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医学检验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医学检验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1288252.jpg)
- 李雅江,张欣松,刘广勤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885835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792页
- 文件大小:313MB
- 文件页数:823页
- 主题词:医学检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医学检验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尿液一般检验1
第一节 尿液的生成及主要成分1
第二节 尿液一般检查的适应证1
第三节 尿液标本采集及保存1
第四节 尿液的理学检验2
第五节 尿液的沉渣检验4
第六节 尿液的化学检查4
第七节 尿液沉渣组化定位的进展12
第八节 尿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13
第九节 尿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15
第十节 使用尿液化学分析仪应注意的问题15
第二章 粪便检验17
第一节 粪便正常成分及一般检查的适应证17
第二节 粪便标本采集17
第三节 粪便的理学检验18
第四节 粪便的显微镜检验18
第五节 粪便的显微化学检验21
第六节 粪便的化学检验21
第七节 粪便检验的质量控制22
第八节 消化吸收定性试验22
第三章 脑脊液检验24
第一节 脑脊液的解剖生理24
第二节 脑脊液的适应证及标本采集25
第三节 一般检查27
第四节 化学检查34
第五节 细菌学检查37
第六节 细胞学检查37
第七节 免疫学检查38
第四章 浆膜腔积液检验40
第一节 浆膜腔积液的形成40
第二节 标本采集42
第三节 理学检查43
第四节 化学检查43
第五节 细胞学检查45
第六节 细菌学检查45
第七节 显微镜检查46
第八节 酶学及免疫学检查46
第五章 生殖系统液体检验48
第一节 精液的检验48
第二节 前列腺液检验51
第三节 阴道分泌物的检验52
第四节 羊水的检验53
第五节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61
第六章 消化道分泌物检验63
第一节 胃液的检验63
第二节 十二指肠液的检查67
第三节 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68
第四节 唾液检查69
第七章 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70
第一节 痰液的检验70
第二节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72
第八章 乳头溢液检验75
第一节 概述75
第二节 乳头溢液的一般检查76
第三节 乳头溢液细胞检查76
第四节 乳头溢液生化和免疫检查78
第五节 乳腺溢液的微生物检查78
第九章 关节腔积液及鞘膜囊积液检查79
第一节 关节腔积液穿刺适应证79
第二节 标本采集79
第三节 一般性状检查79
第四节 化学检查80
第五节 免疫学检查80
第六节 微生物检查81
第七节 细胞学检查81
第八节 显微镜检查81
第九节 鞘膜囊积液检查82
第十章 泪液检验84
第一节 概述84
第二节 泪液的一般检查85
第三节 泪液及眼表细胞检查86
第四节 泪液的生化与免疫检查87
第五节 泪液及眼分泌物的微生物检查89
第十一章 血液学概述与发展史92
第一节 血液学概述92
第二节 血液学发展史92
第十二章 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96
第一节 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96
第二节 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97
第三节 血液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98
第十三章 血液一般检验99
第一节 血液生理概要99
第二节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抗凝99
第十四章 血液学常规检验质量控制104
第一节 采血的质量保证104
第二节 标本的保存及传送104
第三节 显微镜细胞计数和血细胞计数仪的质量保证104
第四节 室间质量评价105
第十五章 红细胞一般检验107
第一节 红细胞概述107
第二节 红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107
第三节 红细胞各种标准值的测定113
第四节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122
第十六章 白细胞检验127
第一节 白细胞概述127
第二节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128
第三节 白细胞计数135
第四节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139
第五节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140
第六节 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141
第七节 血细胞计数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145
第十七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150
第一节 血管壁检验150
第二节 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的检查151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156
第四节 凝血因子抗原测定160
第五节 抗凝物质的检验162
第六节 纤溶系统检查164
第七节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166
第八节 甲襞微循环检验167
第九节 几种出血性疾病的检验诊断169
第十节 血栓前状态检验170
第十八章 血液流变学检验172
第一节 概述172
第二节 血液粘度测定172
第三节 血细胞的分类检测176
第十九章 骨髓细胞学检验181
第一节 骨髓细胞检查步骤181
第二节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183
第三节 各阶段血细胞形态学特征184
第四节 骨髓活体组织检查187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象187
第二十章 血型血清学检查196
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196
第二节 标准血清及标准红细胞的制备197
第三节 ABO血型鉴定198
第四节 Rh血型鉴定199
第五节 其他血型鉴定201
第六节 交叉配血201
第七节 血型血清学常用检查方法203
第八节 血型鉴定与输血的质量控制208
第二十一章 临床化学实验室基础知识213
第一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作用213
第二节 常用玻璃仪器的清洗和校正213
第三节 试剂的配制与保存215
第二十二章 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217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217
第二节 标本的处理219
第二十三章 生化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220
第一节 主要步骤220
第二节 分析前质量控制220
第三节 分析后质量控制220
第二十四章 光谱分析技术221
第一节 分光光度技术的基本原理221
第二节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221
第三节 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222
第四节 分光光度技术的定性和定量方法222
第五节 其他光谱分析技术223
第二十五章 蛋白质测定225
第一节 血清蛋白测定225
第二节 血清蛋白电泳检查227
