与蛋白激酶的激活53
cAMP的降解55
不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膜受体激素56
第二节 第二信使学说-膜受体-磷酯酰肌醇代谢体系及其他56
膜受体-磷脂酰肌醇代谢体系57
IP3与DG作为第二信使的根据58
IP3与DG的作用方式59
膜受体-cAMP-蛋白激酶体系61
Ca2+及CaM的意义63
核受体激素的特点67
具有蛋白激酶活性的膜受体67
第三节 基因表达学说--核受体-基因调控模式67
激素作用的两步模型68
核受体-基因调控学说的新概念69
核受体的结构与特点70
激素-受体复合物的作用方式71
核受体激素诱导产生的特异蛋白73
类固醇激素的膜效应与膜受体74
激素核受体研究的临床意义76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概述77
第三章 下丘脑·腺垂体77
下丘脑的构造与核群78
第二节 下丘脑的形态与功能78
下丘脑的两个神经分泌系统79
下丘脑的功能80
下丘脑的促垂体激素81
下丘脑促垂体激素分泌调节83
第三节 脑垂体研究的历史资料85
两个腺体,两个来源87
第四节 脑垂体的形态学特征87
垂体前叶的腺细胞89
生长激素91
第五节 脑垂体前叶的激素9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94
促甲状腺激素94
卵泡刺激素与黄体生成素96
催乳素97
促脂素·MSH·POMC98
促进生长的效应99
第六节 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99
生长激素的种属特异性101
生长激素对代谢的作用102
生长素介质的发现104
第七节 生长素介质104
生长素介质的合成与调节105
生长素介质的分子结构105
生长激素受体的研究106
生长素介质的生物效应107
催乳素的生理功能108
第八节 催乳素的生理作用108
催乳素的作用机理109
腺垂体的靶腺110
第九节 腺垂体的促激素110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111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轴112
催乳素释放的控制113
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113
第十节 催乳素与生长激素释放的控制113
生长激素释放的控制114
生长激素分泌的节律性115
第十一节 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的节律性115
催乳素分泌的节律性116
促性腺激素的节律性116
第十二节 生长的生理117
促甲状腺激素的节律性117
昼夜节律形成的原因117
与生长有关的因素118
人的生长期119
各种激素对骨骼生长发育的作用120
骨骼的生长发育120
巨人症的历史记述124
第十三节 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124
巨人症的病因与病理125
巨人症的临床表现126
肢端肥大症的发病原理127
须与巨人症相鉴别的非内分泌疾病127
肢端肥大症的临床表现128
侏儒症的原因与分类132
生长素介质与生长过度132
第十四节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132
垂体侏儒的临床表现133
垂体侏儒的病因与发病原理133
需与垂体侏儒相鉴别的非内分泌性侏儒135
生长素介质与侏儒症137
催乳素分泌过多的表现139
第十五节 催乳素分泌异常139
高催乳素血症的病因139
第十六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40
分娩时出血与昏厥的历史141
病因和发病原理141
垂体功能减退与临床表现142
垂体前叶功能低下危象145
单一性促性腺激素缺乏症146
第十七节 单一性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146
单一性生长激素缺乏症146
单一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146
单一性促甲状腺激素缺乏症146
第十八节 青春期及其异常147
青春期的表现148
青春期体内激素的变动151
青春期发动的机制151
青春期早发--性早熟153
几种性早熟的临床表现156
青春期延迟和性发育不全症161
部分性早熟161
第一节 组织学特征169
第四章 下丘脑·神经垂体169
第二节 脑垂体后叶激素的来源170
第三节 脑垂体后叶激素的化学171
抗利尿素的作用172
第四节 抗利尿素172
抗利尿素的作用机制173
抗利尿素分泌的调节174
催产素的功能177
第五节 催产素177
尿崩症的发病机制180
第六节 抗利尿素缺乏-尿崩症180
尿崩症的分类与病因180
尿崩症的临床表现181
尿崩症的特殊类型183
尿崩症的诊断184
第七节 抗利尿素过多186
临床表现187
发病机制187
诊断问题188
继发性抗利尿素过多190
治疗问题190
第五章 甲状腺191
甲状腺的局部解剖192
第一节 组织学特征192
脊椎动物的甲状腺192
人类甲状腺的发生过程192
甲状腺的组织结构195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199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的生化199
甲状腺激素的运输206
甲状腺激素的排出与代谢209
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210
第三节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210
促进组织氧化及产热作用211
继发于氧化产热效应的作用213
对生长发育的作用214
对心血管及肾脏的作用215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215
对性腺的作用217
对糖类代谢的作用217
对胆固醇代谢的作用217
对皮肤的作用218
对肾上腺皮质的作用218
对血液的作用218
对胃肠道的作用218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控219
第四节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与控制219
交感神经、甲状腺轴的调控226
副交感神经、甲状腺轴的调控227
舒血管肠肽能神经的作用228
甲亢病因及分类229
第五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229
