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回收纤维与脱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芬兰)UlrichHoke,SamuelSchabel,付时雨,余霁川著;张春辉,张文晖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841656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98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519页
- 主题词:废纸处理;废纸脱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回收纤维与脱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回收纸的统计和定义1
1.1 概论1
1.2 等级分类和定义2
1.2.1 欧洲回收纸分类2
1.2.2 美国回收纸分类2
1.2.3 其他地区回收纸分类3
1.2.4 欧洲回收纸的术语和定义3
1.3 纸和纸板的循环链4
1.4 统计4
1.4.1 总则4
1.4.2 回收纸收集5
1.4.3 回收纸利用5
1.4.4 欧洲回收纸和其他纤维6
1.4.5 欧洲不同等级回收纸的回收利用6
1.4.6 全球回收纸贸易7
参考文献8
第2章 立法10
2.1 欧盟废弃物新条例——废纸回收的重要工具10
2.2 欧盟成员国的任务10
2.3 造纸工业的重点11
2.4 行业的互补行动和自愿承诺12
2.4.1 欧洲废纸回收宣言12
2.4.2 对负责废纸采购和质量控制的指导方针13
2.5 REACH和废纸回收13
2.5.1 REACH法规14
2.5.2 回收资源与REACH14
2.5.3 信息:REACH的要求及可能性15
2.6 废纸循环利用的残渣、填埋法令和预防16
2.7 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条例17
2.8 废弃物的运输规则18
2.9 回收再利用与食品相关的法规18
参考文献19
第3章 废纸的收集、来源、分选、质量以及储存21
3.1 前言21
3.2 回收系统和设备22
3.2.1 消费前再生纸22
3.2.2 消费后再生纸23
3.2.3 不同回收系统的效率24
3.3 再生纸的来源24
3.3.1 西欧的纤维流向25
3.3.2 再生纸的潜能26
3.4 再生纸的分选27
3.4.1 人工分选27
3.4.2 自动分选28
3.5 回收纸处理39
3.5.1 散包回收纸39
3.5.2 回收纸打包39
3.5.3 文化纸粉碎39
3.5.4 可用资源指南40
3.6 回收纸的品质特征40
3.6.1 质量控制的前提40
3.6.2 水分含量40
3.6.3 灰分含量和肖伯氏打浆度41
3.6.4 组成和其他性能42
3.7 回收纸的存储47
参考文献48
第4章 纸和纸板产品的可回用性51
4.1 可回用性的总体状况51
4.2 可回用技术51
4.2.1 回收纸中的非纸张组分52
4.2.2 二次成浆性能52
4.2.3 不需要材料的去除52
4.2.4 与食物接触纸的使用性53
4.3 脱墨53
4.3.1 不同印刷产品的脱墨性56
4.3.2 通过印刷技术脱墨57
4.4 胶黏剂的剥离68
参考文献72
第5章 纤维回用过程的单元操作与设备74
5.1 概述74
5.2 纸浆悬浮液的流体力学74
5.3 流变效应介绍和纤维悬浮液处理76
5.4 分离过程的评价和模型77
5.5 单元操作介绍80
5.6 碎解和制浆84
5.6.1 基本原理84
5.6.2 设备86
5.6.3 疏解92
5.7 筛选94
5.7.1 目标和集成系统94
5.7.2 物理原理95
5.7.3 基本筛选和机器设计96
5.7.4 压力筛的基本物理机理97
5.7.5 模拟压力筛和筛选系统102
5.7.6 机械和设计参数106
5.7.7 筛浆结果111
5.8 离心场分离117
5.8.1 目标和整套系统117
5.8.2 基本物理原理118
5.8.3 机械设备和操作123
5.8.4 HC除渣器125
5.8.5 MC除渣器126
5.8.6 LC除渣器126
5.9 纤维分级(Fibre fractionation)131
5.9.1 纤维分级的原因和目标131
