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艺学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艺学通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1250112.jpg)
- 狄其骢,王汶成,凌晨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5656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文艺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艺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文学总论3
第一章 文艺学的对象和范围3
第一节 文艺学对象的系统性3
第二节 文艺学对象的存在方式8
第三节 文艺学理论的构成12
第二章 文学的外在属性与人学根基16
第一节 文学的社会属性16
第二节 文学的文化属性24
第三节 文学的语言属性29
第四节 文学的艺术属性38
第五节 文学是人学44
第三章 文学的本体特性与功能53
第一节 文学的再现性能53
第二节 文学的表现性能61
第三节 文学的形式性能68
第四节 文学的综合性能74
第四章 文学的起源81
第一节 有关文学起源的研究81
第二节 历史上有影响的三种理论83
第三节 劳动综合论87
第五章 文学的发展93
第一节 文学发展的进步性93
第二节 影响文学发展的诸因素96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三个时期106
第二编 文学作品117
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117
第一节 传统的概念117
第二节 形式主义的概念119
第三节 结构主义的概念121
第四节 接受美学的概念123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特定存在方式125
第七章 文学作品的构成130
第一节 题材和内容130
第二节 主题和观念132
第三节 材料和媒介135
第四节 语言和形式138
第五节 结构和层次141
第八章 文学语言146
第一节 文学语言的一般理解146
第二节 作品言语的结构层次149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审美功能152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155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种类和体裁161
第一节 文学分类的原则和标准161
第二节 叙事类文学作品165
第三节 抒情类文学作品168
第四节 戏剧类文学作品170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174
第三编 文学创作183
第十章 文学创作的成因183
第一节 材料因183
第二节 形式因188
第三节 创造因189
第四节 目的因195
第五节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200
第十一章 文学创作的能力212
第一节 对创作能力的一般理解212
第二节 创作中的理解力和想象力218
第三节 创作中的情感力和直觉力223
第四节 创作中的审美力和造型力227
第十二章 文学创作的过程235
第一节 创作过程的整体特征235
第二节 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240
第三节 创作中的情感运动过程248
第四节 创作中的灵感现象253
第十三章 文学创作的经验262
第一节 文学境界的创造262
第二节 文学典型的创造268
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创造276
第十四章 文学创作的历史类型283
第一节 对文学创作类型的一般理解283
第二节 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284
第三节 人文主义现实主义287
第四节 浪漫主义290
第五节 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292
第六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297
第七节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300
第四编 文学交流311
第十五章 文学交流的内涵与价值311
第一节 文学交流是文学创造活动的终结311
第二节 文学交流的两大环节313
第三节 文学交流的机制与媒介315
第四节 文学交流的建设性效果318
第十六章 文学阅读的理解322
第一节 阅读的传统概念322
第二节 消极阅读和积极阅读324
第三节 阅读的三种态度326
第四节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接受330
第十七章 文学阅读中的主体性334
第一节 对文本的解读是阅读的基础334
第二节 读者的“阅读视野”和“视野融合”336
第三节 阅读经验的复合结构338
第十八章 文学批评的性质与定位343
第一节 理论性与实践性343
第二节 科学性与文学性348
第三节 主观性与客观性352
第四节 政治性与学术性357
第十九章 文学批评的程序、步骤与功能364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条件364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思维程序367
第三节 含义分析与价值判断370
第四节 文学批评的功能372
附录377
附录一379
附录二387
后记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