Grave氏病230
Plummer病244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甲亢245
T4甲亢246
T3甲亢246
新生儿甲亢247
高TSH甲亢247
锂致甲亢248
老年甲亢248
病因与疾病分类249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249
原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250
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256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257
第七节 甲状腺炎257
产后甲状腺炎262
亚急性甲状腺炎263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265
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266
地方性甲状腺肿267
第八节 碘缺乏病267
地方性克汀病272
高碘甲状腺肿280
第九节 碘过多病280
碘致甲亢283
第十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284
临床表现285
病因和发病机理285
病理285
病因及发病机理286
第十一节 甲状腺恶性肿瘤286
病理287
临床表现288
第六章 肾上腺髓质290
第一节 肾上腺的解剖特征291
肾上腺髓质的细胞292
第二节 肾上腺髓质的组织学292
嗜铬细胞的来源及分布293
髓质激素的种类294
第三节 肾上腺髓质的激素294
髓质激素的产生295
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内儿茶酚胺的合成296
肾上腺髓质内儿茶酚胺的合成与分泌297
肾上腺髓质中的多肽298
儿茶酚胺的代谢298
血、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298
肾上腺髓质激素与情绪反应301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概念302
两种儿茶酚胺生理、药理作用的对比303
第五节 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305
发病率307
本病的历史资料307
第六节 肾上腺髓质功能异常(嗜铬细胞瘤)307
发生部位·年龄·瘤重308
细胞源及分类308
遗传性与家族性309
第四节 肾上腺髓质的生理功能310
临床表现311
诊断314
鉴别诊断317
第七章 肾上腺皮质318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学特征319
第二节 肾上腺皮质的激素320
化学结构与分类322
肾上腺分泌的类固醇324
人工合成的类固醇325
糖皮质激素的结合形式328
类固醇的生物合成过程328
第三节 皮质激素的转运,代谢与排泄328
糖皮质激素的代谢与排泄330
尿中皮质类固醇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331
醛固酮的代谢331
17-酮固醇的代谢331
机体对损伤性刺激的抵抗力332
第四节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332
对物质代谢的作用334
对淋巴细胞及其他血细胞的作用336
对血管的作用336
对骨骼肌与心肌的作用336
对胃肠系统的作用337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337
第五节 糖皮质激素的某些药理作用338
对肾功能的作用338
抗炎症作用339
抗过敏作用340
抗毒,抗休克作用340
对钠、钾、水代谢的影响341
第六节 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341
肾上腺切除后水盐代谢的变化342
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作用343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343
糖皮质激素的反馈作用344
神经系统对ACTH分泌的作用344
糖皮质激素血浆浓度的昼夜节律345
垂体ACTH的作用347
第八节 盐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347
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347
临床表现及其发生原理349
血钠与血钾的直接作用349
第九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349
慢性皮质功能低下症的病因349
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353
单纯性醛固酮缺乏症354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354
病因与发病原理356
第十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356
临床表现及其发生原理357
皮质醇增多症的诊断360
病因与发病原理364
第十一节 醛固酮增多症364
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365
肾上腺的性激素368
第十二节 肾上腺性激素分泌增多368
先天性肾上腺性征异常369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发病原理370
后天性肾上腺性征异常372
人体的钙376
第八章 甲状旁腺与钙磷代谢376
第一节 钙、磷、镁与骨骼376
人体的镁377
人体的磷377
骨骼的组成及代谢378
第二节 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379
历史的回顾380
第三节 甲状旁腺的激素380
甲状旁腺的解剖和组织学特征381
甲状旁腺切除后的病状381
甲状旁腺激素的化学382
PTH的生物合成,分泌及调节383
PTH的生理作用385
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类388
第四节 甲状旁腺激素的相关肽388
第五节 C细胞、降钙素388
C细胞的胚胎来源389
历史回顾389
降钙素的化学、调控390
降钙素的生理功能391
