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
  • 薛理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10720873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比较教育-方法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再版序言&顾明远1

初版序言&顾明远4

An Appraisal of Mr.Xue Liyin's Contribution to Comparative Education7

埃德蒙&金教授对作者研究工作的评议9

前言11

Introduction16

第一篇 比较教育的诸要素分析 21

第一章 当前比较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2

一、学科内聚力问题22

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24

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冲突25

四、方法论分析的狭隘性 27

五、西方中心主义的研究风格 28

六、对主体地位的忽视 29

七、新信息技术的冲击与知识沟30

第二章 比较教育的诸要素分析 32

一、比较教育的主体类型与属性分析 34

二、比较教育的客体类型与属性分析 36

三、比较教育的目的38

四、比较教育的方法40

五、比较教育的媒介 41

第三章 比较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43

一、客体间的关系43

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47

三、主体间的关系55

四、现代信息技术对主客体关系的影响56

第二篇 比较教育中的模型与参照系统 59

第四章 比较教育中的模型和分析框架 60

一、基本要素模型 62

二、依附模型与现代化模型63

三、主体功能分化模型 65

四、生态模型 66

五、使用与满足模型(信息寻求模型)70

六、文化模式模型 73

七、知识沟模型 74

八、互动过程模型 77

第五章 比较教育中的参照系统 78

一、参照系统概述 80

二、民族中心主义 81

三、科学主义 85

四、相对主义 90

五、国际主义 96

第三篇 当代比较教育家方法论观点评述 101

第六章 贝雷迪的比较的四个阶段 102

一、当代比较教育家方法论观点概述102

二、贝雷迪的比较的“四个阶段”105

第七章 安德森、诺亚和埃克斯坦的实证主义比较教育学110

一、安德森的结构功能主义观点110

二、诺亚和埃克斯坦的比较教育研究程序115

第八章 霍尔姆斯的实用主义比较教育学126

一、实证主义还是相对主义127

二、“四模式”与“五步法”133

三、结语139

第九章 埃德蒙&金的比较研究与教育决策142

一、三模式理论 143

二、分析框架147

三、互补概念150

第十章 卡诺伊的依附论和阿诺夫的世界体系分析 153

一、卡诺伊的依附论154

二、阿诺夫的世界体系分析163

第十一章 黎成魁的普遍教育理论166

一、理解黎成魁观点的线索166

二、什么是普遍教育理论167

三、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框架169

四、内部观点还是外部观点173

第十二章 滕大春、王承绪、朱勃和顾明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 175

第十三章 施瑞尔的国际反射比较教育学185

一、卢曼的自我参照社会系统理论186

二、比较教育方法论争论的循环190

三、比较风格的比较191

四、参照系统195

五、理论风格的二重性196

六、外化于世界情境的方式198

七、施瑞尔的分析框架提供的洞察力 200

第四篇 国际教育交流论坛剖析 207

第十四章 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交流——国际教育交流论坛剖析 208

一、理论建设和理论检验的论坛 209

二、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交流的论坛211

三、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的论坛213

四、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交流——历史分析框架215

参考文献 220

附录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230

后记2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