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材料 新型合金材料 镁合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材料 新型合金材料 镁合金](https://www.shukui.net/cover/7/31387700.jpg)
- 潘复生,吴国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711323848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新兴产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国;镁合金-有色金属冶金-产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材料 新型合金材料 镁合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镁及镁合金1
1.1.1 金属镁及镁合金1
1.1.2 镁的基本性能1
1.1.3 镁合金的性质4
1.1.4 镁合金的主要应用领域6
1.2 镁及镁合金发展历程7
1.2.1 镁及镁合金发展简史7
1.2.2 镁资源分布8
1.2.3 金属镁产业现状8
1.2.4 镁的消费结构情况9
1.3 镁合金的分类、牌号、状态、化学成分与性能10
1.3.1 镁合金的分类10
1.3.2 镁合金的牌号、状态代码表示方法及化学成分10
1.4 镁合金材料开发应用新进展及前景展望21
1.4.1 镁合金研发进展概述21
1.4.2 发展重点与关键技术选择23
参考文献24
第2章 变形镁合金26
2.1 变形镁合金概论26
2.1.1 变形镁合金的分类27
2.1.2 变形镁合金的牌号28
2.2 变形镁合金的组织与性能30
2.3 常用变形镁合金的典型性能41
2.3.1 物理性能41
2.3.2 化学性能42
2.3.3 力学性能43
2.3.4 加工性能47
参考文献48
第3章 铸造镁合金53
3.1 铸造镁合金概论53
3.1.1 铸造镁合金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53
3.1.2 铸造镁合金的合金化及分类58
3.2 Mg-A1系铸造镁合金75
3.2.1 概述75
3.2.2 Mg-A1系合金主要合金元素及其作用76
3.2.3 Mg-A1系合金组织和机械性能80
3.2.4 Mg-A1系合金的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81
3.2.5 Mg-A1系铸造合金性能的改进及其发展82
3.3 Mg-Zn系铸造镁合金84
3.3.1 概述84
3.3.2 Mg-Zn系合金主要合金元素及其作用84
3.3.3 Mg-Zn系合金组织和机械性能87
3.3.4 Mg-Zn系合金的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90
3.3.5 Mg-Zn系合金性能的改进及其发展90
3.4 Mg-RE系铸造镁合金91
3.4.1 概述91
3.4.2 Mg-RE系合金主要合金元素及其作用93
3.4.3 Mg-RE系合金组织和机械性能99
3.4.4 Mg-RE系合金的热处理102
3.4.5 Mg-RE系合金的腐蚀性能105
3.4.6 Mg-RE系合金的铸造性能105
3.4.7 Mg-RE系合金性能的改进及其发展107
3.5 Mg-Li系铸造镁合金108
3.5.1 概述108
3.5.2 Mg-Li系铸造镁合金主要合金元素及其作用109
3.5.3 Mg-Li系合金成分、组织和机械性能112
3.5.4 Mg-Li系合金的铸造工艺115
3.5.5 Mg-Li系合金的腐蚀性能115
3.5.6 Mg-Li系合金性能的改进及其发展116
参考文献117
第4章 镁基复合材料和生物材料123
4.1 镁基复合材料概论123
4.1.1 镁基复合材料概论123
4.1.2 非连续增强镁基复合材料123
4.1.3 连续增强镁基复合材料128
4.1.4 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131
4.2 可降解镁基生物材料134
4.2.1 镁基生物材料的发展简史135
4.2.2 生物医用镁合金材料设计136
4.2.3 镁基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139
参考文献141
第5章 镁的制备和镁合金熔炼148
5.1 镁的冶炼148
5.1.1 概论148
5.1.2 改进皮江法研究150
5.1.3 真空铝热还原法研究150
5.1.4 真空碳热还原法研究151
5.2 镁合金熔炼152
5.2.1 概述152
5.2.2 镁熔炼工艺特性153
5.2.3 镁氧化燃烧及阻燃方法154
5.2.4 镁熔体精炼163
5.2.5 镁熔体变质处理173
5.2.6 镁合金熔炼工艺流程175
参考文献176
第6章 镁合金铸造184
6.1 镁合金压力铸造技术184
6.1.1 镁合金压铸184
6.1.2 镁合金挤压铸造196
6.1.3 镁合金低压铸造199
6.2 镁合金快速凝固201
6.2.1 概述201
