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区域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区域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1378151.jpg)
- 区域经济学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8189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区域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
一、区域的概念和类型1
二、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6
三、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9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3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5
三、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9
第三节 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20
一、形成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20
二、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23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2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28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协调发展的思想28
二、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30
三、马克思主义区际分工与协作的思想31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形成32
一、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33
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35
三、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37
四、城乡统筹理论38
五、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40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42
一、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42
二、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45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49
第一节 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性49
一、不可流动性要素49
二、可流动性要素51
三、基础性要素54
第二节 区位理论56
一、农业区位论56
二、工业区位论59
三、市场区位论62
四、新经济地理学的区位理论64
五、区位理论评述65
第三节 产业布局与产业聚集66
一、产业布局指向66
二、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69
三、产业聚集70
四、产业集群与地域合理规模73
第四节 中国产业布局的变化趋势75
一、我国产业布局的趋势判断75
二、以产业转移为动力促进产业布局优化76
三、优化产业布局的主要对策78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8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概念与发展阶段81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81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82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84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86
一、区外需求:输出基础理论86
二、区外供给:哈罗德-多马区域模型92
三、要素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96
四、区域经济发展机制101
第三节 不同发展模式及中国发展模式变化过程104
一、经济发展的均衡与非均衡模式104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107
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112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112
一、区域产业结构划分112
二、产业结构演进规律114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度量方法117
四、产业集聚与分散的度量方法118
五、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120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122
一、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产业122
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128
三、区域产业结构优化130
第三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配置133
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与趋异133
二、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变迁138
第五章 区域竞争与合作144
第一节 区际贸易与竞争144
一、马克思主义区际分工理论144
二、区际贸易基本理论145
三、区际资源竞争148
四、区际资本和产业竞争150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152
一、区际贸易与工业化153
二、区际分工与专业化160
三、经济自由化与生产、投资转移163
四、区域经济合作及其主要形式165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一体化探索170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170
二、生产投资转移与多米诺效应172
三、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175
第六章 国民收入区际分配与政府调控178
第一节 产业分布影响国民收入区际分配178
一、国民收入区际分配理论178
二、区际经济发展趋同理论182
三、区际收入差距度量186
第二节 政府有效调控与福利改进189
一、聚集区对外围区的福利补偿189
二、政府有效调控下的社会福利改进191
三、政府调控无效时的社会福利损失193
第三节 影响我国国民收入区际差距的要素分析194
一、区位优势194
二、基础优势195
三、政策优势197
四、要素集聚优势198
第七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204
第一节 二元结构理论与城市化204
一、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结构理论204
二、城市与城市体系207
三、城市化动因与机制211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212
一、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212
二、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214
三、乡村金融市场与公共服务218
四、乡村贫困问题222
第三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225
一、城乡统筹的内涵225
二、城乡统筹的主要模式225
三、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和策略227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3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内涵解析231
一、经济活动与不可持续性问题的生成232
二、可持续发展从认识到行动233
三、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内涵235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239
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39
二、区域经济联系与生态环境联系的矛盾与协调241
三、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贫困治理的矛盾与协调242
第三节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245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与政策主张245
二、低碳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249
三、循环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252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258
第一节 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258
一、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体系258
二、区域系统分析常用方法259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72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272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275
三、主体功能区及其开发战略278
第三节 区域规划281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与特性281
二、区域规划的主要类型283
三、区域规划的系统设计286
第十章 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296
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296
一、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96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302
三、区域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305
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与工具308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含义308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选择309
三、主要的区域经济政策工具312
第三节 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316
一、宏观经济政策评价317
二、微观经济政策评价318
三、区域政策评价319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325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25
二、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区域经济发展328
阅读文献334
人名译名对照表336
后记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