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
  • 张宗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430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自然辩证法-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科性质1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1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2

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3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4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传播与发展4

二、自然辩证法在中国5

第三节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7

一、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7

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9

中医问题与思考:自然辩证法与中医问题10

第一篇 科学技术与自然观15

第一章 历史上的科学技术与自然观15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15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15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基本特征18

第二节 古希腊科学技术与自然观20

一、古希腊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20

二、古希腊自然哲学和自然观特征22

第三节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24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25

二、近代初期科学技术成就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26

三、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29

中医问题与思考:元气论与原子论的差异及其对中西医学发展的影响33

第二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系统自然观36

第一节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系统自然观的形成36

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36

二、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38

三、系统自然观确立的意义39

第二节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40

一、系统: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40

二、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42

三、自然界物质系统的结构层次43

第三节 自然界的演化44

一、自然界变化过程的不可逆性和自然的进化44

二、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46

三、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47

四、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47

中医问题与思考:中医系统思维及其发展走向48

第三章 人和自然的关系与科学发展51

第一节 人和自然的关系51

一、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51

二、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52

三、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53

四、自然界的平衡和自然界的承载能力55

第二节 人类中心主义与传统发展观57

一、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57

二、传统发展观及其缺陷58

三、生态危机及其表现59

第三节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60

一、生态自然观的内涵60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61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基本原则62

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63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66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涵66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66

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68

中医问题与思考:中西天人关系的差异及其对中西医学模式形成的影响72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77

第四章 科学认识与科学问题77

第一节 科学认识系统与科学方法77

一、科学认识的系统构成77

二、科学认识的过程79

三、科学认识方法的性质与发展80

第二节 科学问题82

一、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82

二、科学问题及其分类83

三、科学问题的来源85

第三节 科研选题86

一、科研选题的意义86

二、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87

三、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90

中医问题与思考:方法—中医发展的突破口91

第五章 科学事实及其获取的方法93

第一节 科学事实93

一、科学事实的含义93

二、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95

第二节 科学观察方法96

一、科学观察方法及其类型96

二、科学观察方法的特点及作用97

三、科学观察方法的一般原则98

四、科学观察的局限性100

第三节 科学实验方法100

一、科学实验方法及其类型100

二、科学实验方法的特点及作用102

第四节 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中的几个认识论问题105

一、观察渗透理论105

二、仪器与测量问题108

三、观察与实验中的机遇110

中医问题与思考:传统中医为何未走实验科学之路?111

第六章 科学思维方法114

第一节 科学抽象114

一、科学抽象方法114

二、科学概念116

三、思想模型117

四、理想实验117

第二节 逻辑思维方法119

一、比较、分类和类比119

二、归纳和演绎122

三、分析和综合126

第三节 非逻辑思维方法128

一、形象思维128

二、直觉思维130

三、创造性思维131

第四节 数学方法134

一、数学方法及其特点135

二、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36

三、数学模型方法与“数学实验”136

中医问题与思考:医者,意也138

第七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141

第一节 科学假说141

一、科学假说及其特征141

二、科学假说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142

三、科学假说的建立143

四、科学假说的检验144

第二节 科学理论147

一、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结构147

二、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149

三、科学理论的评价151

中医问题与思考:中医理论与科学假说153

第八章 系统科学方法156

第一节 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156

一、系统科学与系统科学方法156

二、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157

三、系统科学方法的作用159

第二节 一般系统方法160

一、系统分析方法160

二、信息方法161

三、反馈控制方法162

四、黑箱方法163

五、功能模拟方法164

第三节 自组织理论方法164

一、自组织理论164

二、自组织理论的方法论启示166

中医问题与思考:中医司外揣内与黑箱方法167

第九章 技术方法169

第一节 技术方法和技术创造过程169

一、技术方法及其特点169

二、技术方法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170

第二节 技术预测方法171

一、技术预测方法及其特点171

二、技术预测的分类与方法173

三、技术预测的原则和理论基础174

第三节 技术评估方法175

一、技术评估及其特点175

二、技术评估的价值观176

三、技术评估的一般程序177

第四节 技术原理的构思方法177

一、技术原理的构思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177

二、几种技术原理构思方法178

中医问题与思考:中西医的技术差异与文化差异180

第三篇 科学技术观185

第十章 科学技术系统185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性质185

一、科学的性质和特征185

二、科学划界标准187

三、技术的性质和特征191

四、科学和技术的关系194

五、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95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198

一、科学家与科学共同体198

二、科学的社会组织200

三、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200

第三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201

一、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201

二、科学发展的主要形式203

三、关于科学发展一般模式评述204

第四节 技术的发展模式209

一、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209

二、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式210

三、关于技术发展一般模式的评价211

中医问题与思考:中医科学性问题之争213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215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215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215

二、社会诸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221

第二节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社会伦理问题224

一、核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伦理问题224

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伦理问题226

三、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伦理问题230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的交融236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236

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离与冲突239

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242

中医问题与思考:李约瑟难题与中医243

主要参考文献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