5.9.2 纤维分级的设备和过程132
5.10 浮选134
5.10.1 目标和整套系统134
5.10.2 浮选原理135
5.10.3 浮选过程136
5.10.4 典型的操作条件139
5.10.5 浮选槽及其工作原理140
5.10.6 脱墨浆的主要质量标准144
5.10.7 实验室脱墨槽145
5.10.8 脱墨技术的新发展149
5.11 脱水150
5.11.1 脱水的目的与整套系统150
5.11.2 脱水原理151
5.11.3 脱水设备及其效率153
5.12 洗涤157
5.12.1 洗涤的目标与整套系统157
5.12.2 洗涤原理157
5.12.3 洗涤设备160
5.13 分散与搓揉164
5.13.1 目标与整套系统164
5.13.2 物理原理165
5.13.3 机械设备与操作166
5.13.4 分散机与搓揉机的应用168
5.14 打浆169
5.14.1 目标与整套系统169
5.14.2 物理原理171
5.14.3 磨浆机设备及其设计172
5.14.4 磨浆机应用175
5.15 打浆引起纤维性质变化176
5.16 混合和储浆177
5.16.1 目标177
5.16.2 原理177
5.16.3 设备178
5.17 致谢179
参考文献179
第6章 纸和纸板回收纤维工艺设计188
6.1 引言188
6.2 设计原则188
6.2.1 效率和成本188
6.2.2 浆料制备工艺设计的方法学190
6.2.3 模拟与仿真191
6.3 特定纸种的工艺设计193
6.3.1 印刷纸与书写纸193
6.3.2 商品脱墨浆(商品DIP)197
6.3.3 薄页纸199
6.3.4 包装纸199
6.3.5 纸板201
6.4 用水和浆渣管理204
6.4.1 浆渣和污泥处理204
6.4.2 用水管理205
6.5 工艺布局成本效益的评估208
6.5.1 评估相关技术层面208
6.5.2 包装纸的工艺布局选项评估209
参考文献210
第7章 脱墨化学品213
7.1 脱墨化学213
7.1.1 脱墨化学的作用213
7.1.2 脱墨方法213
7.1.3 油墨成功脱除的前提条件214
7.1.4 油墨剥离化学216
7.1.5 浮选脱墨化学221
7.1.6 洗涤法脱墨化学227
7.1.7 其他227
7.2 脱墨浆的漂白228
7.2.1 漂白的重要性228
7.2.2 保留木素式的漂白233
7.2.3 降解木素式的漂白253
7.2.4 脱墨浆漂白过程中纤维的筛分263
7.2.5 漂白的其他影响264
7.3 过程水的处理271
7.3.1 微气浮(DAF)272
7.3.2 纤维回收机275
7.3.3 消泡剂275
7.3.4 杀菌剂276
7.3.5 特殊助剂276
7.4 胶黏物控制276
7.4.1 矿物质脱黏276
7.4.2 聚合物脱黏278
7.4.3 胶黏物的定着279
7.4.4 其他脱黏方法279
7.5 废纸浆的酶处理280
7.5.1 再生纤维品质的提升281
7.5.2 酶法脱墨282
参考文献282
第8章 二次纤维的造纸性能295
8.1 二次纤维与原生纤维的区别295
8.1.1 引言295
8.1.2 回用过程对纤维化学性质及形态的影响296
8.1.3 回用过程对浆片性质的影响304
8.1.4 废纸回用的实验模拟的有效性307
8.2 与残留污染物及油墨相关的二次纤维的质量问题310
8.2.1 污染物的分类311
8.2.2 污染物脱除技术312
8.2.3 污染物对二次纤维质量的影响314
8.2.4 二次纤维生命周期的模拟319
8.2.5 单参数模型320
8.3 造纸过程中的二次纤维325
8.3.1 概述325
8.3.2 废纸的降级使用与品质提升325
8.3.3 脱墨工艺的得率对纸浆性质的影响326
8.3.4 通过机械处理提高二次纤维的造纸性能328
8.3.5 磨浆对脱墨浆的影响329
8.3.6 磨浆处理对角质化化学浆纤维的影响330
8.3.7 回用浆对纸机湿部化学的影响333
8.3.8 二次纤维工艺中水耗的降低335
8.3.9 脱墨浆的运行特性341
8.3.10 二次纤维用量的提高对高品质印刷用纸品质的影响342
8.3.11 办公废纸二次纤维的潜质345
8.3.12 二次纤维浆料抄造包装用纸过程中面临的挑战346
参考文献349
第9章 检测方法355
9.1 检测方法及说明355
9.2 脱墨检测方法和可脱墨性评价355
9.2.1 脱墨浆的光学性能355
9.2.2 基于图像分析的粒子测量方法359
