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文课程初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文课程初论
  • 李维鼎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85075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语文课-教学研究-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文课程初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了解课程的内涵和基础1

第一节 课程的内涵探究2

一、关于“课程”的定义2

二、对诸多定义的简析5

第二节 课程的基础探源12

一、学生(心理学)与课程14

二、社会(社会学)与课程23

三、知识(哲学)与课程29

四、课程三基础(三来源)的整合35

第二章 清理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38

第一节 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划分40

一、多尔的“科学观”划分方式41

二、郝德永的“二元对立”划分方式42

三、施良方的“历史原脉”划分方式44

第二节 “前现代”课程意识47

一、古代社会的课程意识47

二、近代社会的课程意识48

第三节 “现代”课程理论50

一、课程理论现代范式的主流形态50

二、现代课程理论的多元分歧55

第四节 “后现代”课程理论59

一、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60

二、郝德永的方法论范式86

第三章 理解各种课程研制模式110

第一节 泰勒原理与目标模式110

一、目标模式的内涵110

二、对“目标模式”的认识114

第二节 斯滕豪斯的程序原则与过程模式121

一、程序原则121

二、对“过程”的认识124

第三节 文化选择与情境模式126

一、劳顿的文化选择126

二、斯基尔贝克的情境分析127

三、“情境”的一般性意义127

第四节 “事态”意识与实践模式132

一、“事态”意识132

二、实践的艺术134

三、认识“实践”137

第五节 “主体意识”与批判模式140

一、“主体意识”及其强化过程140

二、对传统课程理论的批判141

三、批判模式的建树143

四、对“主体意识”的认识145

第四章 构建语文课程研制的理论平台148

第一节 慎取“跑道”的双关义148

一、在课程形态上的意义149

二、在实施方式上的意义150

三、在课程性质上的意义150

四、以“实践”求整合,实现“慎取”151

第二节 兼采多种相关的基础理论153

一、关于课程内容的理论154

二、关于课程目标的理论155

三、关于课程呈现与实施方式的理论157

第三节 顺应课程理论发展的趋势160

一、科学与科学主义160

二、语文课程中的科学与科学主义161

三、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163

第四节 整合多种课程研制的思路163

一、语言与人的认识边界164

二、言语与人的实践边界165

三、“语境”的全息性质166

第五章 语文和语文课程170

第一节 “语文”即“言语”:言语教育是语文课程的核心171

一、叶圣陶对“望文生义”的纠正172

二、“言语”是一个重要的范畴174

三、“语文课程”即“言语教育课程”177

四、语文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181

第二节 “言语”即“实践”: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本性187

一、教育、教学是实践活动187

二、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91

三、言语实践是语文课程的本质所在193

四、语文课程中的语文实践不同于训练194

第三节 “言语实践”即“对话”:“对话”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机制199

一、“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199

二、语文课程“对话”的特殊性203

第四节 “对话”即“发展”:“发展”是语文课程的归宿207

一、教育、教学为了人的发展208

二、“人的发展”与“言语能力发展”209

三、“育人言语”与“言语育人”211

第五节 我国语文课程研制状况216

一、语文课程的设置沿革216

二、语文课程设置现状218

第六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223

第一节 工具说224

一、“工具说”的源流225

二、“工具说”的内涵237

第二节 人文说241

一、“人文说”的崛起243

二、“人文说”的尴尬247

三、“人文说”的发展253

第三节 智慧说255

一、对“工具说”的深刻批判255

二、对课程性质的哲学概括258

第四节 言意互转说260

一、语文课就是“言语课”260

二、言语的本质是转换262

三、语文课(言语课)就是“转换”教学实践264

四、“言意互转”的要义266

第七章 语文课程目标271

第一节 课程目标认定的走向271

一、单一型目标观272

二、复合型目标观273

三、中心型目标观278

第二节 课程目标的实质和特征282

一、语文课程目标的实质282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283

第三节 现行“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认定287

一、高中语文“新大纲”的目标认定287

二、《课程标准》的目标认定290

第四节 语文课程目标试述295

一、总的呈现295

二、具体说明297

第八章 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呈现300

第一节 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历程301

一、课程内容的历时选择302

二、课程内容的辨析305

三、课程内容的新探索307

四、语文课程内容的认定315

第二节 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320

一、语文教材(课本)的编制321

二、文选型语文教材的类型和特征322

三、语文教材的“突围”330

第九章 语文课程实施(教学)341

第一节 语文教学策略与课程内容的转化342

一、教学策略342

二、课程内容的转化347

第二节 语文教学原则349

一、全息原则350

二、实践原则361

三、互动原则374

第三节 语文教学方法382

一、开放搞活的方法382

二、体验积淀的方法384

三、合作探究的方法387

第十章 语文课程评价394

第一节 课程评价的取向与模式选择394

一、课程评价的取向395

二、课程评价模式的选择397

第二节 语文课程评价402

一、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402

二、语文课程评价的原则404

三、语文课程评价的方式408

后语4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