6.2.2 快速凝固技术在镁合金中的应用基础202
6.2.3 镁合金快速凝固技术204
6.2.4 快速凝固技术提高镁合金性能的机理208
6.2.5 快速凝固镁合金系及性能210
6.3 其他镁合金铸造技术216
6.3.1 镁合金砂型铸造217
6.3.2 镁合金熔模精密铸造技术218
6.3.3 镁合金新的铸造技术219
6.4 镁合金铸造装备224
6.4.1 概述224
6.4.2 镁合金重力铸造装备225
6.4.3 镁合金压铸装备230
6.4.4 镁合金低压铸造及装备238
6.4.5 镁合金半固态铸造装备240
6.4.6 镁合金挤压铸造及装备241
参考文献242
第7章 镁合金变形250
7.1 镁合金挤压250
7.1.1 镁合金挤压加工方法250
7.1.2 镁合金挤压生产工艺流程252
7.1.3 镁合金挤压产品及应用263
7.2 镁合金轧制269
7.2.1 概述269
7.2.2 镁合金轧制加工方法270
7.2.3 镁合金轧制板材组织274
7.2.4 镁合金轧制板材织构控制与冲压性能275
7.3 镁合金锻造287
7.3.1 镁合金锻造变形特点287
7.3.2 镁合金锻件材料的选择标准288
7.3.3 镁合金锻造成型工艺288
7.3.4 镁合金锻件的热处理290
7.3.5 典型镁合金锻造构件成型实例291
参考文献294
第8章 镁合金表面处理298
8.1 化学转化膜298
8.2 硅烷膜301
8.2.1 硅烷膜的形成及特点301
8.2.2 硅烷膜制备的工艺流程302
8.2.3 不同硅烷膜对镁合金耐蚀性的影响303
8.2.4 硅烷预处理阴极电泳复合处理304
8.3 阳极氧化305
8.4 微弧氧化及复合处理308
8.4.1 微弧氧化原理及特点308
8.4.2 微弧氧化封孔复合处理311
8.4.3 微弧氧化后电泳复合处理312
8.5 金属镀层317
8.5.1 化学或电化学镀金属317
8.5.2 喷涂金属320
8.5.3 物理气相沉积金属323
8.6 生物可降解涂层323
参考文献325
第9章 镁合金焊接与连接328
9.1 概述328
9.2 镁及镁合金的焊接材料328
9.3 镁及镁合金焊接特性329
9.3.1 焊缝中的气孔332
9.3.2 热裂纹倾向333
9.3.3 其他问题336
9.4 镁及镁合金的连接方法与工艺336
9.4.1 钨极氩弧焊(TIG焊)337
9.4.2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MIG焊)341
9.4.3 搅拌摩擦焊343
9.4.4 激光焊350
9.4.5 胶接354
9.4.6 钎焊356
9.5 镁及镁合金异种金属的焊接工艺368
9.5.1 AZ31/AZ61镁合金的搅拌摩擦焊368
9.5.2 镁合金与铝合金的焊接369
9.5.3 镁合金与铜的焊接374
9.6 镁及镁合金接头评价方法374
9.6.1 镁及镁合金接头质量要求374
9.6.2 镁及镁合金接头质量评价方法375
9.6.3 破坏性检测方法375
9.6.4 非破坏性检测方法378
参考文献379
第10章 镁合金的应用382
10.1 镁合金在交通工具领域中的应用383
10.1.1 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383
10.1.2 镁合金在摩托车上的应用392
10.1.3 镁合金在自行车上的应用395
10.2 镁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和军事方面的应用398
10.2.1 镁合金在航空领域的应用398
10.2.2 镁合金在卫星、空间站方面的应用400
10.2.3 镁合金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应用400
10.3 镁合金在3C产品和其他方面的应用402
10.3.1 镁合金在3C产品方面的应用402
10.3.2 镁合金的其他应用405
参考文献407
第11章 镁合金产业背景、主要任务及对策410
11.1 产业背景410
11.1.1 概述410
11.1.2 镁合金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411
11.1.3 镁合金材料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414
11.1.4 镁合金材料产品工程化现状、问题与趋势417
11.2 主要任务419
11.2.1 高性能镁合金新材料的研发419
11.2.2 镁合金产品工程化技术420
11.2.3 标准、数据库与设计平台421
11.2.4 总体目标(2020—2025年)421
11.3 对策和建议422
11.3.1 加强顶层设计,建议制定国家规模和层面的镁发展战略422
11.3.2 国家加强鼓励引导镁合金产业发展422
11.3.3 积极推进镁合金的基础研究423
11.3.4 建立世界级的产品开发和设计平台424
11.3.5 加快推进镁合金牌号和产品标准化425
11.3.6 促成更广泛的国际合作425
11.3.7 积极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425
参考文献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