9.2.3 脱墨过程的得率363
9.2.4 印刷品可回用性的评价364
9.2.5 脱墨性评价365
9.3 胶黏物检测方法和胶黏物去除能力的评价368
9.3.1 大胶黏物368
9.3.2 微细胶黏物和其他细小胶黏物370
9.3.3 其他胶黏物检测方法374
9.3.4 胶黏物可去除性评估方案的应用374
9.4 检测和评价可回用性的其他方法375
9.4.1 非纸成分分析375
9.4.2 PTS方法PTS-RH021/97376
9.5 回收纸的入境检验376
9.5.1 脱墨用印刷纸的入境检验376
9.5.2 取样设备376
参考文献379
第10章 二次纤维造纸过程中的废弃物及非再生纸品的最终处置388
10.1 纸厂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的分类388
10.2 二次纤维造纸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利用与最终处置389
10.2.1 固体废弃物的组成及特性390
10.2.2 厂内预处理395
10.2.3 内部及外部燃烧车间中的能量回收398
10.2.4 堆肥及农业应用406
10.2.5 用于其他工业410
10.2.6 填埋413
10.2.7 新的发展416
10.3 未被回用纸品的利用及最终处置421
10.3.1 在处置MSW过程中,未被回用纸品(简称NRP,下同)的填埋421
10.3.2 NRP作为家庭生物垃圾的组分进行堆肥处理422
10.3.3 NRP作为MSW的组分进行焚烧422
10.3.4 NRP的焚烧423
10.4 来自二次纤维造纸及废水处理的废水427
10.4.1 未经处理的废水的表征427
10.4.2 废水的处理430
10.4.3 处理后废水的表征436
10.4.4 封闭水循环438
参考文献444
第11章 废纸制浆过程中胶黏物的生物酶法控制448
11.1 背景448
11.1.1 废纸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48
11.1.2 胶黏物的定义、来源、性质和危害449
11.1.3 胶黏物的分类452
11.1.4 胶黏物的分析和检测方法453
11.1.5 胶黏物的控制方法456
11.2 近红外技术快速测定胶黏物可行性研究459
11.2.1 实验与方法460
11.2.2 校正模型的建立基本步骤及参数的选择461
11.3 废纸浆胶黏物近红外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464
11.3.1 实验方法464
11.3.2 有机溶剂抽提和HPLC-ELSD联用测定废纸浆中的胶黏物含量465
11.3.3 近红外校正模型和外部验证模型的样品选择466
11.3.4 样品预处理及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467
11.3.5 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468
11.3.6 胶黏物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470
11.3.7 校正模型重现性评价471
11.4 生物酶法控制废纸浆胶黏物的研究474
11.4.1 脂肪酶和酯酶去除废纸浆中胶黏物474
11.4.2 脂肪酶和酯酶处理对浮选后废纸浆中油墨及胶黏物去除的影响475
11.4.3 脂肪酶、酯酶处理对浆料物理性能的影响477
11.4.4 复合生物酶处理控制废纸浆中胶黏物的效果评价477
11.4.5 多种生物酶分段处理控制废纸浆中胶黏物的效果评价478
11.5 废纸浆中胶黏物性质和酶处理机理的研究481
11.5.1 实验方法481
11.5.2 浆料存放时间对THF抽出物及其中胶黏物含量的影响482
11.5.3 生物酶处理前后废纸浆THF抽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483
11.5.4 生物酶处理前后废纸浆中胶黏物的化学结构变化485
参考文献485
附录489
附录1 回用纸和纸板欧洲标准等级目录,1999年2月489
前言489
定义489
编号系统490
附录2 名词解释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