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庭审制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庭审制度研究
  • 龙宗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2095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庭审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内容提要1

第一章 序论1

第一节 庭审的构成和法庭的设置1

一、庭审的构成要素1

二、庭审设置的社会学和符号学意义4

三、法庭位置及其文化心理分析12

一、庭审的功能19

第二节 庭审的功能和价值目标19

二、庭审的价值目标23

第三节 庭审制度研究的意义27

一、庭审在诉讼程序中的中心27

二、新庭审方式的合理化问题亟待探索28

三、由研究现状看庭审制度研究需要加强29

第二章 刑事庭审的原则和原理31

第一节 刑事庭审的结构原则31

一、法官独立32

二、法官中立37

三、司法至上39

四、诉辩平等40

第二节 刑事庭审的审理原则43

一、审判公开43

二、直接言词53

三、辩论质证57

四、集中审理60

第三节 刑事庭审的裁判原则62

一、诉判同一62

二、证据裁判64

三、依法裁判67

四、有利被告69

第三章 庭审结构类型比较研究71

第一节 前现代刑事庭审结构72

一、弹劾式与纠问式庭审结构73

二、前现代的混合式庭审结构80

三、反理性的特别审判类型83

第二节 现代刑事庭审结构94

一、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审判结构96

二、大陆法系法官职权主义审判结构100

三、对两种审判结构的比较评价103

四、关于审判结构的“混合”发展109

第四章 我国刑事庭审方式的特色与模式113

第一节 庭审制度的中国特色及模式界定113

一、新刑事庭审方式的“中国特色”113

二、我国刑事庭审的模式与基本问题分析120

第二节 新庭审方式的生存困境及运行效应123

一、新庭审方式所受限制123

二、新庭审方式的运行效应129

第三节 改革完善刑事庭审制度的目标模式及路径132

一、改革的目标模式:灰色模型与中国色彩133

二、改善的具体路径:磨合、调合与整合135

三、庭审制度进一步改革完善的主要内容139

第五章 庭前程序研究146

第一节 庭前审查程序研究147

一、庭前程序的当前模式、特点及其利弊147

二、庭前程序的比较研究153

三、情况的分析与道路的选择163

第二节 证据开示程序研究169

一、证据开示的概念、内容和意义170

二、国外证据开示程序的要点和法理176

三、关于我国证据开示的制度设置189

第六章 庭审调查和辩论程序研究200

第一节 关于证据调查的顺序与方法202

一、证据调查的顺序202

二、具体案件中调查顺序与方法的确定205

第二节 被害人作为公诉案件当事人制度评析211

一、被害人作为公诉案件当事人有悖法理211

二、现行法律框架下对被害人参诉问题的把握218

三、今后的改革:恢复和加强被害人诉讼参加制度221

第三节 对物证、书证等非陈述证据的调查222

一、证据来源的说明223

二、关联证据的提出223

三、物证、书证调查的具体方法223

四、视听资料和照片的调查方法224

第四节 关于诉讼异议与诉讼辩论225

一、关于诉讼异议225

二、关于诉讼辩论228

一、庭审调查后的证据材料移送232

第五节 关于证据移送和庭后“默读审判”及相关问题232

二、关于庭后“默读审判”的问题236

三、关于法庭记录的制作与审阅239

第七章 人证调查特别研究242

第一节 证人出庭作证及其制度完善242

一、证人不出庭严重损害了审判的公正性243

二、证人不出庭反映了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的深刻矛盾247

三、以“综合治理”的方式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252

一、言词诉讼原则及书面证言使用的利弊260

第二节 书面证言的运用与直接言词原则的变通260

二、使用书面证言的一般性要求264

三、我国刑事庭审中书面证言的使用条件268

第三节 书面供证与当庭供证相矛盾时书面供证的运用277

一、书面供证与当庭供证相比较的证明力与可靠性278

二、存在言词证据的情况下书面供证使用的可能性280

三、有关法律规范的确立方式探讨286

第四节 人证调查方式之一:交叉询问289

一、交叉询问的程序、规则及适用条件290

二、我国刑事庭审中交叉询问的特点302

三、司法实践中运用交叉询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12

第五节 人证调查方式之二:对质询问318

一、制度背景和立法例318

二、对质询问的意义319

三、对质询问的实施要求322

四、对质询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324

第八章 法庭公诉与辩护研究325

第一节 关于公诉变更325

一、公诉变更的意义及立法的疏漏326

二、公诉变更权的归属330

三、公诉变更的程序335

四、撤回起诉及再起诉问题338

第二节 关于检察官的量刑建议340

一、英美法系检察官的量刑建议341

二、大陆法系检察官的量刑建议342

三、我国检察官的量刑建议问题344

第三节 关于刑事辩护及其正当性与合法性界限346

一、“相对制度”--刑事辩护制度的法理基础346

二、法庭辩护活动及辩护律师的独立性349

三、辩护律师对法庭的真实性义务353

四、关于律师庭审言论豁免权问题357

第九章 法官审理和判决问题研究361

第一节 关于法官的审理权力和责任361

一、法官诉讼指挥权的内容361

二、法官在事实和证据问题上的责任364

三、法官庭审听证与职权调查的关系370

第二节 法官认证问题研究375

一、对法官认证的不同看法375

二、法官认证的必要性及其限度376

三、认证问题的具体处理方式378

第三节 法官庭外调查核实证据380

一、庭外调查核实的性质和意义380

二、庭外调查核实的条件与范围384

三、庭外调查核实所采用的手段386

四、庭外调查的方式以及对调查结果的处理391

第四节 我国陪审制度模式的选择393

一、英美法系的陪审制度模式394

二、大陆法系的陪审制度模式399

三、两种陪审制度的功能分析402

四、我国陪审制度模式与路径的选择405

第十章 刑事判决研究409

第一节 关于判决改变罪名问题409

一、目前立法和司法解释的立场409

二、法院直接改变罪名有悖法理410

三、合理设计罪名改变程序413

第二节 关于“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方式414

一、司法解释创造新的判决方式414

二、对“不负刑事责任”判决方式的分析415

三、判决方式的比较研究416

第三节 关于判决书应加强判决理由418

一、说明判决理由的意义和实务中的问题418

二、关于加强证据与事实的分析论证425

三、关于加大判决书法理分析的力度430

四、正确处理判决理由撰写的繁简关系437

第四节 关于刑事判决的既判力438

一、“一事不再理”原则及其意义438

二、“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实现方式439

三、中国刑事诉讼贯彻“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问题4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