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鄂伦春族 黑龙江黑河市新生村调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郭建斌,韩有峰主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8775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鄂伦春族-居住区-调查报告-黑河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鄂伦春族 黑龙江黑河市新生村调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况与历史1
第一节 自然概况2
第二节 族系源流3
第三节 社区沿革6
一、1953年至1963年8
二、1963年至1973年12
三、1973年至1983年14
四、1983年至1993年16
五、1993年至2003年18
第四节 现状概述19
一、一个多少有些现代化味道的村庄19
二、一个多民族杂居的村庄22
三、一个民族乡主体民族享受着特殊待遇的村庄24
四、一个农民生活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的村庄26
五、一个鄂伦春族传统文化正在迅速消逝的村庄27
第二章 生态环境29
第一节 自然状况29
一、地理位置29
二、气候30
三、地形和地貌32
四、地质和土壤33
第二节 资源状况35
一、水文和水利资源35
二、矿产资源36
三、植被情况37
四、野生动植物资源38
第三节 自然灾害39
第四节 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生态环境建设42
第三章 人口48
第一节 新生村人口变动情况概述48
一、鄂伦春族在总数中的比重减少48
二、“团结户”增加50
三、机械变动较为频繁51
四、自然变动呈现走低态势51
第二节 新生村人口问题的多侧面描述54
一、人口的自然状况54
二、人口的素质状况58
三、人口的行业、职业状况61
四、生育状况62
五、死亡状况64
六、人口的迁移流动情况64
七、计划生育情况67
第四章 经济72
第一节 基本情况72
一、变迁过程72
二、经济结构与特征75
第二节 各经济行业发展情况79
一、农业79
二、牧业82
三、作为娱乐的渔业84
四、手工业86
五、商业贸易87
六、乡镇企业89
第三节 经济收支状况及对几个家庭经济情况的调查92
一、收入来源、数量、结构92
二、支出项目、数量、结构95
附录104
第五章 社会政治111
第一节 社会政治的构成111
一、政治构成111
二、社会构成117
第二节 社会政治的功能以及运转情况126
一、政治组织(或机构)的功能以及运转情况126
二、社会组织的功能以及运转情况137
附录138
第六章 婚姻家庭141
第一节 新生村鄂伦春族婚姻制度的变迁141
第二节 目前新生村鄂伦春族的婚姻与家庭147
附录152
第七章 法律165
第一节 禁忌与习惯法165
一、婚姻、家庭中的禁忌与习惯法166
二、体现在生产方面的禁忌与习惯法169
三、对违反习惯法的处理171
四、禁忌与习惯法在目前村落中的保留情况17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法律的实施、普及173
一、法制宣传173
二、与几个单项法律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实施情况175
三、村民法制意识179
第三节 乡村社会治安情况182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183
二、乡村社会治安纪要185
第八章 教育187
第一节 新生鄂伦春族教育发展概述187
一、新中国成立前教育状况的简要回顾187
二、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的基本轨迹192
第二节 新生鄂伦春民族乡学校195
一、校园设施和设备195
二、师生197
三、特色课程——鄂伦春民族语言课200
四、优惠的教育政策202
五、入学和升学203
六、教育存在的问题204
第三节 成人教育及其他205
第九章 科技卫生207
第一节 传统知识中的科学内容207
一、方位208
二、气象208
三、历法209
四、传统民间医药210
第二节 现代科学与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212
一、农业机械的使用212
二、耕作制度改革、品种改良以及肥料的使用214
三、农业技术培训216
第三节 现代医疗卫生系统的逐步完善217
附录219
第十章 生活方式222
第一节 闲暇时间的活动内容222
第二节 当代鄂伦春族居住情况228
第三节 当代鄂伦春族的社会交往情况235
一、社会交往的客观条件235
二、社会交往方式237
三、社会交往心理242
第十一章 文化、民俗与宗教245
第一节 语言及民间艺术245
一、语言245
二、民间艺术249
三、民间工艺255
第二节 民族风俗266
一、日常生活习俗267
二、节庆岁时290
三、葬礼294
第三节 宗教301
一、狩猎习俗中残存的动物崇拜301
二、汉族传入的“跳大神”302
三、某些现存的忌讳303
四、占卜303
五、关于宗教访谈303
附录312
附录315
第一部分 关于狩猎业316
一、狩猎业所有制结构316
二、狩猎组织形式330
三、狩猎方法与技术333
四、猎物分配342
第二部分 关于捕鱼业345
一、捕鱼业的地位345
二、捕鱼工具与捕打方法347
三、分配与存储352
第三部分 关于采集业353
一、采集季节与场所354
二、采集对象与方法355
三、采集工具及采集在经济生活中的比重360
主要参考文献363
后记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