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土与干旱环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土与干旱环境
  • 刘东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374310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37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黄土区-研究-中国;干旱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黄土与干旱环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3

第一章 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3

第一节 区域地质构造轮廓和地貌特征3

第二节 气候的基本特征9

第三节 植被分布特征14

第四节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环境的独特性20

第二章 气候替代性指标、转换函数及古气候参数估算25

第一节 气候替代性指标25

第二节 现代环境样品的采集和环境替代性指标分析35

第三节 古气候参数的估算方法39

第四节 若干地区和地点150 ka来古气候参数定量估算50

第三章 150 ka来环境演变的高分辨率记录和事件年表57

第一节 年轻地质样品年龄测定适用方法探索57

第二节 典型黄土剖面高分辨率记录63

第三节 轨道尺度的气候事件68

第四节 末次冰期气候变化与Heinrich事件71

第五节 D-O旋回在黄土地层的记录74

第六节 102 a尺度气候事件的地质记录77

第七节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79

第八节 古气候事件年表88

第四章 中国北方E-W向环境大断面91

第一节 内陆湖泊环境变化记录91

第二节 沙漠-黄土边界带环境变化记录106

第三节 黄土高原环境变化记录110

第四节 北京地区黄土沉积环境变化记录111

第五节 莱州湾沉积环境变化记录113

第六节 太平洋粉尘沉积记录114

第七节 中国北方E-W向环境大断面的主要特征115

第五章 特征时段环境空间格局119

第一节 根据地质记录制作古环境图的原则和方法119

第二节 中国北方环境演变分区122

第三节 特征(典型)时段中国北方环境空间格局136

第六章 东亚季风区环境演变的动力机制143

第一节 亚洲古季风变化机制研究现状144

第二节 东亚古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146

第三节 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的潜在控制因素149

第四节 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机制的概念模型152

第五节 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动力学联系155

第七章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环境演变趋势157

第一节 研究干旱半干旱区环境演变趋势的理论和方法156

第二节 中国北方环境演变规律与未来发展趋势164

第三节 主要结论170

第八章 对我国干旱环境研究未来的展望173

第一节 时间序列173

第二节 空间格局175

第三节 动力机制175

第四节 发展趋势176

下 篇 分论181

第一部分 湖泊和沙漠、绿洲的环境演化181

第九章 新疆巴里坤湖150ka来环境变化181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181

第二节 巴里坤湖沉积旋回182

第三节 巴里坤湖沉积剖面时间序列186

第四节 巴里坤湖沉积物粒度组成、磁化率及其古环境意义187

第五节 巴里坤湖碳酸盐沉积序列190

第六节 巴里坤湖沉积碳酸盐的碳、氧稳定同位素研究192

第七节 巴里坤湖湖相沉积物花粉分析196

第八节 巴里坤湖150ka来古水文演化序列198

第十章 青海湖和达布逊湖环境演化203

第一节 青海湖古环境演化203

第二节 达布逊湖古环境演化211

第十一章 萨拉乌苏古湖和毛乌素沙地环境变化223

第一节 萨拉乌苏组的地层划分和年代224

第二节 末次间冰期以来萨拉乌苏古湖的环境演变226

第三节 毛乌素沙漠消长与农牧业发展的关系229

第四节 主要结论233

第十二章 居延海环境演化与人类活动235

第一节 居延海和周边地区环境变化历史236

第二节 居延海地区沙漠化进程239

第三节 居延海地区环境保护及其意义240

第十三章 新疆和田绿洲环境演变及沙漠-绿洲系统的动态分析241

第一节 和田绿洲近代沉积地层年代241

第二节 和田绿洲环境演化244

第三节 于田沙漠-绿洲系统演变动态分析248

第十四章 青藏高原隆升与中国北方干旱环境263

第一节 高原隆升与侵蚀-堆积旋回263

第二节 青藏高原隆升与中国地质环境的演化268

第三节 第四纪时期我国北方气候干旱化的趋势276

第四节 对青藏高原隆升与其环境效应的理性思考281

第二部分 黄土高原区环境演化289

第十五章 粉尘堆积与冬季风289

第一节 黄土粒度变化的气候意义290

第二节 高分辨率粒度记录及其与格陵兰冰芯的对比293

第三节 冬季风波动机制299

第十六章 黄土剖面的古土壤与夏季风301

第一节 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典型微形态特征及其环境意义302

第二节 黄土和古土壤的土壤化学及黏土矿物特征307

第三节 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古风化强度309

第四节 黄土中150ka来的古土壤分类及其形成时的古环境312

第五节 古土壤反映的轨道时间尺度上的东亚夏季风变化315

第六节 黄土中记录的非轨道气候事件与季风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317

第七节 黄土中非轨道事件与轨道事件叠置关系及其可能原因319

第八节 主要结论319

第十七章 黄土剖面元素演化的古气候记录321

第一节 渭南黄土剖面主要元素分布特征与迁移序列322

第二节 渭南黄土中的稀土元素325

第三节 环境示踪指标选择及其古气候意义329

第四节 古气候演化讨论331

第五节 主要结论332

第十八章 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及其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335

第一节 黄土中的碳酸盐336

第二节 样品与方法337

第三节 黄土碳酸盐同位素组分的特征340

第四节 碳酸盐同位素组分与环境变化346

第十九章 黄土剖面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355

第一节 样品采集和有机质碳同位素测试356

第二节 黄土有机质碳同位素的环境指示意义358

第三节 黄土有机质碳同位素与古植被361

第四节 黄土有机质碳同位素与古季风364

第二十章 黄土和古土壤磁化率的气候意义369

第一节 黄土和古土壤中磁性矿物与磁化率的气候意义369

第二节 磁化率沉积分量和成壤分量的分解及磁化率通量的气候意义371

第三节 150 ka来黄土高原夏季风气候的时空演化376

第二十一章 现代粉尘与黄土所记录的大气化学特征381

第一节 样品采集和研究内容382

第二节 中国北方沙漠和黄土区现代大气粉尘的化学组成382

第三节 大气矿物粉尘与风成黄土的组分385

第四节 黄土高原风成黄土的源区分布389

第五节 中国沙漠粉尘的区域和全球尺度搬运模式392

第六节 大气矿物粉尘向黄土的输入过程394

第七节 末次间冰期以来风成黄土的沉积后再改造程度394

第八节 风成大气粉尘沉积与东亚季风气候变迁396

第九节 主要结论397

第二十二章 沙漠-黄土边界带移动与气候变化399

第一节 黄土-沙漠边界带的沉积地层401

第二节 气候替代性指标及其反映的环境变迁402

第三节 黄土-沙漠边界带的沉积地层及磁化率曲线对比403

第四节 特征时段的古沙漠范围404

第五节 主要结论405

第二十三章 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变迁及其与全球古气候旋回的关联407

第一节 研究内容407

第二节 实验与方法408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409

第四节 主要结论412

第三部分 干旱化的海洋因素和海洋记录417

第二十四章 干旱化的海洋因素417

第一节 现代我国干旱气候的海洋因素417

第二节 浅海区的海流变迁419

第三节 深海区的流场与温度场437

第二十五章 干旱化的海洋记录449

第一节 风尘沉积449

第二节 深海沉积474

附录 西太平洋末次冰期最盛期古地理实际材料站位表487

参考文献507

跋5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