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技术奖励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技术奖励综论
  • 姚昆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21774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奖励-研究-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技术奖励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上古至明代末期的科技奖励1

第一节 古代奖励思想和理论2

一、赏罚是治国的权柄之一3

二、崇尚和奖励贤良之才5

三、赏罚要准确分明7

四、赏贵在精和及时9

第二节 古代科技奖励的形式10

一、授官赐爵10

二、赏赐金钱和物质11

三、树碑立传以留名青史12

四、赐姓、赐名或赐诗文等13

五、赏赐惠及家庭和后代14

六、其他奖励方式14

第三节 古代科技奖励的领域15

一、天文气象方面的奖励16

二、医学领域的奖励18

三、农田水利方面的奖励20

四、军事科技方面的奖励22

五、营造方面的奖励23

六、冶铸和工艺等领域的奖励24

第四节 古代科技奖励的特点26

一、授奖基本是帝王的个人行为27

二、科技奖励缺乏评审机制28

三、科技奖励与古代人才观紧密联系29

四、沿袭和丰富了非制度化科技奖励的形式30

参考文献34

第二章 清代的科技奖励40

第一节 清代早期的科技奖励40

一、顺治、康熙期间的科技奖励情况41

二、乾隆至道光时期的科技奖励43

第二节 清代晚期的科技奖励思想及科技奖励制度的萌芽44

一、洪仁玕等人的科技奖励思想45

二、洋务运动对科技奖励的推动47

三、中国的第一个科技奖励法规49

四、对留学归国科技人才的奖励52

第三节 清代科技奖励的主要特点和作用54

一、授奖的“奖品”注重官职55

二、随机性科技奖励与专利性质的奖励制度并存55

三、把西方的专利制度纳入科技奖励制度56

四、科技奖励的对象以人为主57

五、科技奖励与科普并重促进了近代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58

参考文献59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科技奖励62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科技奖励制度63

一、对工艺品和技术发明的奖励63

二、对基础研究的奖励68

第二节 研究院所与学术团体的科技奖励71

一、中央研究院等研究院所的奖励72

二、学术团体所设的科技奖励7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的科技奖励77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科技奖励政策和制度78

二、陕甘宁边区的科技奖励活动81

三、激励科技人员的优惠政策和条件83

第四节 民国时期科技奖励评述84

一、初步形成了政府、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相结合的科技奖励体系84

二、以科技创新成就突出的人员为授奖对象85

三、注重奖励应用技术和实用产品86

四、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外科技奖励的先进经验86

五、解放区的科技奖励铺垫了新中国科技奖励发展的基石87

参考文献87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奖励制度90

第一节 新中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发展90

一、初创阶段(1949~1966年)91

二、停滞阶段(1966~1976年)93

三、恢复阶段(1978~1984年)94

四、快速发展阶段(1985~1999年)96

五、改革完善阶段(1999年至今)99

第二节 改革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状况分析101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02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104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106

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7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09

第三节 当代中国科技奖励的作用分析114

一、承认和肯定科技人员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中的贡献114

二、发挥了政策和科研的导向作用115

三、高度体现了政府和全社会对科技人才和知识的尊重117

四、加速了获奖项目的转化应用和知识的传播118

五、对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和加强学风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119

