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Linux完全参考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Linux完全参考手册
  • (美)Richard Petersen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5693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160MB
  • 文件页数:571页
  • 主题词:Linux操作系统-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Linux完全参考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译者序1

前言1

第一部分 简介1

第1章 Linux简介1

1.1 Linux发布2

1.2 操作系统和Linux3

1.3 UNIX和Linux的历史3

1.3.1 UNIX4

1.3.2 Linux4

1.4 Linux概述5

1.5 开源软件6

1.6 Linux软件6

1.6.1 软件资源库7

1.6.2 第三方Linux软件资源库7

1.6.3 Linux办公和数据库软件7

1.6.4 Internet服务器8

1.6.5 开发资源8

1.7 Linux在线信息资源9

1.8 Linux文档9

第2章 开始学习11

2.1 安装 问题11

2.2 使用Linux系统12

2.2.1 显示管理器:GDM和KDM12

2.2.2 用户切换13

2.2.3 使用命令行界面访问Linux12

2.3 GNO ME和KDE桌面14

2.3.1 KDE15

2.3.2 XFce415

2.3.3 GNOME15

2.3.4 GNOME和KDE小程序16

2.3.5 在命令行界面启动GUI16

2.4 桌面操作16

2.4.1 桌面主题16

2.4.2 字体17

2.4.3 配置个人信息18

2.4.4 会话18

2.4.5 使用可移除的设备和介质19

2.4.6 安装多媒体支持:MP3、DVD和DivX19

2.5 命令行界面19

2.6 帮助资源20

2.6.1 上下文敏感的帮助信息20

2.6.2 应用程序文档20

2.6.3 Man页面20

2.6.4 Info页面21

2.7 软件资源库21

2.8 Windows访问和应用程序21

2.8.1 建立Windows网络访问机制:Samba21

2.8.2 在Linux系统上运行Windows软件:Wine22

第二部分 Linux Shell和文件结构25

第3章 Shell25

3.1 命令行25

3.1.1 命令行编辑26

3.1.2 命令和文件名补全27

3.2 历史28

3.2.1 历史事件29

3.2.2 历史事件编辑30

3.2.3 配置历史:HISTFILE和HISTSAVE31

3.3 文件名通配符:*、?和[]31

3.3.1 匹配多个字符32

3.3.2 匹配单个字符33

3.3.3 匹配字符范围33

3.3.4 匹配Shell符号33

3.3.5 生成模式34

3.4 标准输入/输出和重定向34

3.4.1 重定向标准输出:>和>>34

3.4.2 标准输入36

3.5 管道:I36

3.6 重定向标准错误:2>和>>37

3.7 作业:后台运行、终止和中断操作38

3.7.1 在后台运行作业38

3.7.2 引用作业39

3.7.3 作业通知39

3.7.4 把后台作业切换到前台39

3.7.5 取消作业39

3.7.6 挂起和终止作业39

3.8 终止进程.PS和kill40

3.9 C Shell:命令行编辑和历史40

3.9.1 C Shell命令行编辑41

3.9.2 C Shell历史实用程序41

3.10 TCSH Shell44

3.10.1 TCSH命令行补全44

3.10.2 TCSH历史编辑45

3.11 Z-Shell45

第4章 Shell脚本和编程47

4.1 Shell变量47

4.1.1 变量定义和赋值:=、set和unset48

4.1.2 变量名:字符串48

4.1.3 来自于Linux命令的值:反引号50

4.2 Shell脚本:用户自定义命令51

4.2.1 执行脚本51

4.2.2 脚本参数51

4.3 环境变量和子Shell:export和setenv53

4.3.1 Shell环境变量54

4.3.2 TCSH和C Shell环境变量55

4.4 控制结构56

4.4.1 test操作56

4.4.2 条件控制结构57

4.4.3 循环控制结构59

4.5 TCSH/C Shell控制结构59

4.5.1 测试表达式60

4.5.2 TCSH Shell条件结构:if-then、if-then-else和switch61