发病机制39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392
第六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92
病理393
临床症状和征象394
病理生理394
甲旁亢的防治397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97
病因和发病机制398
第七节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98
临床表现399
病理生理399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402
甲状帝腺功能低下的治疗402
血浆中CT测值增高的疾病405
第八节 C细胞的病理和降钙素的临床意义405
血清钙代谢检查法406
降钙素缺乏406
降钙素的临床应用406
第九节 甲状旁腺与钙代谢的检查法406
血清磷代谢检查法408
血中甲状旁腺素放射免疫测定法409
第一节 胰岛的组织学特征411
第九章 胰岛411
胰岛细胞的数量与比例412
胰岛细胞的种类412
胰岛细胞的分布412
胰岛素及胰岛素原的结构414
B细胞颗粒的释放414
第二节 胰岛素的生化特性414
胰岛素的种属特异性416
C肽及其意义416
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417
胰岛素与遗传工程学418
胰岛素的转运与代谢418
胰岛素与锌、鱼精蛋白418
促进糖原合成419
第三节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419
促进脂肪合成作用420
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420
对糖代谢作用的途径421
抑制糖原异生作用421
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人体生长421
胰岛素的受体423
第四节 胰岛素的作用原理423
胰岛素的第二信使424
营养物质的调节425
第五节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425
激素的调节426
高血糖素的化学428
神经调节428
第六节 胰高血糖素的生化与生理428
生理功能与作用429
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430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原理430
第七节 生长抑素的生化与生理431
生长抑素的作用432
胰岛激素间的制约与协调433
第八节 胰多肽的生化与生理434
参与调节血糖的激素436
第九节 正常人血糖的调节436
耐糖现象437
第十节 胰岛功能低下--糖尿病438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原理439
糖尿病研究的历史439
糖尿病的遗传倾向440
糖尿病的基本缺陷442
糖尿病的诱发因素442
细胞内葡萄糖缺乏的作用443
高血糖的作用443
脂肪代谢紊乱与酮症444
糖尿病酸中毒445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446
胰岛素与钾的关系447
饮食管理及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447
糖尿病死因的变迁448
糖尿病的体征表现449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451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机理的新理论457
糖尿病治疗的现代进展459
症状特点460
生长抑素治疗糖尿病的原理460
第十一节 胰岛功能过高460
高血糖素分泌过多461
代偿机制461
第十二节 胰高血糖素的临床461
高血糖素缺乏461
在治疗上的应用462
在诊断上的应用463
副性征、阉割与性腺的移植464
第十章 性腺之一-睾丸464
第一节 性腺总说464
遗传、性别与性腺466
第二节 睾丸的组织特征467
第三节 生精作用的生理468
第四节 睾丸内分泌功能的发现469
雄激素的来源471
第五节 雄激素的生物化学471
睾丸酮的代谢472
睾丸酮的生物合成472
胚胎发育时期的作用474
第六节 雄激素的生理功能474
对男性副性征的作用475
对睾丸生精机能的作用476
雄激素的作用机制477
与性行为的关系477
雄激素对精神性格的影响477
其他作用478
睾丸生精功能的调节479
第七节 睾丸功能的调节479
青春期479
睾丸内分泌功能的调节480
青春期前发病的无睾征象481
第八节 睾丸功能低下481
生殖上皮与间质细胞的抵抗力481
原发性睾丸障碍482
成年期后的无睾征象482
类无睾征象482
继发性睾丸功能低下485
隐睾症489
阳萎491
男子不育症492
特发性男性性早熟494
第九节 睾丸功能亢进性疾病494
病因与分类494
中枢性男性性早熟497
睾丸间质细胞瘤498
肿瘤异位内分泌性性早熟498
男性性早熟的鉴别诊断499
男性乳房女性化的病因500
第一节 卵巢研究的历史回顾502
第十一章 性腺之二--卵巢502
卵巢的大体形态504
第二节 卵巢的胚胎发生及组织形态504
卵巢的胚胎发生504
卵巢的组织结构505
生殖功能508
第三节 卵巢功能508
内分泌功能509
第四节 青春期及更年期514
青春期515
更年期516
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518
第五节 性成熟期--卵巢的周期性活动(月经周期)518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519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521
月经出血522
子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522
阴道粘膜的周期性变化522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523
其他内分泌腺对卵巢周期的影响524
黄体的作用525
第六节 妊娠期内分泌525
胎盘内分泌526
孕期母体内分泌变化530
激素测定的临床应用531
第七节 分娩期内分泌变化532
性激素的分娩发动中的作用533
前列腺素的作用534
催产素的分娩发动中的作用534
卵巢功能的恢复535
第八节 产褥期内分泌535
胎儿-胎盘单位消失535
哺乳的内分泌调节536
性早熟537
