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方法及其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方法及其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1410571.jpg)
- 杨一平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9085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软件开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方法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软件与软件产业的发展过程1
1.1.1 软件及其特殊性1
1.1.2 软件开发技术的状况4
1.1.3 软件工程与软件过程管理7
1.1.4 软件产业与CMM的提出9
1.2 CMM的发展过程10
1.2.1 CMM的概况10
1.2.2 CMM产生的理论基础12
1.2.3 CMM的发展过程13
1.2.4 CMM今后的发展方向14
1.3 CMM与软件产业15
1.3.1 CMM对软件产业的作用和影响15
1.3.2 我国现阶段软件产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6
第2章 CMM的体系结构18
2.1 CMM的基石出知识18
2.1.1 专业术语18
2.1.2 不成熟与成熟软件组织的特征19
2.1.3 CMM的体系结构20
2.2.1 软件过程的可视性22
2.2 CMM的主要内容22
2.2.2 CMM的内容24
2.2.3 CMM的内部结构31
2.2.4 如何运用CMM38
2.3 CMM各级之间的关系41
2.3.1 软件企业自身的现状与CMM的级别42
2.3.2 从初始级向可重复级过渡43
2.3.3 从可重复级向已定义级过渡44
2.3.4 向已管理级和优化级过渡45
2.4.1 角色(人员)的构成46
2.4 CMM实施的人员构成和组织机构划分46
2.4.2 组织机构的划分48
2.4.3 组织机构的独立性50
2.5 CMM的初始级51
第3章 可重复级(第2级)52
3.1 需求管理54
3.1.1 什么是需求管理54
3.1.2 需求管理的基础55
3.1.3 实施需求管理的活动56
3.1.4 需求管理的实施过程58
3.2 软件项目计划62
3.1.5 需求管理的评价62
3.2.1 什么是软件项目计划63
3.2.2 软件项目计划的基础63
3.2.3 实施软件项目计划的活动65
3.2.4 软件项目计划的评价69
3.2.5 软件项目计划的实现过程70
3.3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71
3.3.1 什么是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72
3.3.2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的基础73
3.3.3 实施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的活动74
3.3.4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的评价78
3.4 软件转包合同管理79
3.4.1 什么是软件转包合同管理80
3.4.2 软件转包合同管理的基础80
3.4.3 实施软件转包合同管理的活动81
3.4.4 软件转包合同管理的评价86
3.5 软件质量保证87
3.5.1 什么是软件质量保证87
3.5.2 软件质量保证的基础88
3.5.3 实施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活动90
3.5.4 软件质量保证的评价92
3.6 软件配置管理93
3.6.1 什么是软件配置管理94
3.6.2 软件配置管理的基础95
3.6.3 实施软件配置管理的主要活动97
3.6.4 软件配置管理的评价100
3.7 某公司实施CMM二级过程的部分样例101
3.7.1 项目管理策略102
3.7.2 项目管理过程概要104
3.7.3 需求管理过程109
3.7.4 评估过程110
3.7.5 项目跟踪过程112
3.7.6 软件质量保证过程113
3.8 可重复级(第2级)的关键过程域工作流程图117
第4章 已定义级(第3级)121
4.1 组织过程焦点122
4.2.1 什么是组织过程焦点122
4.2.2 组织过程焦点的基础123
4.2.3 组织过程焦点的活动124
4.2.4 组织过程焦点的评价126
4.2 组织过程定义126
4.2.1 什么是组织过程定义126
4.2.2 组织过程定义的基础128
4.2.3 组织过程定义的活动129
4.2.4 组织过程定义的评价132
4.3 培训程序133
4.3.1 什么是培训程序133
4.3.2 培训程序的基础134
4.3.3 培训程序的活动135
4.3.4 培训程序的评价137
4.4 集成软件管理138
4.4.1 什么是集成软件管理138
4.4.2 集成软件管理的基础139
4.4.3 集成软件管理的活动140
4.4.4 集成的软件管理的评价145
4.5 软件产品工程146
4.5.1 什么是软件产品工程146
4.5.2 软件产品工程的基础147
4.5.3 软件产品工程的活动149
4.5.4 软件产品工程的评价153
4.6 组间协调155
4.6.1 什么是组间协调155
4.6.2 组间协调的基础156
4.6.3 组间协调的活动157
4.6.4 组间协调的评价159
4.7 同级评审160
4.7.1 什么是同级评审160
4.7.2 同级评审的基础161
4.7.3 同级评审的活动162
4.7.4 同级评审的评价163
4.8 定义级(第3级)的关键过程域工作流程图164
5.1 定量过程管理169
5.1.1 什么是定量过程管理169
第5章 已管理级(第4级)169
5.1.2 定量过程管理的基础170
5.1.3 实施定量过程管理的活动171
5.1.4 评价175
5.2 软件质量管理176
5.2.1 什么是软件质量管理176
5.2.2 软件质量管理的基础176
5.2.3 实施软件质量管理的活动177
5.2.4 评价180
5.3 已管理级(第4级)的关键过程域工作流程图181
6.1 缺陷预防183
6.1.1 什么是缺陷预防183
第6章 优化级(第5级)183
6.1.2 缺陷预防的基础184
6.1.3 实施缺陷预防的活动185
6.1.4 评价缺陷预防活动的方法189
6.2 技术改革管理190
6.2.1 什么是技术改革管理190
6.2.2 技术改革管理的基础190
6.2.3 实施技术改革管理的主要活动192
6.2.4 评价技术改革管理的方法194
6.3.2 过程变更管理的基础195
6.3 过程变更管理195
6.3.1 什么是过程变更管理195
6.3.3 实施过程变更管理的主要活动197
6.3.4 评价过程变更管理的方法201
第7章 CMM过程控制和ISO9000评价标准的区别203
7.1 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204
7.2 ISO9000标准系列简介206
7.2.1 ISO9000标准系列框架206
7.2.2 ISO9000—2000版简介210
7.3 CMM与ISO9000标准的关系211
8.1 软件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15
第8章 我国软件产业实施CMM的对策研究215
8.1.1 国内软件业发展状况216
8.1.2 国外软件产业发展状况222
8.1.3 国内外软件产业的比较225
8.1.4 寻找差距分析制约因素225
8.2 CMM对我国软件产业的适用性228
8.2.1 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229
8.2.2 推广CMM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30
8.2.3 实施CMM的关键是什么234
8.2.4 采用CMM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236
8.3.1 实施CMM的示例分析237
8.3 在软件企业中如何实施CMM237
8.3.2 组织管理规范化是CMM的核心241
8.3.3 团队精神在CMM中体现243
8.3.4 可持续发展在CMM中体现245
8.3.5 以CMM的2、3级作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切入点246
8.3.6 在条件成熟的软件企业开展CMM实施工作255
8.3.7 企业实施CMM与CMM认证的关系266
8.4 基于CMM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规划构想267
8.4.1 采用CMM的准备工作268
8.4.2 实施CMM的重点措施272
8.4.3 对加快我国软件产业实施CMM的主要政策的建议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