4.5.3 TCSH Shell循环结构:while、foreach和repeat63

第5章 Shell配置65

5.1 Shell初始化和配置文件65

5.2 配置目录和文件66

5.3 别名66

5.3.1 命令和选项的别名67

5.3.2 命令和参数的别名67

5.3.3 别名命令67

5.4 控制Shell操作68

5.5 环境变量和子Shell:export68

5.6 使用Shell参数配置自己的Shell69

5.6.1 Shell参数变量70

5.6.2 配置登录Shell:.bash-profile73

5.6.3 配置BASH Shell:.bashrc77

5.6.4 BASH Shell注销文件:.bash_logout78

5.7 TCSH Shell配置78

5.7.1 TCSH/C别名78

5.7.2 TCSH Shell特性变量:Shell特性79

5.8 配置系统所需的TCSH/C特殊Shell变量80

第6章 Linux文件、目录和档案84

6.1 Linux文件84

6.2 文件结构86

6.2.1 根目录86

6.2.2 路径名86

6.2.3 系统目录87

6.3 列表、显示和打印文件:Is、cat、more、less和lpr87

6.3.1 显示文件:cat、less和more87

6.3.2 打印文件:Ipr、lpq和Iprm88

6.4 管理目录:mkdir、rmdir、Is、cd和pwd88

6.4.1 创建和删除目录89

6.4.2 显示目录内容89

6.4.3 在目录间移动90

6.4.4 引用父目录90

6.5 文件和目录操作:find、cp、mv、rm和In90

6.5.1 查找目录:find90

6.5.2 复制文件92

6.5.3 移动文件93

6.5.4 复制和移动目录94

6.5.5 删除文件和目录:rm命令94

6.5.6 链接:In命令95

6.6 mtools工具:msdos96

6.7 归档和压缩文件97

6.7.1 使用File Roller归档和压缩文件97

6.7.2 档案文件和设备:tar97

6.7.3 文件压缩:gzip、bzip2和zip101

第三部分 桌面103

第7章 X Window系统、Xorg和显示管理器103

7.1 X协议104

7.2 Xorg104

7.3 Xorg配置:/etc/Xll/xorg.conf105

7.3.1 Screen107

7.3.2 文件、模块和服务器标志107

7.3.3 输入设备108

7.3.4 Monitor109

7.3.5 Device109

7.3.6 ServerLayout110

7.3.7 多个监视器110

7.4 X Window系统命令行参数110

7.5 X Window系统命令和配置文件111

7.5.1 XFS字体112

7.5.2 X资源113

7.5.3 X命令114

7.6 显示管理器:XDM、GDM和KDM115

7.6.1 Xsession116

7.6.2 X显示管理器(XDM)117

7.6.3 GNOME显示管理器117

7.6.4 K显示管理器(KDM)119

7.7 X Window系统命令行启动:startx、xinit和xinitrc119

第8章 GNOME121

8.1 GNOME2.X特性122

8.2 GTK+122

8.3 GNOME界面123

8.3.1 GNOME组件124

8.3.2 退出GNOME124

8.3.3 GNOME帮助124

8.4 GNOME桌面125

8.4.1 拖放文件到桌面125

8.4.2 桌面的应用程序126

8.4.3 GNOME桌面菜单126

8.4.4 窗口管理器126

8.5 GNOME卷管理器127

8.6 GNOME文件管理器:Nautilus128

8.6.1 Nautilus窗口128

8.6.2 Nautilus侧栏:树、历史以及备忘129

8.6.3 显示文件和目录129

8.6.4 Nautilus菜单130

8.6.5 遍历目录130

8.6.6 管理文件131

8.6.7 应用程序启动器132

8.6.8 文件和目录属性133

8.6.9 Nautilus首选项133

8.6.10 Nautilus作为FTP浏览器134

8.7 GNOME面板134

8.7.1 面板属性135

8.7.2 面板对象136

8.7.3 特殊面板对象137

8.8 GNOME小程序138

8.8.1 工作区切换器138

8.8.2 GNOME窗口列表138

8.9 GNOME配置139

8.10 GNOME目录和文件139

8.10.1 GNOME用户目录140

8.10.2 GConf配置编辑器140

第9章 K桌面环境:KDE142

9.1 Qt库143

9.2 使用KDE进行配置和管理143

9.3 KDE桌面144

