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可持续视角下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测度研究 北京与世界城市比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可持续视角下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测度研究 北京与世界城市比较
  • 于长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0671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特大城市-土地利用-对比研究-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可持续视角下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测度研究 北京与世界城市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服务于“新型城镇化”1

1.1 题目释义2

1.1.1 土地使用模式2

1.1.2 测度研究4

1.1.3 特大城市地区6

1.2 中国特大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8

1.2.1 研究背景8

1.2.2 研究意义11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3

1.3.1 研究思路13

1.3.2 研究方法14

上篇 土地使用模式的研究基础和假说17

第2章 土地使用模式研究综述与测度研究进展19

2.1 可持续土地使用模式的理论探讨20

2.1.1 形态的视角20

2.1.2 功能的视角24

2.1.3 综合的视角26

2.2 土地使用模式的测度研究进展28

2.2.1 对形态的测度29

2.2.2 对功能的测度32

2.2.3 综合性测度与测度方法35

2.3 特大城市地区测度的复杂语境40

2.3.1 形态与现象语境(密度、距离、分割、破碎)40

2.3.2 功能与效果语境(质量、多样、可达性、控制力)42

2.3.3 现象与效果关联的空间语境(紧凑、流动、多中心)42

2.4 本章 小结43

第3章 基于可持续视角的土地使用模式理论框架45

3.1 土地使用模式的可持续性假说46

3.1.1 定义土地使用模式的可持续性46

3.1.2 假说一:形态的紧凑程度50

3.1.3 假说二:功能的可达程度51

3.1.4 假说三:形态与功能的协同程度52

3.2 土地使用模式的形态与功能要素55

3.2.1 形态要素55

3.2.2 功能要素57

3.3 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与可持续性的作用机制59

3.3.1 土地使用模式与交通能耗59

3.3.2 土地使用模式与建筑能耗63

3.3.3 土地使用模式与环境约束65

3.4 本章 小结69

中篇 土地使用模式的测度方法和实证71

第4章 土地使用模式的测度指标73

4.1 形态紧凑的测度指标74

4.1.1 形态指标的选取依据74

4.1.2 建成区覆盖率75

4.1.3 透水地面比率75

4.1.4 建筑密度76

4.1.5 建筑层数及其他指标76

4.2 功能可达的测度指标77

4.2.1 功能指标的选取依据77

4.2.2 公共交通(轨道交通)78

4.2.3 公共服务设施(小学)78

4.2.4 公共绿地(公园等)80

4.2.5 功能混合度80

4.3 形态与功能的协同性测度81

4.3.1 形态与轨道交通的协同性测度82

4.3.2 形态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协同性测度82

4.3.3 形态与公共绿地的协同性测度83

4.3.4 形态与功能相协同的综合测度矩阵83

4.4 本章 小结84

第5章 土地使用模式的测度方法及应用85

5.1 数据基础——以特大城市地区测度为例86

5.1.1 基于卫星影像图的数据提取86

5.1.2 地图数据尺度与位置的确定86

5.1.3 地图精度的确定88

5.2 人工解译与分层抽样调查法88

5.2.1 人工解译89

5.2.2 分层等比例随机抽样90

5.2.3 抽样精度与数目91

5.2.4 抽样分层以及抽样框制作92

5.3 实证检验与方法的适用范围95

5.3.1 五大城市地区调查数据结果95

5.3.2 样本验证与误差来源97

5.3.3 相关研究的佐证98

5.3.4 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100

5.4 本章 小结100

第6章 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比较101

6.1 五个特大城市地区总体比较与假说的验证102

6.1.1 五个特大城市地区空间层次与范围102

6.1.2 五个特大城市地区可持续指标103

6.1.3 土地使用模式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的相关性104

6.2 土地使用形态紧凑的测度比较111

6.2.1 建成区覆盖率比较111

6.2.2 透水地面比率比较115

6.2.3 建筑密度比较117

6.2.4 建筑层数比较120

6.2.5 土地使用形态的综合比较122

6.3 土地使用功能可达的测度比较126

6.3.1 轨道交通比较127

6.3.2 公共设施比较130

6.3.3 公共绿地比较133

6.3.4 土地使用功能的综合比较136

6.4 形态与功能协同指数比较140

6.4.1 形态与轨道交通的协同指数140

6.4.2 形态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协同指数141

6.4.3 形态与公共绿地的协同指数142

6.4.4 形态与功能综合协同指数比较144

6.5 本章 小结147

下篇 土地使用模式的可持续特征和优化策略149

第7章 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的优化策略151

7.1 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的可持续特征152

7.1.1 土地使用形态特征152

7.1.2 土地使用功能特征153

7.1.3 形态与功能相协同特征155

7.2 特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的优化策略157

7.2.1 应对环境变化的形态紧凑策略159

7.2.2 改善空间质量的功能调整策略160

7.2.3 基于竞争力提升的综合协同策略163

7.3 北京土地使用模式的优化策略与建议166

7.3.1 北京土地使用模式测度比较的优势和劣势166

7.3.2 大小地块综合运用的形态紧凑策略167

7.3.3 结合交通设施布局的功能增长极核169

7.3.4 北京土地使用形态与功能相协同的路径探索171

7.4 本章 小结175

第8章 研究结语176

8.1 研究主要创新点177

8.2 研究中的困难与不足177

8.3 后续研究展望179

附录A 500个抽样地块基本数据180

附录B 五大城市地区的统计数据195

附录C 参考文献204

附录D 图表目录2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