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1207793.jpg)
- 朱剑农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01744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农业生产--生产关系(学科: 演变 地点: 中国) 生产关系--农业生产(学科: 演变 地点: 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旧中国的农村经济和解放后的土地改革7
第一节 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村经济7
一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封建土地制度仍占优势8
二 农村商品经济的萌发及其殖民地性质11
三 农村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发展15
四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关系20
第二节 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21
一 土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前提22
二 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27
三 土地改革的伟大胜利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29
第二章 中国农村经济的合作化32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通过合作制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32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通过合作制吸引农民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32
二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的发展35
三 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与实践39
第二节 土改后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选择41
一 土改后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41
二 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与社会主义经济的矛盾47
三 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合作化理论50
第三节 中国的农业合作化54
一 农业合作化的过程54
二 中国农业合作化的伟大胜利和基本经验59
第三章 农村人民公社的产生、演变及其历史教训72
第一节 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及其演变过程72
一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的错误思想的产物72
二 农村人民公社初期的特征和问题剖析77
三 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演变过程80
第二节 农村人民公社的历史教训87
一 建立“一大二公”的农村人民公社,不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88
二 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实质上是用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来左右农村生产关系变革91
三 农村人民公社严重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92
第四章 农村联产承包制的产生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95
第一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产生及其在新时期的确立和发展95
一 合作化时期的农业生产责任制96
二 新时期联产承包制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性探索98
三 联产承包制是当代中国农民的创造性实践106
第二节 农业联产责任制的建立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108
一 改革集体经济基本核算单位经营方式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突破口108
二 集体经济基本核算单位内部生产关系调整的内容111
三 联产承包制与整个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117
第三节 农业联产承包制的基本特征及其理论依据123
一 农业联产承包制的两个基本特征124
二 联产承包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的客观依据129
第四节 农业联产承包制的发展与中国农村专业化社会化道路138
一 专业户的兴起是联产承包制发展的新阶段138
二 专业户对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意义142
三 专业户的发展展示了中国农村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145
第五章 现阶段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结构148
第一节 改革前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结构148
一 现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力状况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结构的要求148
二 改革前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矛盾152
三 改革前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具体形式和结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症结所在160
第二节 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结构的调整与改革163
一 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的调整和改革163
二 农民家庭副业的恢复和发展170
三 国营农场全民所有制具体形式的改革174
四 现阶段我国农村的个体所有制178
五 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经济联合体和经济联营形式183
第三节 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发展趋势187
一 农村集体所有制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发展前途187
二 农村其他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向194
第六章 农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
第一节 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演变199
一 土地改革使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绝处逢生200
二 农业合作化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民公社化对农村商品经济的抑制201
三 十年动乱使农村商品经济又遭破坏203
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农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203
第二节 联产承包制实行后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大发展205
一 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大发展206
二 我国农村商品经济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12
第三节 农村商品经济的有计划发展218
一 农村商品经济有计划发展的特点218
二 自觉利用价值规律,发展农村商品市场221
第四节 农村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223
一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的历史过程223
二 农村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的机制225
三 农村商品经济的指导性计划,主要依靠经济杠杆来实现229
第五节 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途径231
一 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232
二 农民家庭工商企业应运而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34
三 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236
四 建立城乡畅通的经济网络239
第七章 农村商品流通、商品价格和金融体制240
第一节 我国农村的商品流通240
一 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的概况240
二 发展商品流通是搞活农村经济的客观要求244
三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商品流通体制248
第二节 我国农村的商品价格体制255
一 我国农副产品价格体制的沿革和存在的问题255
二 农村商品价格确定的基础260
三 农村商品价格体制改革及其发展趋势262
第三节 农村资金运动和金融体制265
一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金运动的关系265
二 农村资金运动的特点和农村信贷的特殊作用266
三 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和农村信贷资金运动的趋势268
四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必要性及其设想271
第八章 农村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和农村的生活消费277
第一节 农村社会总产品的分配277
一 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分配形式278
二 农村实行包干到户以后产品分配形式的变化281
三 在农村分配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288
第二节 农村个人消费品的分配292
一 农村中各经济单位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流通条件的差别决定劳动报酬的水平和差异293
二 体现了按劳分配因素与非按劳分配因素相结合的分配原则295
三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将由实物形式分配为主过渡到以货币形式分配为主299
四 国家税收、价格和集体提留的比例影响劳动分配的量301
第三节 农村的生活消费304
一 农村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305
二 农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必然引起消费方式的改变311
三 农村生活消费的特点313
第九章 农村企业的经营管理316
第一节 农村各种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316
一 我国农村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316
二 加强农村企业的经营管理334
第二节 农村各种企业经营管理的共同要求338
一 维护各自的所有权和自主权,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关系338
二 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行按劳分配原则341
三 实行计划经济,自觉运用价值规律342
四 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343
五 加强农村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344
第三节 国家对农业企业的管理346
一 国家对农村企业管理的内容346
二 国家管理农村企业的经济手段和组织形式348
三 建立和健全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354
四 加强经营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干部的素质356
第十章 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357
第一节 农村经济现代化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57
一 农村经济现代化的主要内容357
二 农村经济现代化的特点359
第二节 生产力现代化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物质基础363
一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历史性的变革364
二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出发点369
三 走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道路374
四 农村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378
五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决策385
第三节 农村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生产关系变革的趋势387
一 家庭经营基础上合作经济的新发展388
二 农工商综合经营将蓬勃兴起391
三 工农融合、城乡渗透的新趋势393
第四节 农村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95
一 农村经济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95
二 发展农村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开发农民智力396
三 破除旧的传统观念,建立农村社会主义新风尚398
后记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