第九节 性发育异常537
青春期延迟540
无排卵型功能失调541
第十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41
排卵型功能失调544
闭经的病因545
第十一节 闭经545
闭经的定位诊断552
闭经的激素治疗554
无排卵的病因555
第十二节 无排卵555
无排卵的治疗556
无排卵的临床表现556
排卵的监测559
第十三节 黄体期缺陷560
黄体期缺陷的病因561
黄全期缺陷的治疗562
黄体期缺陷的诊断562
更年期症候群的临床表现563
第十四节 更年期症候群563
更年期症候群的病因563
更年期症候群的治疗564
更年期症候群的诊断564
第十五节 产生激素的卵巢肿瘤565
雌激素肿瘤566
雄激素肿瘤568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瘤571
两性胚细胞瘤571
其他内分泌肿瘤572
胚胎期两种睾丸激素573
第十二章 性分化机制及性分化异常573
第一节 性分化的机制573
实验胚胎内分泌学的成果573
性激素与内生殖器管道分化574
性激素与外生殖器的分化575
性别的概念578
性激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性分化578
第二节 性别·性染色体·性腺578
性染色体579
H-Y抗原在性分化上的意义582
性腺的形成582
性分化异常分类583
第三节 性分化异常(一)583
性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性分化障碍584
XY或XX单纯性腺发育不全590
真两性畸形592
女性假两性畸形的概念595
第四节 性分化异常(二)595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1型596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2型597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3型599
睾丸女性化600
妊娠期母体雄激素或孕激素过多600
第五节 性分化异常(三)600
男性假两性畸形的概念600
Reifenstein综合征603
5a-还原酶缺乏症605
先天性睾酮合成障碍607
睾丸对hCG、LH的不反应症607
XY无性腺症609
第六节 性分化异常(四)609
副中肾管保留综合征609
副中肾管缺失综合征609
心钠素的发现611
第十三章 循环内分泌611
第一节 心脏的内分泌功能611
心钠素的生物化学612
心钠素在体内分布613
心钠素分泌的调节614
心钠素的受体615
心钠素的作用616
心钠素的代谢与结构活性的关系619
心钠素作用的细胞内机制619
心钠素的临床意义620
几种新发现的利钠多肽623
抗心律失常肽627
内源性洋地黄素628
第二节 血管的内分泌功能632
心血管系统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633
血管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638
内皮素的研究进展642
NO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646
NO合成酶的研究进展651
NO及NOS的病理生理学意义65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655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肽655
神经肽Y658
速激肽660
血管活性肠肽661
神经降压素662
阿片肽663
心脏兴奋肽664
缓激肽665
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的细胞因子666
第四节 血细胞的内分泌功能666
红细胞的血管活性物质667
胃肠的内分泌学的发展669
第十四章 消化道激素669
第一节 概述669
消化道激素定义的沿革671
消化道内分泌细胞673
第二节 消化道激素的分泌细胞673
中枢内的胃肠肽神经元676
消化道内的含肽神经元676
激素间的同质性678
第三节 消化道激素的化学特征678
激素的异质性681
第四节 消化道激素的作用方式682
消化道激素生理作用概述684
第五节 消化道激素的生理作用和释放调节684
几个主要的消化道激素688
消化道激素的作用机制688
消化道激素的释放688
消化道激素在诊断中的应用702
第六节 消化道激素与临床702
消化道激素在胃肠病发病中的意义703
消化道激素在治疗中的应用703
消化道激素与肿瘤705
近球小体的组织学特征707
第十五章 肾脏内分泌707
第一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707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化学708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生理作用709
近球小体分泌的调节711
人体血浆肾素活性的生理波动712
肾素在自身稳定中的作用71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高血压的关系714
肾性高血压与恶性高血压715
血浆肾素测定鉴别两种醛固酮增多症716
肾素分泌瘤与巴特(Bartter)氏综合征717
第二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718
其他病理情况下肾素分泌的变化718
红激素的测定方法719
红激素的发现719
红激素的分泌器官720
红激素的化学720
红激素的生理功能721
贫血与红激素722
红激素分泌的调节722
红细胞增多症与红激素724
从维生素D3到1,25(OH)2D3725
第三节 1,25二羟胆骨化醇725
1,25(OH)2D3产生部位726
1,25(OH)2D3是激素727
1,25(OH)2D3的生理作用及其原理727
1,25(OH)2D3合成调节728
激肽释放酶与激肽729
1,25(OH)2D3在临床的应用729
第四节 肾脏的激肽729
肾脏激肽的生理作用730
肾脏激肽代谢730
影响肾脏激肽释放酶分泌的因素730
第五节 肾脏的前列腺素732
抗高血压物质的产生部位733
第六节 抗高血压脂733
肾脏的抗高血压作用733
抗高血压脂的作用734
抗高血压物质的性质734
抗高血压脂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735
抗高血压脂的调节735
松果腺与神经组织的关系736
第十六章 松果腺736
第一节 组织学特征736
