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潘剑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8981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1
第一节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作用1
一、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特点1
二、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作用2
第二节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概况3
一、国外的发展概况3
二、国内的发展概况5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思考8
第三节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专业地位与教学安排建议9
一、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地位与作用9
二、教学安排建议10
第一章 土壤调查的准备工作11
第一节 工作计划的制定11
一、确定调查任务11
二、调查底图比例尺的确定11
三、组织调查队伍13
四、拟定工作计划13
第二节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13
一、自然成土因素资料的收集14
二、农业生产资料的收集15
三、土壤资料的收集15
四、资料的分析15
第三节 调查物质的准备17
一、图件的准备17
二、遥感资料的准备17
三、调查工具的准备19
第二章 成土因素与区域景观研究21
第一节 引言21
一、成土因素揭示土壤的发生与特性21
二、土壤利用改良分区高一级制图单元的制订以成土因素为依据22
第二节 气候因素研究22
一、研究内容22
二、研究方法25
第三节 地形因素研究27
一、研究内容27
二、研究方法36
第四节 母质研究37
一、研究内容37
二、研究方法43
第五节 时间因素与古土壤研究44
一、研究内容45
二、研究方法46
第六节 地表水与地下水47
一、研究内容47
二、研究方法50
第七节 生物因素研究52
一、研究内容52
二、研究方法55
第八节 农业生产活动的调查研究57
一、研究内容57
二、研究方法58
第九节 成土因素的综合分析60
一、确定成土因素中的主导因素60
二、分析各成土因素之间的联系61
三、研究各成土因素的相互作用61
四、研究成土因素的变化对土壤类型演替的影响61
第三章 土壤剖面性态的观察研究62
第一节 土壤剖面的设置与挖掘62
一、土壤剖面与单个土体、聚合土体62
二、土壤剖面的种类63
三、土壤剖面数量的确定64
四、土壤剖面点的设置66
五、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挖掘与定位69
第二节 土壤剖面点地表状况描述70
一、地貌和地形70
二、母质类型、岩石露头与砾质状况71
三、土壤侵蚀与排水状况71
四、植被状况72
五、土地利用现状72
第三节 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描述73
一、土壤发生学层次与土体构型73
二、土壤形态要素及其描述81
三、土壤自然性态的描述92
第四节 土壤剖面理化性状的简易测定94
一、土壤pH测定95
二、土壤石灰性反应95
三、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95
四、土壤亚铁反应96
五、土壤自然含水量的快速测定96
第五节 土壤标本的采集与剖面摄影96
一、土壤分析标本的采集97
二、比样标本的采集99
三、土壤整段标本的采集与制作99
四、土壤剖面摄影99
第六节 土壤剖面形态的综合分析与生产评价100
一、发生学评述101
二、土壤剖面分类地位的确定101
三、土壤剖面的生产评价101
第四章 土壤分类与土壤野外制图103
第一节 几种主要土壤分类体系简述103
一、美国土壤诊断分类体系103
二、前苏联土壤分类106
三、联合国土壤图图例单元108
四、中国的土壤分类109
第二节 土壤分类与土壤野外制图114
一、土壤分类与土壤野外制图的关系114
二、土壤制图单元及其图例系统116
第三节 野外土壤草图的测制技术118
一、测制土壤草图的精度要求119
二、中、小比例尺土壤草图的勾绘120
三、大比例尺土壤草图的测绘124
四、勾绘图斑界线的方法127
第五章 遥感土壤调查制图128
第一节 遥感土壤调查制图评述128
一、遥感及遥感技术的概念128
二、遥感相片的特征129
三、土壤遥感调查制图评述129
第二节 航空摄影与航空相片130
一、航空相片的投影性质与像点位移131
二、比例尺与分辨率132
三、重叠度与有效使用面积132
四、航摄数据与航片标记133
第三节 航天遥感与卫星遥感信息源133
一、卫星的运行特征133
二、主要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参数135
三、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技术138
第四节 土壤遥感解译的理论基础142
一、遥感的主要物理基础142
二、成土因素学说(地理景观学说)的理论基础146
三、土壤的光谱特性146
第五节 遥感图像的解译标志和土壤解译方法148
一、遥感图像的解译标志14
二、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方法152
第六节 土壤遥感调查的准备工作154
一、编写各工作阶段的技术指导书(土壤遥感调查实施细则)154
二、技术培训和试点154
第七节 土壤遥感草图测制155
一、土壤遥感制图的精度、详度要求及工作定额155
二、土壤遥感概查与建立土壤解译标志157
三、室内预判159
四、野外调查验证与校核161
第八节 土壤遥感草图的转绘164
一、航片土壤草图的转绘164
二、卫片土壤草图的转绘166
三、土壤草图的编制成图167
第九节 土壤遥感调查成果的整理与总结167
一、土壤图面积的量测167
二、土壤图的编制169
第六章 土壤调查成果的整理与总结173
第一节 原始资料的审核173
一、土壤标本和野外记录的审核173
二、土壤草图的审核173
三、比土评土,制定土壤分类系统174
第二节 组织土样化验174
一、分析土样的选择174
二、分析项目的确定175
三、分析资料的审查和登记175
第三节 调查与分析资料的整理176
一、资料整理的若干数理统计技术176
二、土壤剖面形态统计179
三、土壤中地球化学物质数据的整理179
四、土壤养分的统计179
第四节 土壤图的绘制179
一、土壤草图的审查与修正179
二、土壤图的绘制180
三、土壤图的编制183
四、土壤面积量算183
第五节 其他成果图的编制183
一、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183
二、土壤养分图的编制184
三、土壤评级图的编绘184
四、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的编制186
第六节 成果图的计算机处理与输出187
一、基础图件的数字化187
二、建立属性数据库188
三、专题图的制作189
四、成果图的输出189
第七节 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写190
一、总论(前言)190
二、调查地区的自然和农业概况190
三、土壤性态综述190
四、土壤与土地资源评价191
五、土壤改良利用分区191
六、其他191
第七章 土壤调查成果的应用192
第一节 土壤调查成果在土壤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93
一、土壤调查与土壤分类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193
二、土壤调查直接促进了土壤制图理论和技能的提高194
三、土壤调查是土壤与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194
第二节 土壤调查成果在农业规划中的应用195
一、土壤调查成果在制定农业区划中的应用195
二、土壤调查成果在土壤改良规划中的应用195
三、土壤调查成果在农田基本建设规划中的应用196
四、作物生产布局规划197
五、肥料规划197
第三节 土壤调查成果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198