第三节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228
第四节 血清粘蛋白测定228
第五节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229
第六节 脑脊液总蛋白测定230
第七节 其他蛋白质测定231
第八节 医学决定水平235
第二十六章 糖及其代谢物测定236
第一节 糖测定236
第二节 糖耐量试验237
第三节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239
第四节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239
第五节 血液乳酸测定240
第六节 β—羟丁酸测定240
第七节 乙酰乙酸测定241
第八节 丙酮酸测定241
第二十七章 血脂类测定242
第一节 临床检查项目242
第二节 标本采集与处理243
第三节 血脂测定244
第四节 血清脂蛋白分析249
第五节 血清载脂蛋白的测定250
第六节 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测定251
第七节 脂蛋白—X—(LP—X)251
第八节 磷脂及游离脂肪酸测定251
第九节 血脂代谢疾病生化252
第二十八章 氨基酸测定254
第一节 尿液总氨基酸测定254
第二节 血清色氨酸测定及色氨酸耐量试验254
第三节 尿液羟膊氨酸测定255
第四节 苯丙氨酸的酶分析255
第五节 谷氨酰胺及谷氨酸的测定256
第六节 支链氨基酸的测定256
第二十九章 酶类测定257
第一节 酶活性测定的基本知识257
第二节 血清丙氨酸转换酶(ALT)测定259
第三节 同工酶测定261
第四节 血清门冬氨酸氨基移换酶(AST)测定262
第五节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264
第六节 淀粉酶266
第七节 脂肪酶267
第八节 酸性磷酸酶(ACP)测定268
第九节 血清乳酸脱氢酶(LD)测定269
第十节 粪便的酶类测定271
第十一节 D—木糖小肠吸收试验272
第十二节 血清L—γ谷氨酰基移换酶(GGT)测定272
第十三节 其他酶类测定275
第三十章 无机元素测定281
第一节 钠、钾、氯测定281
第二节 血总钙测定284
第三节 血清无机磷测定285
第四节 镁测定287
第五节 铁测定289
第六节 铜、锌测定291
第七节 硒测定292
第八节 体液平衡紊乱的疾病生化292
第三十一章 肝功能检验295
第一节 概述295
第二节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测定299
第三节 血浆氨测定302
第四节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303
第五节 单胺氧化酶(MAO)测定304
第六节 血清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306
第七节 血清胆碱酯酶(ChE)测定307
第八节 血清5′—核酶(5′—NT)测定309
第九节 吲哚氰绿(ICG)滞留试验(参考值15 min滞留量<10)311
第十节 血清Ⅳ型胶原测定311
第十一节 血清Ⅲ型前胶原肽测定312
第十二节 血清层粘连蛋白测定312
第十三节 透明质酸312
第十四节 肝纤维化的实验诊断进展312
第十五节 肝疾病生化315
第三十二章 肾功能检验318
第一节 肾脏功能318
第二节 肾小球滤过功能测定319
第三节 肾小管功能试验321
第四节 肾血流量测定322
第五节 血清尿素测定322
第六节 血清肌酐测定324
第七节 血清尿酸测定326
第八节 浓缩稀释试验327
第九节 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328
第十节 尿、血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328
第十一节 尿Tamm— Horsf all蛋白测定328
第十二节 尿液pH、相对密度及渗透量的测定329
第十三节 尿酶测定330
第十四节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331
第十五节 尿转铁蛋白测定331
第十六节 α2—巨球蛋白测定331
第十七节 尿α1—微球蛋白331
第十八节 尿免疫球蛋白测定331
第十九节 尿补体含量测定332
第二十节 肾脏疾病生化332
第三十三章 激素检验335
第一节 概述335
第二节 尿17—酮类固醇(17—KS)测定336
第三节 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测定337
第四节 尿香草扁桃酸(VMA)测定338
第五节 甲状腺激素测定339
第六节 激素及代谢产物疾病生化342
第七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343
第八节 性激素测定345
第九节 前列腺素测定347
第三十四章 血液气体分析与酸碱平衡351
第一节 血液气体分析的名词及意义351
第二节 标本采集与保存354
第三节 指标和参考值355
第四节 酸碱平衡调节356
第五节 判断各种酸碱平衡失调类型的原则358
第六节 酸碱平衡测定方法359
第七节 各类酸碱失衡的机制361
第八节 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364
第九节 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的临床应用365
第十节 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366
第三十五章 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367
第一节 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367
第二节 标本的正确采集与处理367
第三节 各类生化分析仪器的校正367
第四节 室内质量控制368
第五节 室间质量评价370
第三十六章 免疫学检验基础371
第一节 免疫的概念与免疫应答反应371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371
第三节 抗原372
第三十七章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375
第一节 免疫组织与器官375
第二节 免疫细胞376
第三节 免疫分子378
第三十八章 免疫球蛋白381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381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382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作用383
第四节 IgG、IgA、IgM的测定385
第五节 体液中IgG、IgA、IgM测定的临床应用385
第六节 IgE和IgD的测定386
第七节 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检测387
第三十九章 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390
第一节 单克隆抗体介绍390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390
第三节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391
第四十章 补体系统396
第一节 概述396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397
第三节 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CH50试验)398
第四节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399
第五节 补体结合试验399
第六节 C1q含量测定401
第七节 补体C3含量测定401
第八节 补体C4含量测定402
第九节 B因子(factorB,Bf)含量测定402
第十节 C3裂解产物测定403
第十一节 C3肾炎因子(Bephritic factor,C3NeF)检测404
第十二节 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IC)活性及抑制IC沉淀的活性检测404
第十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405
第十四节 补体系统与疾病406
第十五节 补体测定的应用407
