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
  • 崔瑞泽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ISBN:978753858906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86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605页
  • 主题词:德鲁克,P.F.(1909~2005)-管理学-思想评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3

第一章 对贡献的承诺,就是对有效性的承诺3

未予先求得,无异于自断生路3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定是高度负责的人4

重视贡献是提升成效的关键6

管理者应常为下属服务7

与下属共享成果9

重视贡献是管理者挖掘潜能的重要方法11

目标能够产生动能12

专注于梦想更利于发挥潜能13

让自己的知识帮助组织成长15

成效来自于对机会的高效利用17

第二章 卓越是训练出来的——成果管理至上19

卓越是训练出来的19

卓越领导的五项修炼20

树立明确的结果意识22

人事决策是费时的决策25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26

把正确的事情做好,把不必要的工作砍掉27

要事第一,不值得的事情不要做29

立即停止毫无成果的工作31

浪费别人一小时等于偷走别人五美元33

有效利用二八法则34

学会拒绝对工作毫无贡献的活动和应酬36

第三章 时间管理是一项基本技能38

不要再为昨日的任务而忙碌38

有效地管理时间39

时间没有替代品41

别把时间浪费在会议上42

不要放过任何零碎时间45

在行动前规划好时间47

做好时间记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49

浪费时间的因素,是信息功能不健全50

没有人会因为浪费时间而成功51

第四章 只有经得起绩效考验的人,才是可以提升的人53

人事任命是一个赌注53

不要设置“常人”不可能胜任的岗位54

一个几个人担任都失败的职位,应该重新设计56

“少不了的某人”的组织依赖57

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58

制定合理科学的考评制度59

如果缺乏正直和诚实,则足以败事61

只有经得起绩效考验的人,才是可以提升的人62

最好的机会要搭配最有能力的人64

要招募到比你更强的人66

不要过于计较优秀人才身上的小缺陷67

让最优秀的人才为我所用69

用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来激励员工71

不犯错的人必然不是优秀的人72

让不胜任的人回到原来的岗位上73

岗位与能力要相匹配75

第二篇 管理的实践79

第一章 管理的定位与成效79

管理者要清楚知道“什么是对的”79

最重要的管理是关注公司的核心业务81

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82

管理的三项任务84

管理要对产生绩效负责86

用旁观者的眼光审视管理87

靠突击来管理是混乱的一种标志89

企业机构越简化,越不容易出错91

组织模式随战略而调整93

经验是无法移植的94

第二章 管理管理者96

最高管理层的继任人选决策96

发挥董事会的作用98

让员工有机会进入高级管理层的候选名单99

中层不宜臃肿100

如何做到有效任命102

失败的晋升是最大的资源浪费104

成功的管理来自充分授权105

给下属足够的自由与空间107

授权不等于放任109

高层管理者的四项工具110

第三章 人事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112

降低物质奖励的必要性112

尊重下属,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114

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116

给知识型员工一个展现才能的舞台118

人力是一种资源而不只是成本120

人事决策是最重要的决策121

吸纳最优秀的人才124

做一个善于找到“神仙手”的管理者125

家族企业的管理127

敢于让年轻人扛起重担128

人事决策的重点在于发挥员工的长处130

不要用完美的观点要求所有人131

搞清楚所用之人的优势在哪里133

警惕“劣币驱逐良币”现象134

将人才与企业需求相匹配135

一线管理者是组织的根基137

让知识型员工实现自我管理139

让激励真正发挥作用141

理想的待遇标准142

第三篇 世上没有理想化组织模式147

第一章 世上没有理想化组织模式147

个人与组织之间是互利互惠的147

组织中不断衍生的是无序、纷争与绩效失灵148

任何组织都不能完全消除冲突149

信息化组织必须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151

家族企业必须遵守的三条规则153

家族企业的管理规则155

第二章 组织结构优化之路——向组织结构要效益158

维持企业权力的合法性158

创造一个真正的有机整体160

如何才能有效摆脱专制162

让员工实现自我管理163

变革才能生存165

组织结构要随企业战略适时调整166

能够作出贡献的组织是最好的组织168

建立有助于沟通的组织模式169

确保信息在组织内部畅通无阻171

第三章 赋予组织一个令人激动的目标173

将企业的使命转化为目标173

商业思想由企业家的目标彰显174

目标激励是最大的激励176

应清晰列出每个员工应达到的绩效177

工作目标由其贡献决定179

制定多种目标并将其具体化180

用目标管理促使员工自我管理182

请告诉员工企业对他的期望183