一、土壤调查成果在揭示土壤特性及其利用改良中的应用198
二、名、优、特产品土宜调查成果的应用201
第四节 土壤调查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202
一、土壤工程用途的等级划分203
二、在建筑用地中的等级划分举例204
三、在游憩用地中的等级划分举例205
四、在公共卫生用地中等级划分的应用206
五、水管理207
六、废弃物处理用地的等级划分208
七、建筑材料来源地段的等级划分209
第八章 特殊任务的土壤调查211
第一节 侵蚀土壤的调查211
一、目的和意义211
二、土壤侵蚀概述211
三、土壤侵蚀调查215
四、侵蚀潜在危险的调查研究218
第二节 盐渍土壤调查219
一、概述219
二、盐渍土的类型和分级220
三、调查的内容221
第三节 林地土壤调查223
一、调查的目的和任务223
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223
第四节 草地土壤调查226
一、调查的目的和任务226
二、草地土壤调查内容226
第五节 湿地土壤调查228
一、湿地的类型229
二、湿地调查的内容和方法229
第六节 复垦区土壤调查232
一、矿区土壤形成特点及主要性状233
二、调查的目的和任务234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235
第九章 土壤资源评价239
第一节 土壤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原则239
第二节 土壤资源评价的程序和步骤240
一、评价单元的划分240
二、评价因素及其权重的确定242
三、评价指标的确定243
四、质量等级的评定243
第三节 土壤资源评价的方法243
一、文字评述法243
二、参数法243
三、数理统计方法259
第四节 土壤质量评价268
一、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原则270
二、土壤综合质量评价的依据270
三、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程序271
第五节 土壤适宜性评价273
一、土壤适宜性评价的内涵273
二、土壤适宜性评价的原则、依据274
三、土壤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及体系275
第十章 土地资源调查281
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概述281
一、土地资源调查的概念281
二、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282
三、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283
四、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284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86
一、土地分类的概念、方法286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87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外业工作289
一、各土地利用类型航、卫片解译标志的确定290
二、野外调绘292
三、外业补测293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业工作294
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室内解译294
二、航、卫片的转绘295
三、面积量算295
四、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绘295
五、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96
六、调查报告编写298
第十一章 土地资源评价299
第一节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299
一、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299
二、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和任务299
三、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300
四、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和原则300
五、土地资源评价的过程及工作流程301
第二节 土地的生产潜力评价304
一、以气候要素为主的土地生产潜力评价305
二、以土壤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312
三、土地生产潜力综合评价313
第三节 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316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概述316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317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318
第四节 土地资源经济评价324
一、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324
二、土地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324
三、土地经济评价的方法326
第五节 土地等级评定的方法及其应用326
一、土地等级评定的定性法327
二、土地等级评定的定量法328
第十二章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壤/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332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332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332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32
三、GIS与土壤和土地资源评价333
第二节 土壤资源信息系统(SRIS)在土壤资源评价中的应用335
一、土壤资源信息系统概述335
二、土壤资源评价的方法与模型336
三、全球和国家级土壤和地形数字化数据库(SOTER)338
第三节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LRIS)343
一、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概述344
二、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348
第十三章 土壤电导率调查与制图356
第一节 概述356
一、有关概念356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357
第二节 土壤电导率与土壤调查制图的一般程序358
一、准备工作358
二、样点的确定359
三、野外实地测定359
四、室内数据处理360
五、土壤电导率等值线图的绘制360
六、大地电导率电子地图的编制361
第三节 土壤电导率等值线图的应用363
一、土壤电导率等值线图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363
二、土壤电导率等值线图在精准农业上的应用365
附录366
附录一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表366
附录二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表(土纲、亚纲、土类)372
附录三 中国两个土壤分类系统中主要分类单元的对应关系373
附录四 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374
主要参考文献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