第四十一章 细胞因子408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命名、来源和分类408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409
第三节 细胞因子测定方法409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414
第五节 集落刺激因子检测416
第六节 肿瘤坏死因子检测417
第七节 干扰素的检测418
第八节 红细胞生成素的检测419
第四十二章 凝集反应420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420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420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421
第四节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422
第五节 抗球蛋白参与的血凝试验422
第四十三章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424
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424
第二节 免疫放射分析426
第三节 医学检验中的应用427
第四十四章 酶免疫技术428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428
第二节 均相酶免疫测定429
第三节 ELISA的原理和类型429
第四节 ELISA的技术要点431
第五节 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434
第六节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434
第四十五章 荧光免疫技术436
第一节 有关荧光的基本知识436
第二节 荧光抗体技术437
第三节 荧光免疫测定438
第四十六章 发光免疫技术440
第一节 有关发光的基本知识440
第二节 化学发光底物440
第三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440
第四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新进展442
第四十七章 免疫金银及铁标记技术446
第一节 免疫胶体金的制备446
第二节 金免疫测定447
第三节 免疫金银染色448
第四节 免疫胶体铁细胞化学449
第四十八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保存技术451
第一节 白细胞的分离451
第二节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451
第三节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452
第四节 吞噬细胞的分离和收集453
第五节 淋巴细胞的保存和活力测定453
第四十九章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455
第一节 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455
第二节 非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456
第三节 非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技术的应用457
第四节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检测457
第五十章 细胞粘附分子测定460
第一节 粘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460
第二节 粘附分子与临床462
第三节 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测定463
第四节 可溶性粘附因子的测定464
第五节 细胞粘附分子基因及基因表达的测定465
第五十一章 自身抗体检验467
第一节 自身抗体的特性467
第二节 常见自身抗体的检测467
第三节 其他自身抗体检测475
第四节 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485
第五十二章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测定487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检测487
第二节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测定488
第三节 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488
第四节 溶菌酶测定488
第五节 C反应蛋白(CRP)测定489
第六节 纤维结合蛋白测定490
第七节 α2—巨球蛋白测定490
第八节 嗜异性凝集试验491
第九节 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491
第十节 寒冷凝集试验493
第五十三章 传染病免疫学与血清学检查494
第一节 概述494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方法和原理494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测499
第四节 其他病毒性疾病免疫学检验506
第五节 伤寒与副伤寒血清学检测508
第六节 霍乱509
第七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09
第八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免疫学诊断509
第九节 虫媒病毒的免疫学论断510
第十节 呼吸道病毒的免疫学诊断511
第十一节 肠道病毒的免疫学诊断513
第五十四章 细胞免疫功能检验515
第一节 T细胞花环试验515
第二节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516
第三节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517
第四节 B淋巴细胞功能测定518
第五节 K细胞和NK细胞活性检测519
第六节 器官移植的免疫学检查520
第七节 淋巴细胞毒试验521
第八节 皮肤试验521
第九节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与纯化522
第十节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523
第五十五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525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525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530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531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533
第五十六章 肿瘤免疫检测536
第一节 概述536
第二节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537
第三节 癌胚抗原检测539
第四节 肿瘤诊断中常用标记物546
第五节 癌基因蛋白免疫组化548
第六节 免疫组化的应用549
第七节 甲胎蛋白测定550
第五十七章 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551
第一节 定义551
第二节 质量保证、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之间的关系552
第三节 评价免疫学检验质量的指标552
第四节 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几个主要问题553
第五节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原则554
第六节 常用免疫学试验的质量控制555
第五十八章 寄生虫的基本特征及分类558
第五十九章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和免疫560
第一节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560
