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储层评价方法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储层评价方法及应用
  • 刘瑞林,谢芳,柳建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55674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储层评价方法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地质概况1

1.1.1 塔北地区奥陶系地质概况1

1.1.2 塔中地区奥陶系地质概况7

1.2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评价存在的问题与评价思路11

1.2.1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评价存在的基本问题11

1.2.2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评价的思路13

1.3 本书的材料组织13

第2章 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地层测井资料响应特征及应用15

2.1 碳酸盐岩地层岩心归位15

2.1.1 岩心归位与电成像响应特征15

2.1.2 岩心照片的拼接16

2.1.3 测井资料综合图与实物岩心的归位方法16

2.1.4 塔北地区奥陶系不同组段地层岩心归位19

2.2 塔北地区奥陶系不同组段地层测井资料响应特征31

2.2.1 桑塔木组31

2.2.2 良里塔格组34

2.2.3 恰尔巴克(吐木休克)组38

2.2.4 一间房组40

2.2.5 鹰山组44

2.2.6 蓬莱坝组52

2.3 塔河油田奥陶系几种典型储层成因模式及缝洞关系53

2.3.1 生物礁-潮湿气候-次生孔隙发育模式53

2.3.2 台地滩相碳酸盐岩-出露大气中-潮湿气候模式55

2.3.3 溶蚀裂缝储集层模式59

2.3.4 洞穴、洞穴充填物模式及缝洞关系63

2.3.5 间歇性出露模式79

2.3.6 白云化模式79

2.4 塔北地区地层对比及剥蚀量估计82

2.4.1 二进小波变换信号分解原理84

2.4.2 常规测井资料结合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划分85

2.4.3 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资料地层对比106

2.4.4 鹰山组现今产状和剥蚀量估计109

第3章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不同类型储层测井资料响应特征112

3.1 塔里木盆地储集空间类型112

3.2 塔北地区储层类型及储层测井响应特征116

3.2.1 溶蚀孔洞型储层116

3.2.2 溶蚀裂缝型储层118

3.2.3 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123

3.2.4 单产状溶蚀扩大小溶洞型储层124

3.2.5 洞穴型储层127

3.3 塔中地区储层类型及储层测井响应140

3.3.1 溶蚀孔洞型储层141

3.3.2 溶蚀裂缝型储层141

3.3.3 大溶洞型储层141

3.4 水平井测井响应特征144

3.4.1 裂缝成像测井响应特征145

3.4.2 硅质团块成像测井响应146

3.4.3 方解石充填缝成像测井响应148

3.4.4 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对双侧向测量的影响150

第4章 碳酸盐岩储层常规测井资料有效性评价方法及应用151

4.1 三孔隙成分参数与胶结指数计算151

4.1.1 岩石的组合三孔隙度模型151

4.1.2 组合三孔隙度模型孔隙成分参数计算152

4.1.3 三孔隙度模型导电方程153

4.1.4 组合三孔隙度模型中的地层因子和胶结指数计算156

4.1.5 三孔隙度模型的退化情况157

4.1.6 胶结指数与相对连通孔隙度的关系158

4.2 三孔隙度模型计算的孔隙参数与成像测井资料对比159

4.2.1 基块孔-连通缝洞型储层159

4.2.2 基块孔-非连通缝洞型储层163

4.2.3 纯基块孔隙型储层165

4.2.4 连通缝洞-非连通缝洞型储层167

4.2.5 孔洞缝组合型储层169

4.2.6 大缝大洞型储层173

4.3 三孔隙度模型在储层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175

4.3.1 三孔隙度模型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在塔北地区的应用175

4.3.2 三孔隙度模型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在塔中地区的应用180

4.4 裂缝型地层切割式侵入条件下的三孔隙度模型185

4.4.1 裂缝切割式侵入条件下的双侧向导电方程185

4.4.2 裂缝切割式侵入三孔隙度模型的应用187

