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操作化心理动力性诊断(OPD-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操作化心理动力性诊断(OPD-2)
  • 肖泽萍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378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精神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操作化心理动力性诊断(OPD-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理论背景1

1.1 从OPD-1到OPD-21

过程取向2

确认资源3

轴与轴之间的关系3

焦点和治疗计划的确定3

1.2 OPD工作组的目标4

1.3 OPD的概念6

为什么是这五个轴6

轴Ⅰ:疾病体验和治疗前提6

轴Ⅱ:人际关系6

轴Ⅲ:冲突6

轴Ⅳ:结构6

轴Ⅴ:精神和心身障碍7

1.4 多轴诊断的基本考虑7

1.5 精神分析建构的操作化8

1.6 既往心理动力性结构的操作化方法10

1.7 OPD的局限性13

2.OPD-1的实践经验和实证性发现14

2.1 OPD-1的质量标准(Quality criteria)15

2.2 轴Ⅰ:“疾病的体验和治疗前提”16

2.3 轴Ⅱ:“人际关系”17

2.4 轴Ⅲ:“冲突”19

2.5 轴Ⅳ:“结构”20

2.6 结论22

3.OPD-2各轴的操作23

3.1 轴Ⅰ:疾病体验和治疗前提23

3.1.1 引言23

3.1.2 疾病体验和治疗前提26

3.1.2.1 目前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27

3.1.2.2 社会情境的重要性——医患关系27

3.1.2.3 人格特质28

3.1.2.4 关于轴Ⅰ的相关理论架构29

主观痛苦29

疾病观念30

个人资源31

心理学头脑31

心理社会支持32

疾病的继发性获益33

改变的动机35

3.1.2.5 OPD中关于疾病体验和治疗前提的操作化36

3.1.2.6 OPD-2中对轴Ⅰ的修正37

3.2 轴Ⅱ:人际关系37

3.2.1 引言38

3.2.2 关系体验及其内心的组织39

3.2.3 内心冲突和结构的人际关系表现40

3.2.4 病人对移情关系是否作好准备的诊断41

3.2.5 移情和现场情境再现之间的关系42

3.2.6 研究关系模式的实证方法42

3.2.7 OPD中关系诊断的概念44

3.2.7.1 人际行为的分类45

3.2.8 小结46

3.3 轴Ⅲ:冲突47

3.3.1 什么是冲突47

经典分析性发展理论中的冲突概念49

冲突和结构的关系49

冲突和诊断51

冲突和主导情感51

3.3.2 什么驱动了个体——从动机到冲突53

3.3.3 既往诊断冲突的方法55

3.3.4 OPD中的冲突57

3.3.5 OPD-1和OPD-2中的冲突轴的异同59

3.4 轴Ⅳ:结构59

3.4.1 术语:结构59

3.4.2 作为心理学术语的结构59

3.4.3 精神分析意义上的结构60

3.4.4 发展心理学中的结构61

3.4.5 OPD中结构的操作化62

3.4.6 结构和结构障碍:整合的不同水平63

3.4.7 结构性诊断64

3.4.8 结构轴的使用经验和进一步发展产生OPD-265

3.4.9 OPD-1和OPD-2结构轴的异同65

3.5 轴Ⅴ:精神和心身障碍66

3.5.1 引言66

3.5.2 理论背景66

3.5.3 精神病学中的多轴诊断68

3.5.4 OPD中轴Ⅴ的建构和操作化68

3.5.4.1 诊断及共病诊断原则68

3.5.4.2 轴Ⅴ诊断的前提69

3.5.4.3 ICD和DSM诊断的展望70

3.5.5 对ICD-10诊断分类与OPD之间联系的补充和澄清70

3.6 轴与轴之间概念的交叉和交互作用72

3.6.1 诊断资料的编辑及其整合过程72

3.6.2 轴与轴之间的相互关系73

冲突和结构(轴Ⅲ和轴Ⅳ之间的关系)73

掌握人际关系模式中的冲突和结构(与轴Ⅱ的关系)75

症状的形成(与轴Ⅴ的关系:“精神和心身障碍”)76