9.3.1 KDE菜单144

9.3.2 退出KDE145

9.3.3 KDE桌面操作145

9.3.4 从文件管理器访问系统资源146

9.3.5 配置桌面146

9.3.6 桌面链接文件和URL位置146

9.3.7 KDE窗口147

9.3.8 虚拟桌面:KDE桌面换页程序148

9.3.9 KDE面板:Kicker148

9.4 KDE帮助中心149

9.5 应用程序149

9.6 从桌面安装设备150

9.7 KDE文件管理器和因特网客户端:Konqueror150

9.7.1 Konqueror窗口151

9.7.2 导航面板152

9.7.3 搜索152

9.7.4 浏览目录152

9.7.5 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和链接操作153

9.7.6 Web和FTP访问154

9.7.7 配置Konqueror154

9.8 KDE配置:KDE控制中心154

9.8.1 .kde和桌面用户目录155

9.8.2 MIME类型与相关联的应用程序155

9.8.3 KDE目录和文件155

第四部分 Linux软件157

第10章 软件管理157

10.1 软件包类型157

10.2 使用BitTorrent下载ISO和DVD发布镜像158

10.3 Red Hat包管理器(RPM)159

10.3.1 rpm命令159

10.3.2 从RPM包和已安装软件中查询信息161

10.3.3 利用rpm安装和更新软件包161

10.3.4 删除RPM软件包162

10.3.5 RPM.验证RPM安装162

10.3.6 重建RPM数据库162

10.4 Debian162

10.5 从压缩档案安装软件:.tar.gz163

10.5.1 一步完成解压和提取软件操作163

10.5.2 单独解压软件163

10.5.3 选择安装目录164

10.5.4 提取软件164

10.5.5 编译软件165

10.5.6 配置命令选项165

10.5.7 开发库166

10.5.8 共享库和静态库166

10.5.9 Makefile文件166

10.6 命令和程序目录:PATH167

10.6.1 /etc/profile167

10.6.2 .bash_procile167

10.7 Subversion和CVS168

10.8 使用RPM打包软件168

第11章 办公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应用程序169

11.1 在Linux上运行微软Office:CrossOver169

11.2 OpenOffice.org170

11.3 KOffice172

11.3.1 KOffice应用程序172

11.3.2 KParts173

11.4 GNOME Office173

11.5 文档阅读器(PostgreSQL、PDF和DVI)174

11.6 PDA访问175

11.7 数据库管理系统175

11.7.1 SQL数据库(RDMS)175

11.7.2 Xbase数据库177

11.8 编辑器177

11.8.1 GNOME编辑器:Gedit178

11.8.2 K桌面编辑器:Kate、KEdit和KJots178

11.8.3 Emacs编辑器178

11.8.4 Vi编辑器:Vim和Gvim179

第12章 图形工具和多媒体182

12.1 图形工具182

12.1.1 相片管理工具:F-Spot的digiKam182

12.1.2 KDE图形工具183

12.1.3 GNOME图形工具183

12.1.4 XWindow系统图形程序183

12.2 多媒体184

12.2.1 GStreamer185

12.2.2 音频应用程序186

12.2.3 CD刻录工具和抓取工具187

12.2.4 视频应用程序187

第13章 邮件和新闻客户端190

13.1 邮件客户端190

13.1.1 MIME191

13.1.2 Evolution192

13.1.3 Thunderbird192

13.1.4 GNOME邮件客户端:Evolution、Balsa和其他193

13.1.5 K桌面邮件客户端:KMail193

13.1.6 SquirrelMail Web邮件客户端194

13.1.7 Emacs194

13.1.8 命令行邮件客户端195

13.1.9 接收邮件通知196

13.1.10 访问远程POP邮件服务器的邮件196

13.1.11 邮件列表197

13.2 新闻组198

13.2.1 新闻阅读器199

13.2.2 新闻传输代理200

第14章 Web、FTP和Java客户端201

14.1 Web客户端201

14.1.1 URL地址201

14.1.2 Web浏览器202

14.1.3 创建自己的网站205

14.2 Linux中Java205