第5章 电成像测井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及应用192

5.1 电成像孔隙度谱方法192

5.1.1 成像测井资料孔隙度谱计算原理和方法192

5.1.2 一种多点寻峰算法195

5.1.3 成像测井资料孔隙度谱定量参数提取方法197

5.2 成像孔隙度谱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的应用197

5.2.1 电成像孔隙度谱有效性评价方法在塔北地区的应用198

5.2.2 电成像孔隙度谱有效性评价方法在塔中地区的应用200

5.3 电成像图像分割方法203

5.3.1 基于灰度直方图的阈值分割算法203

5.3.2 二维二进小波变换图像分割方法206

5.3.3 一维二进小波变换图像分割方法210

5.4 电成像图像裂缝-孔洞参数计算方法215

5.4.1 边缘标识215

5.4.2 孔洞、裂缝形状参数计算217

5.5 裂缝-孔洞参数可靠性验证218

5.5.1 电成像测井图像分割提取的面孔率与岩心CT分割计算的面孔率对比219

5.5.2 电成像测井分割提取的面孔率与常规测井资料及其计算结果比较222

5.5.3 试油验证225

5.6 电成像测井资料产能预测225

5.6.1 碳酸盐岩缝洞储层井筒内多尺度细管平面径向流流量计算公式226

5.6.2 电成像测井资料管流模型产能指数计算228

5.6.3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电成像测井资料产能预测230

5.6.4 讨论233

第6章 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技术及应用234

6.1 三孔隙度模型饱和度方程234

6.1.1 双侧向为“正差异”时的饱和度方程235

6.1.2 双侧向为“负差异”时的饱和度方程235

6.1.3 基块饱和度的计算及标定问题236

6.1.4 关于基块饱和度公式的讨论236

6.1.5 实际资料处理及分析237

6.1.6 单井处理典型实例238

6.2 投影作图方法及其应用246

6.2.1 泥浆滤液侵入对混合液地层水电阻率的修正247

6.2.2 校正泥浆滤液侵入的投影作图法248

6.2.3 投影作图方法的应用248

6.3 常规测井资料视地层水电阻率方法及应用253

6.3.1 统计频率交会图的数学原理253

6.3.2 常规测井资料视地层水电阻率及其方差255

6.3.3 常规测井资料视地层水电阻率方法的应用256

6.4 成像测井资料视地层水电阻率谱方法及应用261

6.4.1 成像测井资料视地层水电阻率谱计算原理261

6.4.2 成像测井资料视地层水电阻率谱定量参数提取方法263

6.4.3 成像测井资料视地层水电阻率谱方法的应用263

6.5 小结268

第7章 双侧向侵入半径反演方法269

7.1 碳酸盐岩地层模型与双侧向仪器响应模型269

7.1.1 碳酸盐岩地层泥浆侵入电阻率模型与参数反演269

7.1.2 双侧向测井仪器响应方程271

7.1.3 侵入带电阻率径向分布系数272

7.2 柱状电极在三层介质中的电流势272

7.2.1 无旋稳恒电流场的场方程272

7.2.2 柱状电极产生的势273

7.2.3 空间-频率域解273

7.2.4 三层介质情形275

7.3 双侧向测井正演模拟276

7.3.1 侵入带或储层电阻率不变,深、浅侧向测井值随侵入半径的变化277

7.3.2 侵入带电阻率不变,深、浅侧向测井值随储层电阻率的变化282

7.3.3 储层电阻率不变,深、浅侧向测井值随侵入带电阻率的变化283

7.3.4 侵入半径、侵入带电阻率、储层电阻率对深、浅侧向测井值的影响284

7.4 双侧向侵入半径反演方法的应用286

7.4.1 双侧向侵入半径反演方法在塔中地区的应用287

7.4.2 双侧向侵入半径反演方法在塔北地区的应用296

7.5 双侧向正负差异反演相关问题讨论300

7.5.1 双侧向“正差异”时(Rd>Rs)的侵入半径反演300

7.5.2 双侧向“负差异”时(Rd<Rs)的侵入半径反演301

7.5.3 深浅侧向几近重合时(Rd≈Rs)的侵入半径反演301

第8章 井震结合缝洞储层预测方法与应用303

8.1 地震动态波形匹配积累振幅差计算方法与小波分解303

8.1.1 三维数据体地震波形的动态波形匹配305

8.1.2 动态波形匹配积累振幅差计算305

8.1.3 积累振幅差二进小波变换分解306

8.2 不同地质体的动态波形匹配积累振幅差小波分量响应307

8.2.1 模型缝洞体地震数据308

8.2.2 地质体位置和形状大小的动态波形匹配积累振幅差小波分量响应310

8.2.3 地质体厚度、范围的动态波形匹配积累振幅差小波分量响应316

8.3 塔河油田六区、七区风化壳型储层井震对比318

8.3.1 地震资料积累振幅差小波分量厚度与测井储层厚度对比318

8.3.2 井点周围积累振幅差小波分量追踪的储集体范围与累积产量对比322

8.4 哈7井区高精度地震资料应用332

8.4.1 井眼轨迹钻遇缝洞体的部位及缝洞体的视厚度332

8.4.2 缝洞体视体积与累计产量之间的关系342

8.4.3 哈7井区高密度覆盖区可供钻探的井位345

8.4.4 预测井位钻探结果小结346

参考文献3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