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实际185

第四章 变化的组织,永恒的管理命题187

人是唯一的管理对象187

战略上集权,战术上分权189

打造一个学习型团队191

寻求组织平衡的协调者193

发展的关键在于资源整合194

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始终放在首位196

活下来,是第一任务197

第四篇 企业的生存、使命、责任201

第一章 企业生存的唯一目的是引导顾客进行购买201

站在顾客角度来思考经营201

顾客是企业的导盲棍202

从顾客需求中寻找机会204

成功的管理者最善于研究顾客205

产品能给顾客带来什么好处207

顾客只会为自己的需求埋单208

顾客要的是满足,不是低价209

适应要求才能赢得需求211

了解新一代消费者,开拓新市场212

顾客必须被假定是理性的214

管理者应时常与顾客零距离接触215

信誉是无形的资产217

让顾客觉得物超所值218

第二章 用短线心态经营,势必付出昂贵代价220

每个人都有为企业创造财富的责任220

资源配置要着眼于未来221

一味追求高利润,会危害企业的生存223

用短线心态经营,势必付出昂贵代价224

资金与人员的分配决定着企业收益226

第三章 卓越,就是为企业寻找核心能力228

成就来自于卓越228

技术领先是核心竞争力229

成为多个领域的领先者231

别被短板遮住眼睛232

从行业外寻找新的发展理念234

新技术将越来越呈现出扩展管理领域的趋势235

认清自己的长板及短板237

培养员工的“禁忌”239

研究对手,复制其优势240

让顾客说出企业的优势242

挖掘潜力是赢得市场的动力243

第四章 如果还无法成功,就另辟蹊径245

如果无法成功,就另辟蹊径245

半个面包总比没有面包好247

利用对手的失误击败对方249

一次只做一件事250

将企业的劣势化为机遇252

对自己测度能力不要过于自信253

第五章 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常青的保证256

社会责任是企业存在的价值256

责任是企业的生存之本257

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影响力259

无视社会责任的企业最终会被社会抛弃260

主动为企业造成的影响负责262

管理者对负面影响应该未雨绸缪263

伟大的企业都有正确的价值观265

第五篇 赢在未来的远见、洞察力与有效决策269

第一章 战略性计划关注的是当前决策的未来形态269

战略规划不是预测269

正确利用趋势而非对抗270

促进资源转化为成果271

别用过时的前提条件做决策依据273

为未来的变化做好准备274

善用创新创造未来276

最有价值的战略信息往往来自于顾客277

成功的战略要保持忧患意识279

第二章 不能为未来做准备,就在为自己掘坟墓281

精准把握未来的市场需求281

在今天就开始把握未来282

将行动立足于现有资源及条件284

没有任何一个判断是稳操胜券的285

做好手头工作比空想未来更重要286

尝试做一件能改变世界的事情288

真正的成就来自于立即行动289

主动承担开创未来的责任290

通过塑造新观念让未来成真292

第三章 决策者要站得足够“高”和“低”294

有效决策的第一步:为什么会有不同意见294

管理者要为决策找准方向295

以不变应万变296

鼓励下属积极参与决策298

审时度势做决策300

做决策时,长远发展和权宜之计要通盘考虑301

决策者要站得足够“高”和“低”303

边界条件越是清晰明确,决策的有效性就越大304

一旦决策就不要犹豫305

理所当然做出的决策往往是不正确的307

没有必要的决策完全是一种资源浪费309

不要以全员一致赞同的方式决定事情311

能被人接受的决策未必是最好的决策312

决策是为了防止恶化或抓住良机314

决策也需要勇气315

“暂行缓办”就是“不办”317

用战术性决策解决问题319

用战略性决策改变全局321

有效的决策者会运用反面意见322

不转化为行动的决策形同虚设324

第四章 管理者该如何成功营销而减少推销326

真正的营销是满足“顾客考虑的价值”326

今天是昨天计划的结果327

别因为领先而忽视创新329

市场和分销渠道常常比产品更重要330

放弃没有理由存在的特色产品332

为产品做出合适的价格定位333

要明白顾客都是“懒人”335

市场潜力比当前销售额重要得多336

营销的最高境界就是消除推销338

只有创造市场才能创造企业339

销售渠道也要“精耕细作”341

企业要认清自己的生态位343

第六篇 变革时代的理性与智慧347

第一章 企业必须成为变革的原动力347

自满往往是企业危机的开始347

管理变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主动创造变革348

变革能使企业获得动力349

恐惧是抗拒变革的根源350

做好准备,等待机遇352

怎么做比做什么更重要353

要敢于“断臂”355

通过自我淘汰来防止被对手淘汰356

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发动变革357

创建利于创新的组织结构358

我们无法驾驭变革,我们只能走在变革之前360

第二章 知识的特点就是不断变化363

成为知识整合上的高手363

知识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变化364

创新能力越弱越容易墨守成规366

只有卸下昨天的包袱,才能拥有明天367

把握住先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368

管理者的判断力是制胜的先决条件370

跟上潮流,积极拥抱信息革命371

第七篇 是高歌猛进还是裹足不前375

第一章 企业发展的假象:是成长或是水肿375

成长过快,死亡也快375

专业化、多元化还是一体化377

轻重不匀,就会难以平稳378