环境光照与松果腺的关系737
松果腺的细胞成分737
松果腺退化的问题738
第二节 松果腺生理功能的研究739
松果腺提取物的效验740
摘除松果腺的效验740
松果腺活动的调节741
松果腺与脑垂体促性腺激素741
褪黑素的合成743
第三节 松果腺的激素743
吲哚类物质--褪黑素的发现743
褪黑素的分泌规律及调节机制744
褪黑素的生理活性744
肽类物质--AVT745
第四节 人的松果腺的意义746
松果腺的病理747
人松果腺内的激素747
松果腺与月经周期747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749
第十七章 激素的受体与受体疾病749
激素受体的分类750
第二节 受体概论750
受体的定义750
何谓特异结合部位750
激素受体的结构751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可逆性752
第三节 激素受体的某些特点752
受体的特异性752
受体的数量与亲和性753
激素-受体结合与生物学效应间的关系754
概述755
第四节 受体的调节755
受体的降调756
受体的升调757
受体抵抗的发生机制758
受体特异性变化758
第五节 受体病的概念758
受体病的分类759
第六节 受体疾病760
自身免疫性受体病763
继发性受体异常764
应激的概念766
第一节 应激与激源766
第十八章 应激与应激性疾病766
应激源767
先天性受体病770
第二节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772
应激激素772
应激激素分泌的若干规律773
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的中枢机制777
第三节 应激性疾病779
心血管疾病780
应激性溃疡及胃肠疾病782
神经精神性疾病785
应激与肿瘤的发生786
第四节 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786
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787
各种应激激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788
免疫细胞上的激素受体788
应激时产生的免疫抑制因子791
免疫细胞产生免反应性激素792
应激反应与免疫反应相互作用793
第十九章 内分泌与免疫795
第一节 胸腺与免疫和内分泌795
胸腺与免疫797
胸腺与内分泌799
第二节 内分泌激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800
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免疫800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免疫801
胰岛素与免疫802
性激素与免疫802
前列腺素与免疫803
第三节 免疫反应产物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804
IL-1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804
IL-6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804
干扰素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805
肿瘤坏死因子(TNF)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805
第四节 内分泌性疾病与免疫806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806
巴塞多氏病806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萎缩807
糖尿病807
第二十章 运动与内分泌809
第一节 肌肉运动的激素反应809
肌肉运动激素反应的类型809
主要的激素反应及其意义809
第二节 运动训练与生理应激811
运动训练引起生理应激811
运动时ACTH与皮质醇的变化812
运动训练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813
第三节 雄激素的变化及其意义814
雄激素与运动能力814
运动时雄激素的变化815
运动与初潮年龄817
第四节 运动与月经周期817
外源性雄激素的有害作用817
运动与月经紊乱818
运动性月经紊乱发生机理818
运动对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影响819
第二十一章 前列腺素820
第一节 概论820
前列腺素研究的发展简史820
前列腺素的化学结构与分类821
前列腺素的合成与分解823
第二节 前列腺素的生理作用与生物学活性825
前列腺素与生殖生理825
前列腺素与胃肠道830
前列腺素与肺脏832
前列腺素与心血管系统833
前列腺素与肾脏834
前列腺素与神经系统835
前列腺素与血液凝固836
前列腺素与免疫调节837
前列腺素与脂类代谢837
第三节 前列腺素的病理意义838
前列腺素与炎症838
前列腺素与变态反应840
前列腺素与休克842
前列腺素与肿瘤843
前列腺素与动脉粥样硬化844
前列腺素与高血压病845
前列腺素与溃疡病846
前列腺素与Bartter综合征847
前列腺素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848
前列腺素与动脉导管未闭848
前列腺素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849
前列腺素与精神分裂症850
第二十二章 肿瘤异位内分泌852
第一节 异位内分泌的发现852
第二节 发病原理853
APUD细胞假说854
基因去抑制假说854
第三节 判定肿瘤异位内分泌的标准854
产生异位激素肿瘤的种类855
第四节 产生异位激素的肿瘤855
产生异位激素肿瘤的来源856
第五节 几种主要的肿瘤异位内分泌症候群857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症侯群857
肿瘤异位激素的生成与释放857
异位抗利尿素症候群863
异位甲状旁腺素症候群865
异位降钙素分泌瘤867
异位促性腺激素症候群867
引起低血糖的胰外肿瘤870
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瘤871
异位多种激素分泌瘤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