第二节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560
第六十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563
第六十一章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566
第六十二章 寄生虫的病原检查567
第一节 消化道寄生虫的病原检查567
第二节 肝与胆管寄生虫的病原检查571
第三节 脉管系统寄生虫的病原检查572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寄生虫的病原检查574
第五节 皮脍与组织寄生虫的病原检查575
第六节 呼吸系统寄生虫的病原检查576
第七节 泌尿生殖系统寄生虫的病原检查576
第六十三章 微生物学检验概述578
第一节 微生物概述578
第六十四章 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580
第一节 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的要求580
第二节 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581
第三节 细菌检验工作注意事项582
第四节 细菌标本形态学检验583
第六十五章 细菌学检验中常用的培养基586
第一节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技术586
第二节 常用培养基的制法及用途587
第六十六章 细菌检查的基本技术592
第一节 细菌的一般接种法592
第二节 细菌培养方法593
第三节 鉴定细菌的常用生化反应试验594
第四节 细菌的血清学鉴定技术599
第六十七章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602
第一节 概述602
第二节 药敏试验方法602
第六十八章 常见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604
第一节 从临床标本分离、鉴定细菌的基本要领604
第二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604
第三节 化脓及创伤感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606
第四节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614
第五节 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616
第六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620
第七节 上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622
第八节 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625
第九节 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627
第十节 鼻、咽、眼、耳拭子标本的细菌学检验628
第十一节 胆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630
第十二节 穿刺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630
第十三节 脓汁标本、病灶分泌物的细菌检验631
第十四节 生殖系统标本的细菌学检验632
第十五节 烧伤标本的细菌学检验634
第十六节 性传播疾病635
第六十九章 抗微生物药物和敏感性试验639
第一节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639
第二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641
第三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644
第四节 抗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647
第五节 体液中抗生素浓度及血清杀菌水平的测定649
第六节 厌氧菌体外抑菌试验650
第七节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651
第八节 细菌的耐药机制、防治和监测652
第七十章 革兰阳性球菌的常规鉴定656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656
第二节 微球菌属657
第三节 链球菌属658
第四节 肠球菌属659
第七十一章 革兰阴性球菌的常规鉴定661
第七十二章 革兰阳性杆菌的常规鉴定663
第一节 棒状杆菌属663
第二节 李斯特菌属665
第七十三章 革兰阴性杆菌的常规鉴定667
第一节 嗜血杆菌属667
第二节 军团菌属667
第三节 弯曲菌属与螺杆菌属669
第四节 肠杆菌科672
第七十四章 弧菌属的常规鉴定677
第一节 分类677
第二节 霍乱弧菌677
第三节 副溶血性弧菌679
第四节 其他弧菌680
第七十五章 分枝杆菌的常规鉴定682
第一节 分类682
第二节 结核分枝杆菌682
第七十六章 非发酵菌的常规鉴定688
第一节 假单胞菌属688
第二节 不动杆菌属689
第三节 产碱杆菌属690
第七十七章 厌氧菌的常规鉴定691
第一节 概述691
第二节 厌氧性细菌的检验692
第三节 革兰阳性厌氧球菌697
第四节 革兰阴性厌氧球菌697
第五节 革兰阴性厌氧杆菌697
第六节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697
第七十八章 临床真菌检验701
第一节 真菌的分类701
第二节 真菌的命名701
第三节 常用的真菌检查方法702
第四节 浅部真菌及检查704
第五节 深部真菌及检查706
第七十九章 其他病原微生物的鉴定711
第一节 病原性螺旋体711
第二节 支原体检查713
第三节 衣原体714
第四节 立克次体检查715
第八十章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718
第一节 室内质量控制718
第二节 临床细菌室室间质量评价723
第八十一章 分子生物学理论概述725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概论725
第二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728
第三节 核酸的生物合成731
第八十二章 核酸的提取和纯化734
第八十三章 核酸分子杂交736
第八十四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738
第一节 PCR技术基本原理738
第二节 PCR操作方法741
第三节 PCR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分析鉴定742
第八十五章 DNA芯片744
第八十六章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747
第一节 在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747
第二节 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应用750
第三节 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753
第八十七章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测技术进展755
第八十八章 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进展759
第八十九章 检验医学干化学分析技术进展763
第九十章 过敏性疾病实验室检查的进展766
第九十一章 细胞因子检测技术进展768
第九十二章 寄生虫病实验诊断的进展771
第九十三章 微生物检验技术进展775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的新进展775
第二节 抗生素敏感试验方法学的研究进展777
第九十四章 POCT的研究进展及应用781
第九十五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最新进展784
第一节 概述784
第二节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研究进展787
第九十六章 基因芯片技术的最新进展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