参考文献120

第五章 我国省部级科技奖励和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122

第一节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22

一、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现状123

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特点分析129

第二节 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132

一、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登记和监督管理133

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特点和作用分析135

三、关于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几点思考137

参考文献139

第六章 国外科学技术奖励的发展历程141

第一节 15世纪前的国外科技奖励141

一、非制度化科技奖励时期141

二、制度化科技奖励的出现143

第二节 20世纪国外科技奖励的发展147

一、以诺贝尔奖为代表的重大奖项推动了全球科技奖励的发展147

二、国际性科技奖励不断发展壮大148

三、发达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日臻完善151

四、发展中国家科技奖励取得了长足进步155

第三节 20世纪世界科技奖励制度的特点评述156

一、调整并发展了科技奖励的组织建制156

二、改进和完善科技奖励的形式和手段157

三、科技奖励理论研究从起步逐渐走向深入157

参考文献159

第七章 当代中国与国外科技奖励的比较分析161

第一节 中外科技奖励运行方式的比较研究161

一、获奖候选人的来源比较161

二、评委构成情况的比较163

三、评审方式的分析比较165

第二节 影响科技奖励声望的因素及其比较167

一、设奖的时间(历史)对奖励知名度的影响167

二、获奖人的学术贡献和科技成就对奖励知名度的影响168

三、设奖机构的权威性和评审的公正性对奖励知名度的影响168

四、奖项名称对科技奖励知名度的影响169

五、奖金强度对奖励知名度的影响169

六、奖励频度和规模对奖励知名度的影响170

七、颁奖规格和层次对奖励知名度的影响170

八、宣传力度对科技奖励声望的影响171

第三节 奖金强度的演变及其比较分析172

一、英国等国家奖金强度的演变172

二、我国科技奖励强度的演变174

第四节 中国与美国和印度科技奖励的分析比较178

一、美国的科技奖励系统179

二、印度的科技奖励系统184

三、中国与美国、印度科技奖励制度的比较189

第五节 国外科技奖励对我国科技奖励的启示192

一、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奖励,加强科技奖励的立法192

二、重视和扶持学术团体等社会力量设奖,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奖励系统193

三、以人为本,把奖励以项目为主的模式转向以人为主的模式193

四、科技奖励设立与时俱进,注重增强个别传统奖项的声望194

五、科技奖励的形式多元化,但重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并重的奖励方式194

六、政府的重大科技奖励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对获奖项目和获奖人员的宣传195

参考文献196

第八章 国外有关科技奖励理论的评述198

第一节 科技奖励制度起源说的评述198

一、关于优先权之争与科技奖励制度产生的评述199

二、关于专利制度与对科技奖励制度产生的影响的评述202

三、科技奖励制度对科学研究资助的影响205

四、科技奖励制度起源的交换理论207

五、关于对科技奖励信用循环理论的评述210

第二节 有关科技奖励(激励)心理学的研究评述212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213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216

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217

第三节 科技奖励中其他问题的评述219

一、科技奖励导致的科技界的社会分层问题220

二、科技奖励中的“优势积累”——马太效应222

参考文献224

第九章 知识产权保护、科学基金和科技计划项目的激励作用226

第一节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激励本质226

一、国外的专利制度226

二、中国专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28

三、专利制度与科技奖励制度在激励效果上的异同230

第二节 科学基金在促进科研中作用232

一、科学基金的诞生和发展232

二、科学基金的激励作用233

三、科学基金与科技奖励制度间的异同235

第三节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激励作用236

一、我国的主要科技计划237

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激励方式和作用239

参考文献242

第十章 科技奖励的前景展望243

第一节 我国科技奖励发展的主要阶段243

一、从中国文明曙光初现到明代末期243

二、清代至民国时期244

三、新中国成立以后244

第二节 我国科技奖励发展展望245

一、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将逐渐成为设奖的主体246

二、更注重从科技战略的需求来设置科技奖项247

三、逐步从奖励科技项目为主转向以奖励科技人才为主247

四、科技奖励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248

附录一 科技奖励中的趣闻与轶事249

一、诺贝尔奖为什么不奖数学249

二、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是什么250

三、科技奖励中的遗误252

四、科技奖励的内在魅力253

五、滞后多年的奖赏254

六、早慧和大器晚成的获奖者256

七、善于独辟蹊径的获奖者258

八、善待逆境的获奖者259

九、转行的获奖者261

十、出身卑微的获奖者262

十一、有趣的感言和举动263

十二、搞笑诺贝尔奖265

参考文献267

附录二 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一等奖项目(公开部分)268

一、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68

二、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一等奖(公开部分)269

三、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公开部分)271

附录三 部分国家政府和社会力量设立的重要科技奖项272

一、政府设立的科技奖项272

二、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项277

附录四 面向国际的科技奖285

一、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设立的重要国际性科技奖励285

二、部分国家政府和社团设立的面向国际的科技奖励292

附录五 中国科技奖励历史沿革296

后记3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