疾病体验和治疗前提(与轴Ⅰ的关系)78

4.OPD-2各轴的手册化80

4.1 轴Ⅰ:疾病体验和治疗前提80

4.1.1 当前障碍/问题的严重程度83

4.1.1.1 症状的严重程度83

定义83

操作化83

4.1.1.2 总体功能评估(GAF)84

定义84

操作化84

4.1.1.3 EQ-5D85

定义85

操作化85

4.1.2 障碍/问题的持续时间86

4.1.2.1 目前问题的持续时间86

4.1.2.2 首次起病年龄86

4.1.3 病人对疾病的体验、表达和疾病观念86

4.1.3.1 主观痛苦86

定义86

操作化87

4.1.3.2 躯体疾病和躯体问题的表达88

定义88

操作化88

4.1.3.3 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的表达90

定义90

操作化90

4.1.3.4 社会问题的表达91

定义91

操作化91

4.1.4 病人的疾病观念92

4.1.4.1 躯体因素取向的疾病观念92

定义92

操作化93

4.1.4.2 心理因素取向的疾病观念94

定义94

操作化94

4.1.4.3 社会因素取向的疾病观念95

定义95

操作化95

4.1.5 病人对改变的观念96

4.1.5.1 评估病人希望的治疗方式(躯体治疗)96

定义96

操作化96

4.1.5.2 评估病人希望的治疗方式(心理治疗)97

定义97

操作化98

4.1.5.3 评估病人希望的治疗方式(社会领域)99

定义99

操作化99

4.1.6 改变的资源99

4.1.6.1 个人资源99

定义99

操作化100

4.1.6.2 (心理)社会资源101

定义101

操作化101

4.1.7 改变的阻碍103

4.1.7.1 改变的外部阻碍103

定义103

操作化103

4.1.7.2 改变的内部阻碍104

定义104

操作化105

4.1.5.P 病人对改变的观念(心理治疗模块)105

4.1.5.P1 症状缓解106

定义106

操作化106

4.1.5.P2 动机/冲突导向的反省-澄清107

定义107

操作化107

4.1.5.P3 情感支持108

定义108

操作化108

4.1.5.P4 主动-指导性干预109

定义109

操作化109

4.1.6.P 病人对于改变的资源110

4.1.6.P1 心理学头脑110

定义110

操作化110

4.1.7.P 改变的阻碍112

4.1.7.P1 使问题持续存在的疾病/状况的继发性获益112

定义112

操作化112

4.2 轴Ⅱ:人际关系114

4.2.1 引言114

4.2.2 OPD-1中轴Ⅱ的变动形成了OPD-2中的轴Ⅱ114

4.2.3 标准程序115

4.2.3.1 体验性的视角115

4.2.3.2 人际定位116

4.2.3.3 条目列表116

4.2.3.4 人际行为的环形矩阵模型119

4.2.3.5 关系动力陈述121

4.2.3.6 操作程序122

4.2.3.7 临床案例124

4.2.4 主题和资源的评估125

4.2.4.1 关系主题126

4.2.4.2 操作程序127

4.2.4.3 反移情127

4.2.4.4 临床案例128

4.3 轴Ⅲ:冲突128

冲突评估130

A)无诊断保证131

B)无明确的冲突131

C)防御损害了患者对冲突和情感的感知131

D)冲突性应激(应激源所致的冲突)133

应激源引发的冲突——被动模式134

应激源引发的冲突——主动模式135

4.3.1 个体化相对于依赖136

个体化相对于依赖——被动模式138

个体化相对于依赖——主动模式140

4.3.2 服从相对于控制140

服从相对于控制——被动模式143

服从相对于控制——主动模式144

4.3.3 照顾相对于自给自足145

照顾相对于自给自足——主动模式(及内疚感冲突-被动模式)148

照顾相对于自给自足——被动模式(及俄狄浦斯冲突-被动模式)149

4.3.4 自体价值150

自体价值冲突——主动模式152

自体价值冲突——被动模式154

4.3.5 内疚感冲突155

内疚感冲突——被动模式157

内疚感冲突——主动模式158

4.3.6 俄狄浦斯冲突160

俄狄浦斯冲突——主动模式163

