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培养策略研究 探究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培养策略研究 探究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1370134.jpg)
- 陈建华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6327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43页
- 主题词:职业道德-教学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职业选择-教学研究-高等职业教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培养策略研究 探究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探究篇3
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培养理论研究3
1.1 内涵研究3
1.1.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的内涵3
1.1.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的内涵4
1.1.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的性质与原则4
1.2 模式研究6
1.2.1 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6
1.2.2 国内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模式研究8
1.2.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模式13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培养现状分析17
2.1 现状综述17
2.1.1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综述17
2.1.2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综述27
2.1.3 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效果32
2.2 问题分析35
2.2.1 文件要求缺乏制度保障,职业道德教育在基层实践中还不能完全落实35
2.2.2 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资源缺乏有效整合35
2.2.3 课程设置各异,教材建设滞后36
2.2.4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育内容时代性与针对性不足37
2.2.5 重理论、轻养成,存在“知”“行”脱节现象37
2.2.6 缺乏整合的师资力量偏薄弱,影响教学质量37
2.2.7 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效果评价标准还需要改进38
2.3 需求分析38
2.3.1 职业道德教育需求分析38
2.3.2 职业指导需求分析40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培养路径探析43
3.1 课程引领43
3.1.1 课程定位45
3.1.2 教材开发47
3.1.3 教学实施49
3.2 专业渗透53
3.2.1 制定专业标准,体现行业要求53
3.2.2 同步实训环节,保障专业渗透54
3.2.3 聘请专业课师资,优化教学内容54
3.2.4 建立证书制度,确保渗透实效55
3.3 两线融通56
3.3.1 课上与课下56
3.3.2 校内与校外57
3.3.3 教学与管理58
3.4 六步嬗变59
3.4.1 进入校园——“感”60
3.4.2 课堂教学——“知”61
3.4.3 走进企业——“看”61
3.4.4 实习实训——“练”62
3.4.5 顶岗实习——“验”62
3.4.6 步入职场——“亮”62
3.5 保障机制63
3.5.1 政府:构建宏观调控的统筹保障机制64
3.5.2 企业:构建深度合作的资源共享机制65
3.5.3 学校:构建协调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67
第二部分 实践篇71
4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课程建设71
4.1 课程设置方案71
4.1.1 指导思想71
4.1.2 设计理念71
4.1.3 设计思路74
4.1.4 课程设置77
4.1.5 教学方法78
4.1.6 考核内容和方式81
4.1.7 课程设置实施工作的基本要求81
4.2 教学资源建设方案81
4.2.1 设计思路81
4.2.2 实现路径82
4.2.3 建设目标82
4.2.4 建设内容84
4.3 预期效果86
5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评价体系设计97
5.1 评价依据97
5.1.1 理论依据97
5.1.2 政策依据100
5.2 评价现状103
5.2.1 现状分析103
5.2.2 亟待解决的问题104
5.3 评价方案106
5.3.1 评价的特征106
5.3.2 评价的主体108
5.3.3 评价的内容110
5.3.4 评价的要素与方法113
5.3.5 评价的体系116
5.3.6 评价的机制131
5.4 评价系统136
6 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实践案例143
6.1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职业素养教育实践研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143
6.1.1 执行标准作业143
6.1.2 引入“IE”意识145
6.1.3 推行“5S”管理148
6.1.4 认识浪费149
6.1.5 成效总结150
6.2 “产品外观结构设计”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课改方案——以友嘉机电学院为例150
6.2.1 “产品外观结构设计”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目标151
6.2.2 “产品外观结构设计”课程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151
6.2.3 “产品外观结构设计”课程职业素养教学环节和内容设计152
6.2.4 课程实施手段153
6.2.5 课程考核方案155
6.2.6 课改对教师能力的要求156
6.2.7 课改实施成效总结分析157
6.3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改革思考——以金都管理学院为例157
6.3.1 课程目标设置158
6.3.2 课程内容确定158
6.3.3 教学环节设计160
6.3.4 教学手段选择164
6.3.5 教学评价运用167
6.3.6 教师能力167
6.4 服装设计专业职业素养融入教学改革方案——以达利女装学院为例168
6.4.1 课程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目标与环节设计168
6.4.2 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实施171
6.4.3 职业素养融入课程考核173
6.4.4 教师在职业素养教育中应具备的能力174
6.5 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的研究实践——以临江学院“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为例175
6.5.1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内容175
6.5.2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环节176
6.5.3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手段177
6.5.4 课程考核178
6.5.5 教师能力180
6.6 职业素养教育在计算机通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信息工程学院为例180
6.6.1 计算机通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181
6.6.2 企业对网络通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181
6.6.3 计算机通信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182
6.6.4 计算机通信专业课程职业素养教学实施效果分析总结188
6.6.5 提高计算机通信专业教师职业素养教学能力的几点设想188
6.7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研究——以新通国际学院为例188
6.7.1 企业对高职营销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189
6.7.2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90
6.7.3 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措施191
6.7.4 总结194
6.8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素养养成课程改革实践研究——以杭州动漫游戏学院为例195
6.8.1 动画相关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195
6.8.2 基于职业素养的“构成设计”课程教学目标196
6.8.3 “构成设计”课程改革方案197
6.8.4 课改实施成效与存在的问题201
6.9 高职学生“三载体、六嬗变”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探究——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专业为例202
6.9.1 建筑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必要性202
6.9.2 建筑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3
6.9.3 建筑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养成教育的理念203
6.9.4 建筑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养成的路径204
6.10 智力多元化与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模式设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道德教育实践与探索207
6.10.1 学生校园角色“项目化”培训207
6.10.2 学生行为水准“底线化”管理208
6.10.3 学生智慧技能“整体化”培养209
6.10.4 学生“做人”价值的“企业化”导向210
6.11 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模式的探索——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11
6.11.1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模式的概念界定211
6.11.2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模式的实践211
6.11.3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模式的思考214
6.12 高职学生工作团队学业指导模式创新研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手指工程”为例214
6.12.1 “金手指工程”的内容与特色214
6.12.2 “金手指工程”实施过程与途径215
6.12.3 “金手指工程”育人成效与意义216
6.12.4 进一步完善学业指导模式的工作机制216
6.13 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三段递进式”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17
6.13.1 三段递进式教育模式构建的背景217
6.13.2 三段递进式教育模式任务式教材的开发219
6.13.3 三段递进式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探讨220
6.13.4 三段递进式教育模式教学评价探索221
6.13.5 三段递进式教育模式实施应遵循的原则221
6.14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3+3+3”指导模式研究——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22
6.14.1 “3+1.5+1.5”三阶段递进式指导222
6.14.2 “辅导员+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三者共同指导223
6.14.3 “学校+系部+班级”三级分工指导224
6.15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25
6.15.1 就业指导工作“全程渗透”模式的实践225
6.15.2 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参与”模式的实践228
6.16 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30
6.16.1 完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机制230
6.16.2 加强校园专场建设,打造职业指导工作的三高品牌230
6.16.3 全面关爱就业特殊群体,进一步做好人职匹配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