企业要在变革中获得成长379

将资源转移到最合适和最有潜力的领域381

任何企业都需要有挑战性的目标382

规模无所谓大小,合适就好383

业务模块越少越容易出成果385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386

企业是否多元化取决于其核心竞争力389

真正的成长绝不是简单地数量累加390

第二章 风险控制就是消灭死392

善于收集与利用商业情报392

建立企业的商业情报系统394

成功收购六原则396

如何建立一个消除危机的有效机制397

不可忽视的公共关系维护399

构建企业危机管理体系401

有效控制财务隐患404

建立一个令员工信服的目标406

收购的难点在于文化重组408

第三章 新事业的发展410

拥有完善的管理才能存活410

新事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411

比起利润,更要重视现金流412

创业者要善于听取内行人的意见414

新事业起步不能贪大416

第四章 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中心418

找出企业的成本中心418

企业运作的净效能和健全性420

有效的成本控制421

控制成本要针对大项目422

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产出424

不被市场接受的技术没有任何价值425

完全将资源集中于成果426

不要在毫无成效的事情上浪费资金428

有效成本控制的几个前提429

不敢裁员,成本控制就会成为空谈431

控制成本要着眼于整个企业432

削减成本最有效的方法433

要把降低成本变成一个长期策略435

第八篇 对创新进行有效管理439

第一章 创新并不是一种性格特质439

创业家的职责就是创造性毁灭439

企业家精神是风险最低的440

创新并不是一种性格特质442

敢于决断是创业家的必备素质444

不能坚持的创业者只能是昙花一现445

创业家要在变化中成为赢家447

创新是表现创业精神的特殊工具448

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个冒险家450

第二章 创新精神是企业的灵魂452

创新并不是让你去冒险452

创新精神是企业的灵魂454

创新是一张让生意人承担新风险的保单456

创新是挑战竞争、避免竞争457

对创新进行管理459

创新是一件艰难的事情461

第三章 企业家柔道——把握创新规律的方法463

重视产业和市场的变化463

人口数据能预测结果465

思维决定一切466

衡量创新绩效的3个方法468

创新管理的禁忌469

市场才是创新的焦点471

企业家柔道472

“孤注一掷”的取胜要诀475

不图虚名享实惠的“生态利基”战略477

第四章 创新的考验就在于能够创造价值480

创新力强的企业没有对手480

让企业创新产生成效481

创新起点越低越容易成功483

创新要具备超前思维484

检验创新要看能否创造价值485

推陈才能出新487

问题在于缺乏创意的执行488

意外成功是重要的创新机会490

意外失败隐藏着巨大的创新机遇492

不一致是创新的征兆493

将顾客的挑剔看作创新机会494

新知识未必是最可靠的创新来源495

第九篇 不要迷信所谓的“领袖气质”499

第一章 领导的实质是责任499

领导的危机意识499

首席执行官要承担责任,而不是“权力”500

领导者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501

保持孤独、疏远和严肃的总裁性格503

挑选领导504

未来的领导是一个知道如何提问的人506

领导者应具备的四种能力508

第二章 领导者要成为团队的榜样511

管理精神能为卓越领导奠定基础511

优秀的领导是指挥家512

优秀管理者必须明确组织使命514

管理者要确定目标515

要敢于承担责任516

通过及时表扬来创造惊喜518

要求严格的领导最懂得知人善任519

成功的领导者要以身作则521

拥有要求严格的管理者是公司的福音522

严格要求比一味爱护更适用于管理523

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525

赢得信任才能拥有追随者526

高效团队是组织成功的关键528

第三章 正直是管理者缔结人际关系的基石530

人脉是管理者成功的基石530

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生产力531

管理者要敢担当533

知识型组织更依赖合作534

知人善任才能产生最大合力536

信息化社会更需要有效沟通537

促进下属间“1+1>2”的互补合作539

让下属成为英雄541

第十篇 靠团队精神达成目标545

第一章 管理是一种人文艺术545

员工的人性应得以升华545

热爱工作,享受工作546

自主性与责任感缺一不可548

成长的三种循环模式550

人是最终的管理核心与归宿553

管理是一种人文艺术555

激发下属的巨大潜能556

第二章 个人与企业的价值观必须兼容559

预先建立经营团队559

让更少的员工制造出更多的产品561

了解你的团队成员563

企业的基础是经济绩效565

相互兼容的价值观是企业高执行力的基础567

用团队精神取代个人英雄主义568

升迁是有陷阱的570

第三章 以倾听者的经验来进行沟通573

管理者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573

倾听的质量是沟通的关键574

学会使用对方的语言576

充分掌握对方的沟通期望577

仅有“自上而下的沟通”是不够的579

用心倾听下属的意见580

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582

多说“我们”少说“我”583

让目标管理为沟通效果加分5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