俄狄浦斯冲突——被动模式164

4.3.7 身份(自体)冲突(身份不一致)164

混合的主动和被动模式167

4.4 轴Ⅳ:结构169

4.4.1 引言169

4.4.2 操作化170

结构整合水平的一般特征170

高水平的结构整合170

中等水平的结构整合170

低水平的结构整合171

未整合171

4.4.3 结构评估的各个维度172

认知能力:自体感知和客体感知172

高水平的结构整合172

中等水平的结构整合173

低水平的结构整合173

未整合174

调节能力:自体调节和客体关系调节174

高水平的结构整合175

中等水平的结构整合175

低水平的结构整合176

未整合177

情感能力: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交流177

高水平的结构整合178

中等水平的结构整合178

低水平的结构整合178

未整合179

形成依恋的能力:内部和外部客体179

高水平的结构整合180

中等水平的结构整合180

低水平的结构整合181

未整合181

附:防御的结构功能182

高水平的结构整合182

中等水平的结构整合182

低水平的结构整合182

未整合183

4.4.4 案例举例183

高水平结构整合的案例183

中等水平结构整合的案例185

低水平结构整合的案例186

结构未整合的案例187

5.OPD访谈189

5.1 心理动力学访谈的理论189

5.2 实施OPD访谈194

5.2.1 前提194

5.2.2 原则195

5.2.3 访谈阶段197

5.2.3.1 初始阶段198

5.2.3.2 确定关系事件199

5.2.3.3 自我感知、自我体验、病人的生活史200

5.2.3.4 对客体的体验,对外部生活的体验和处理201

5.2.3.5 心理治疗的动机、治疗前提、内省力203

5.2.3.6 精神和心身障碍204

6.案例:“逐出天堂”205

6.1 访谈案例205

6.2 案例评估和记录208

轴Ⅰ(基本模块)疾病体验和治疗前提208

对病人疾病/问题的客观评估208

病人对疾病的体验、表达和疾病观念208

改变的资源和阻碍209

轴Ⅰ(心理治疗模块)209

病人对疾病的体验、表达和观念210

改变的资源和阻碍210

轴Ⅱ:人际关系210

角度A:病人的体验210

角度B:他人的体验(包括访谈者)210

对关系的动力学表述211

轴Ⅲ:冲突211

使治疗师能够对冲突进行评估的预备问题211

重复的功能失调性冲突211

轴Ⅳ-结构212

轴Ⅴ:精神和心身障碍212

6.3 对评估的评述213

6.3.1 疾病体验和治疗前提213

6.3.2 关系214

从病人体验的角度215

从他人体验的角度215

6.3.3 冲突216

6.3.4 结构217

6.3.5 精神和心身障碍219

6.3.6 各轴的整合219

7.焦点选择和治疗计划221

7.1 根据OPD轴Ⅰ确定治疗适应证221

7.2 根据OPD轴Ⅱ~Ⅳ决定焦点224

关系224

冲突225

结构226

7.3 焦点选择的原则227

7.4 焦点组成部分228

7.5 治疗计划和治疗目标229

主要以冲突为基础的紊乱230

设置230

治疗立场230

决定焦点等级230

处理功能失调性关系231

干预231

主要以结构为基础的紊乱231

设置232

治疗立场232

决定焦点等级233

处理功能失调性关系233

干预234

以结构为基础的缺陷使以冲突为基础的障碍更加复杂235

设置235

治疗立场235

决定焦点等级235

处理功能失调的关系236

干预236

7.6 心理动力学地处理功能失调性关系的特点236

7.7 总结性评论239

8.用OPD评估改变240

8.1 OPD和评估改变:基本考虑240

8.2 以OPD为基础的评估改变的模型240

焦点选择241

海德堡结构改变量表241

8.3 信度和效度242

8.4 临床应用243

9.应用领域和质量保证245

9.1 心理治疗的质量保证和法律245

9.2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in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ies,QPP)246

