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行政诉讼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行政诉讼法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141407.jpg)
- 刘定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03424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行政诉讼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行政诉讼法概述1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1
一、什么是行政诉讼1
二、行政诉讼的特征3
三、行政诉讼与其他争讼制度的区别6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的概念及特点8
一、行政诉讼法的概念和结构8
二、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特点11
第三节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任务、效力及其与行政法的关系16
一、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任务16
二、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效力20
三、行政诉讼法与行政法的关系22
第二章 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25
第一节 行政诉讼法的一般原则25
一、独立审判原则26
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27
三、合议制原则28
四、回避原则29
五、公开审判原则30
六、两审终审原则31
七、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32
八、辩论原则33
九、检察机关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34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35
一、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35
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关系依法灵活设定原则37
三、不适用调解原则39
四、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41
五、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43
六、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45
第三章 主管47
第一节 主管概述47
一、主管的概念47
二、确立人民法院主管的原则47
三、人民法院主管的行政案件的条件49
第二节 人民法院主管的行政案件的种类52
一、不服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案件53
二、不服行政机关行政强制措施的案件56
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的案件58
四、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颁发证照的职责的案件61
五、一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职责的案件63
六、认为行政机关未依法发给抚恤金的案件65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67
八、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69
九、依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起诉的其他案件73
第三节 不属人民法院主管范围的事项74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76
二、抽象行政行为78
三、行政机关对内部工作人员的处理决定79
四、依法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81
第四章 管辖82
第一节 管辖的概述82
一、管辖的概念82
二、规定管辖的原则和划分管辖的标准83
第二节 级别管辖86
一、级别管辖的概念86
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87
三、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87
四、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88
五、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88
第三节 地域管辖89
一、一般地域管辖89
二、专属管辖90
第四节 裁定管辖91
一、移送管辖91
二、指定管辖92
三、管辖权的转移93
第五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96
第一节 当事人概述96
一、当事人的概念96
二、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98
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100
第二节 原告103
一、原告的概念103
二、原告的三种类型103
三、原告的变化106
第三节 被告108
一、被告的概念108
二、被告的具体范围109
三、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114
第四节 共同诉讼人115
一、共同诉讼与共同诉讼人的概念115
二、共同诉讼的形成条件115
三、必要共同诉讼116
四、普通共同诉讼119
五、必要共同诉讼与普通共同诉讼的区别120
第五节 第三人121
一、第三人的概念121
二、行政诉讼中第三人的几种情况124
三、行政诉讼第三人与民事诉讼第三人的区别126
四、行政诉讼第三人与共同诉讼人的区别126
第六节 行政诉讼代理人128
一、诉讼代理人的概念128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128
三、指定诉讼代理人130
四、委托诉讼代理人132
第六章 行政诉讼证据135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和特征135
一、证据的概念135
二、证据的特征136
第二节 行政诉讼证据的分类138
一、学理上的证据分类138
二、法律上的分类141
第三节 证据的提供和收集、调查147
一、证明对象147
二、举证责任148
三、证据的收集和调查151
第四节 证据的判断152
一、判断证据的原则152
二、判断证据的具体方法155
第五节 证据保全157
一、证据保全的概念157
二、证据保全的条件158
三、证据保全的方法159
第七章 期间、送达160
第一节 期间160
一、期间的概念160
二、期间的种类161
三、诉讼期间的计算162
四、行政诉讼期间的迟误164
第二节 送达166
一、送达的概念和意义166
二、送达方式167
三、送达人、送达回证169
第八章 对妨害行政诉讼的强制措施171
第一节 行政诉讼强制措施概述171
一、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概念171
二、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特点171
三、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意义172
四、行政诉讼强制措施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联系和区别173
第二节 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174
一、妨害行政诉讼行为的种类174
二、妨害行政诉讼行为的构成要件178
第三节 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180
一、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种类180
二、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适用181
第九章 第一审程序184
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184
一、起诉184
二、受理192
第二节 行政案件的审理195
一、审理前的准备195
二、法庭审理197
第三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201
一、判决201
二、裁定205
三、决定206
第四节 撤诉、延期审理和缺席判决207
一、撤诉207
二、延期审理208
三、缺席判决209
第五节 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210
一、诉讼的中止210
二、诉讼的终结211
第十章 第二审程序212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迷212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212
二、第二审程序的意义214
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和撤回215
一、上诉的提起215
二、上诉的撤回218
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判219
一、上诉案件的审理219
二、上诉案件的裁判223
第十一章 审判监督程序227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227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227
二、审判监督程序在行政诉讼中的意义230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231
一、再审的前提条件231
二、再审的材料来源233
三、提起再审的程序235
四、当事人的申诉236
第三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审理237
一、另行组成合议庭237
二、必须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237
三、再审适用原审级程序237
四、再审行政案件的审理不适用调解238
五、行政案件再审的处理238
第十二章 执行程序240
第一节 执行程序概述240
一、执行的概念和特征240
二、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的区别与联系241
三、执行的条件241
四、执行的意义243
第二节 执行的一般规定244
一、执行根据244
二、执行机关245
三、执行对象248
四、执行异议249
五、协助执行249
六、委托执行250
第三节 执行措施251
一、对原告的执行措施252
二、对被告的执行措施257
第四节 执行中止、终结、延期和救济259
一、执行中止259
二、执行终结260
三、执行延期261
四、执行救济262
第十三章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265
第一节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概述265
一、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265
二、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产生的依据267
第二节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受理268
第三节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受理、判决和执行270
一、审理和判决270
二、执行271
第十四章 行政机关侵权赔偿责任273
第一节 行政侵权赔偿概述273
一、行政侵权赔偿的概念273
二、行政侵权赔偿的特点276
三、确立行政赔偿制度的意义277
第二节 行政侵权赔偿的构成要件279
第三节 行政侵权赔偿的基本方法282
一、行政侵权的基本原则282
二、行政侵权赔偿的范围283
三、请求行政侵权赔偿的方式284
四、行政侵权赔偿费用285
第十五章 诉讼费用286
第一节 行政诉讼费用的概念和意义286
一、诉讼费用的概念286
二、收取行政诉讼费用的意义286
第二节 诉讼费用的种类和征收288
一、案件受理费288
二、其他诉讼费用290
三、诉讼费用的交纳与管理291
第三节 诉讼费用的负担293
一、败诉方负担293
二、原告负担293
三、双方当事人负担293
四、被申请执行人负担294
五、上诉人负担294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费用的缓、减、免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