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1279691.jpg)
- 李永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045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职业-应用心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工作倦怠概述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工作倦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3
(一)工作倦怠研究的理论意义3
(二)工作倦怠研究的实践价值5
三工作倦怠的概念6
(一)工作倦怠的静态定义6
(二)工作倦怠的动态定义7
(三)工作倦怠的综合定义与常用定义8
四工作倦怠与相关概念的区分9
(一)工作倦怠与工作应激9
(二)工作倦怠与抑郁11
(三)工作倦怠与疲劳12
五工作倦怠的测量13
(一)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13
(二)MBI的新发展14
(三)倦怠测量问卷BM15
第二章 工作倦怠研究综述17
一工作倦怠研究简史17
(一)工作倦怠的“发现”17
(二)工作倦怠研究的先锋时期18
(三)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时期20
(四)工作倦怠研究的最新进展21
二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25
(一)基于MBI的工作倦怠结构研究25
(二)基于MBI-GS的工作倦怠结构研究28
(三)基于BM的工作倦怠结构研究29
三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研究30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倦怠30
(二)工作应激与倦怠32
(三)人格与倦怠35
(四)社会支持与倦怠37
(五)应对策略与倦怠39
四工作倦怠的后果变量研究40
五工作倦怠的干预研究42
六工作倦怠的理论模型研究44
(一)Spaniol&Caputo的模型44
(二)Calamidas的模型45
(三)Golembiewski的阶段模型45
(四)Farber的发展模型46
(五)Cherniss的倦怠模型46
七Leiter&Maslach的模型47
八中国的工作倦怠研究48
(一)中国台湾地区的工作倦怠研究48
(二)中国香港地区的工作倦怠研究49
(三)中国大陆地区的工作倦怠研究50
第三章 研究构思与研究方法52
一研究构思52
(一)问题的提出52
(二)研究的基本框架与假设52
二研究方法56
(一)研究的主要工具56
(二)取样与被试58
(三)统计处理与分析59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一):工作倦怠的结构与分析60
一工作倦怠问卷的编制与结构研究60
(一)问题的提出60
(二)研究方法61
(三)研究结果64
(四)讨论与分析72
(五)小结77
二工作倦怠的诊断标准与人口统计学分析77
(一)问题的提出77
(二)研究方法78
(三)研究结果80
(四)分析与讨论85
(五)小结91
第五章 研究结果(二):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研究93
一工作应激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93
(一)问题的提出93
(二)研究方法95
(三)研究结果97
(四)分析与讨论101
(五)小结107
二人格变量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107
(一)问题的提出107
(二)研究方法108
(三)研究结果110
(四)讨论与分析113
(五)小结117
三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117
(一)问题的提出117
(二)研究方法119
(三)研究结果121
(四)讨论与分析129
(五)小结134
第六章 研究结果(三)工作倦怠的后果变量研究135
一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和离职意向的相关研究135
(一)问题的提出135
(二)研究方法136
(三)研究结果138
(四)讨论与分析142
(五)小结145
第七章 总讨论与总结论146
一本研究的选题146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总结146
三研究的总讨论与总结论147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149
五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150
参考文献151
中文151
外文154
附录166
附录一 工作调查表166
附录二 工作倦怠及其测量169
附录三 工作倦怠结构研究进展174
附录四 工作倦怠问卷(MBI)简介181
附录五 工作倦怠的测量与诊断186
附录六 教师工作倦怠及其干预190
附录七 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196
附录八 警察工作倦怠及其干预204
附录九 中国台湾地区的工作倦怠研究211
附录十 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218
附录十一 工作倦怠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228
附录十二 倦怠、应激和抑郁234
附录十三 工作倦怠诊断标准的初步探讨241
附录十四 护士工作应激与倦怠的关系250
附录十五 应激、倦怠与抑郁的关系研究257
附录十六 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倦怠的交叉滞后相关分析262
附录十七 护士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