9.3 OPD在德国心理治疗指南专业评估程序中的应用247

9.4 OPD在心身-心理治疗医院住院病人中的应用249

9.5 OPD在心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250

9.6 培训、继续教育和研究生教育251

9.7 OPD和专家意见251

10.继续教育和研究生学习(附地址清单)254

兴趣和需要254

OPD培训和研究生培训课程的组成254

OPD基础培训课程的结构255

OPD高级培训课程的结构255

特别的高级课程255

培训内容和主要重点255

证书256

在既往培训课程中获得的经验256

展望257

培训中心257

经认证的培训人员259

11.参考文献266

12.作者联系方式285

13.OPD工作工具291

13.1 轴Ⅰ:司法模块291

13.2 轴Ⅱ293

13.2.1 人际关系轴条目列表293

13.2.2 主题和资源评估295

13.3 OPD-2冲突清单297

防御损害了对冲突和情感的感知297

冲突性应激(应激源所致的冲突)298

冲突1.个体化相对于依赖298

冲突2.服从相对于控制301

冲突3.照顾相对于自给自足303

冲突4.自体价值冲突304

冲突5.内疚感冲突(自责相对于责备他人)306

冲突6.俄狄浦斯冲突308

冲突7.身份冲突310

13.4 OPD-2轴Ⅳ:结构清单312

1.1 认知能力:自体感知312

1.2 认知能力:客体感知313

2.1 自我控制能力:自体调节314

2.2 控制能力:客体关系调节315

3.1 情感能力:内在交流316

3.2 情绪的能力:与外部世界的交流317

4.1 形成依恋的能力:内在客体318

4.2 形成依恋的能力:外部客体319

13.5 海德堡结构变化量表320

13.6 访谈工具320

13.6.1 轴Ⅰ的访谈工具321

13.6.2 轴Ⅱ的访谈工具323

13.6.3 轴Ⅲ的访谈工具324

防御损害了对冲突和情感的感知324

应激源所致的冲突325

C1.个体化相对于依赖326

C2.服从相对于控制328

C3.照顾相对于自给自足328

C4.自体价值冲突329

C5.内疚感冲突(自责相对于责备他人)330

C6.俄狄浦斯冲突331

C7.身份(自体)冲突(身份混乱)333

13.6.4 轴Ⅳ的访谈工具333

1.1 认知能力:自体感知333

1.2 认知能力:客体感知334

2.1 自我控制能力:自体调节335

2.2 自我控制能力:客体关系调节337

3.1 情感的能力:内在交流338

3.2 情感的能力:与外部世界的交流339

4.1 形成依恋的能力:内在客体341

4.2 形成依恋的能力:外部客体342

13.7 操作化心理动力学诊断(OPD-2)数据评估表343

轴Ⅰ:(基本模块)疾病体验和治疗前提343

对病人疾病/问题的客观评估343

病人对疾病的体验、表达和疾病观念343

改变的资源和阻碍344

轴Ⅰ:(心理治疗模块)344

病人对疾病的体验、表达和疾病观念344

改变的资源和阻碍344

轴Ⅱ:人际关系344

角度A:病人的体验344

角度B:他人的体验(也包括访谈者)345

对关系的动力性分析345

轴Ⅲ:冲突345

使治疗师能够对冲突进行评估的预备问题345

重复的功能失调性冲突346

轴Ⅳ:结构346

轴Ⅴ:精神障碍和心身障碍346

13.8 司法(Forensic)模块数据评估表347

轴Ⅰ(司法Forensic模块)347

对病人疾病/问题的客观评估347

病人对疾病的体验、表达和观念348

改变的资源与阻碍348

13.9 OPD-2焦点选择评估表349

关系焦点349

冲突焦点349

结构焦点350

选择3~4个焦点350

对病人的基本治疗途径是350

14.附加模块351

14.1 总体功能评定量表(GAF)351

14.2 EQ-5D352

14.3 防御机制清单353

高适应水平的防御353

涉及心理抑制的防御水平(妥协形成)353

涉及轻度观念扭曲的防御水平354

否认水平354

涉及严重曲解的防御水平354

行动水平354

防御失调水平3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