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构主义与国际政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建构主义与国际政治
  • 郭树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长征出版社
  • ISBN:780015706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国际关系理论(学科: 流派 学科: 研究) 国际关系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构主义与国际政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冷战和平结束与国际政治研究的社会学视角1

第二节 国际政治的文化研究势在必行8

第三节 建构主义国关理论的基本脉络14

第四节 本书的章节安排和理论创新方向18

第一节 新现实主义的主流地位26

1. 新现实主义形成之前的西方国关理论26

2. 新现实主义的主流地位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30

第二节 批判社会理论对新现实主义的批评34

1. 新现实主义本质上是“问题解决理论”35

2. 新现实主义具有“技术统治旨趣”的实质37

3. 新现实主义存在的四大理论谬误38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对主流理论的解构40

1. 后现代国关理论的兴起40

2. 后现代国关理论对主流理论的解构42

第一节 批判社会理论与后现代思潮的遗产52

第二节 奥那夫用“结构化理论”改造建构主义55

第三节 冷战和平结束推动国际政治的社会学关注62

第四节 主流学派与批判理论的论战66

1. 新现实主义对批判理论的反击67

2. 新制度主义对旧制度主义的论争68

3. 现实主义对批判理论的批评73

第五节 主流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对话75

第六节 主流建构主义与激进建构主义77

1. 西方学者对建构主义基本流派的分类78

2. 建构主义的第三节次论战81

3. 主流建构主义与激进建构主义的基本分野83

第一节 建构主义的”本体论革命92

1. 国关理论中的本体论问题93

2. 建构主义本体论研究的逻辑设计94

附:图表目录97

图表 1 国关理论诸流派的本体论取向以及建构主义的基本立场97

3. 国际政治学的观念本体论:权力、利益与观念的构成性关系98

图表 2 国家利益的观念构成102

4. 国际政治学的社会本体论:国际结构与文化结构的构成性关系103

第二节 国家利益的观念本体论与社会本体论108

1. 国家利益的本质:以认同界定国家利益108

图表 3 利益与认同的构成性关系109

2. 国家利益的起源110

图表 4 国家利益由认同构成110

3. 国家利益的内容112

4. 国家利益的特征113

图表 5 认同化与集体利益的形成114

第三节 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妥协116

1. 国际关系事物具有客观实在性116

2. 经验认识论与后现代认识论存在重大缺陷118

3. 国关研究中认识论的可调和性122

1. 哲学方法论分歧及其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123

第四节 建构主义的方法论综合123

2. 建构主义对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方法论整体主义的综合127

图表 6 建构主义关于方法论整体主义与方法论个体主义的综合128

3. 建构主义对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综合129

图表 7 哈里斯与史密斯的双R模型132

第一节 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观137

1. 国际体系是宏观国际结构137

2. 国际结构主要是文化结构139

3. 国际体系建构国家行为体的属性141

第二节 以文化定义的国际体系三模式142

图表 8 建构主义国际体系三模式图解144

第三节 体系文化的内化等级假说149

图表 9 三种体系文化及其内化等级152

1. 积极后果153

第四节 对建构主义国际体系理论的评价153

2. 理论的缺陷156

第一节 建构主义对体系转换的理论旨趣161

第二节 建构主义研究体系转换的几种进路165

图表 10 国际体系的转换模型与位置模型166

图表 11 国际体系研究中的时间框架167

1. 建构主义研究体系转化的理论前提与基本思路170

第三节 集体认同转化与国际体系转换170

图表 12 建构主义国际体系转换研究途径图示172

2. 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对建构主义的影响173

图表 13 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示意174

3. 国际关系中的角色认同转换175

图表 14 国际体系转换中的四要素179

1. 相互依存对体系转换的贡献179

第四节 国际体系转换的变量分析179

2. 共同命运对体系转换的贡献182

3. 同质化对集体认同形成的作用183

4. 自我克制对集体认同形成的关键作用184

1. 实质性地开拓了国际体系和平转换研究186

第五节 体系转换研究的理论价值及应注意的问题186

2. 多元共同体条件的启示:中美关系与世界新秩序透视188

3. 重视“自我证实的预言”逻辑:战后苏美冷战和冷战后的中美合作190

4. 研究体系转换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192

第一节 国际和平理论与共同体和平论198

图表 15 各种国际和平理论之比较201

第二节 国际社会与国际共同体204

1. 第一梯级:突出性因素的基础性作用212

第三节 安全共同体如何可能212

2. 第二梯级:权力结构、国际制度与社会学习215

3. 第三梯级:互信与集体认同218

1. 丰富与发展了以往的各种国际和平理论220

第四节 共同体和平论对以往和平理论的发展220

2. 很大程度上超越欧美中心主义222

3. 修订国关理论中传统的“世界共同体”概念224

第五节 共同体研究中的误区226

1. 政治与社会的不可分性233

第一节 政治的社会学研究与政治社会学233

2. 政治的社会学研究与政治社会学发端234

3. 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成果236

图表 16 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比较237

第二节 国际政治的社会学研究238

1. 国际政治生活的社会性238

2. 马克思、列宁的国际政治社会学思想与世界体系学派242

图表 17 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不同视角245

3. 欧洲诸学派对国际政治的社会学研究247

图表 18 雷蒙·阿隆的“国际关系社会学”谱系249

4. 美国一体化研究学者对国际政治的社会学研究250

1. 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困境253

第三节 国际政治社会学诞生的困境253

2. 困境的摆脱与理论的构建255

1. 建构主义较以往IPS研究更系统、深入261

第一节 建构主义对国际政治社会学研究的贡献261

2. 宏扬了观念、文化和意识形态等社会性因素的重要性263

3. 重新确立了实践理性对国关理论的应有地位267

4. 为国关理论的多元发展和未来的理论综合准备了基础270

图表 19 沃尔特的国际关系三大范式272

第二节 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社会学研究的问题278

1. 建构主义国关理论的局限性问题278

2. 建构主义对方法论个体主义的疏漠281

3. 认同研究与利益研究缺乏对国内政治实践的关注282

第三节 建构主义向国际政治理论过渡的难题285

1. 建构主义是理论吗?286

2. 作为社会理论,建构主义能成为政治理论吗?289

1. 基本思想、原则和目标299

2. 主要研究对象300

3. 主要研究方法301

4. 有利条件302

5. 基本框架305

第二节 关注国际政治文化307

1. 国际政治文化概念的可行性307

2. 国际政治文化的研究框架309

中文参考文献316

英文参考文献322

关键词、人名、重要著作名称索引331

后记351

第一节 国际政治社会学研究提纲3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