14.2.1 Sun、Java-like、JPackage和Blackdown206

14.2.2 安装Java运行时环境:JRE207

14.2.3 启用Mozilla/Firefox的Java运行时环境207

14.2.4 Java应用程序207

14.2.5 Java2软件开发工具集207

14.3 FTP客户端207

14.3.1 网络文件传输:FTP208

14.3.2 基于Web浏览器的FTP:Firefox209

14.3.3 K桌面文件管理器:Konqueror209

14.3.4 GNOME桌面FTP:Nautilus209

14.3.5 gFTP209

14.3.6 wget209

14.3.7 curl210

14.3.8 ftp210

14.3.9 自动登录和宏:.netrc212

14.3.10 lftp213

14.3.11 NcFTP214

第15章 网络工具215

15.1 网络信息:ping、finger、traceroute和host215

15.1.1 GNOME网络工具:gnome-nettool215

15.1.2 ping215

15.1.3 finger和who216

15.1.4 host216

15.1.5 traceroute216

15.2 网络聊天和消息发送客户端:VoIP、ICQ、IRC、AIM和Talk217

15.2.1 Ekiga217

15.2.2 ICQ和IRC217

15.2.3 即时通信软件218

15.3 Telnet218

15.4 RSH、Kerberos和SSH远程访问命令219

15.4.1 远程访问信息220

15.4.2 远程访问权限:.k5login220

15.4.3 rlogin、slogin、rcp、scp、rsh和ssh220

第五部分 安全223

第16章 加密、完整性校验和签名223

16.1 公开密钥加密、完整性校验字签名223

16.1.1 公开密钥加密223

16.1.2 数字签名223

16.1.3 完整性校验224

16.1.4 结合加密和签名224

16.2 GNU Privacy Guard225

16.2.1 GnuPG设置:gpg226

16.2.2 使用GnuPG228

16.3 校验软件包数字签名230

16.3.1 导入公开密钥230

16.3.2 验证公开密钥230

16.3.3 校验RPM软件包231

16.4 入侵检测:Tripwire和AIDE231

16.5 加密的文件系统232

第17章 安全增强的Linux233

17.1 细颈瓶体系结构233

17.2 系统管理访问234

17.3 术语234

17.3.1 身份234

17.3.2 域235

17.3.3 类型235

17.3.4 角色235

17.3.5 安全上下文235

17.3.6 转变:标记236

17.3.7 策略236

17.4 多级别安全(MLS)和多类别安全(MCS)236

17.5 SELinux管理操作236

17.5.1 关闭SELinux236

17.5.2 检查状态和统计237

17.5.3 检查安全上下文237

17.6 SELinux管理工具237

17.6.1 semanage238

17.6.2 安全策略分析工具:apol238

17.6.3 检查SELinux消息:seaudit238

17.6.4 许可访问:chcon和audit2allow238

17.7 SELinux引用策略239

17.7.1 多级别安全(MLS)239

17.7.2 多类别安全(MCS)239

17.8 策略方法240

17.8.1 类型强制240

17.8.2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240

17.8.3 SELinux用户240

17.8.4 策略文件240

17.8.5 SELinux配置240

17.9 SELinux策略规则241

17.9.1 类型和角色声明241

17.9.2 文件上下文242

17.9.3 用户角色242

17.9.4 访问向量规则:allow242

17.9.5 角色许可规则242

17.9.6 转变和向量规则宏242

17.9.7 约束规则243

17.10 SELinux策略配置文件243

17.10.1 编译SELinux模块243

17.10.2 使用SELinux源码配置243

17.10.3 接口文件244

17.10.4 类型文件244

17.10.5 模块文件244

17.10.6 安全上下文文件245

17.10.7 用户配置:角色245

17.10.8 策略模块工具245

17.10.9 应用程序配置:appconfig245

17.11 创建SELinux策略:make和checkpolicy245

17.12 SELinux:管理操作246

17.12.1 使用安全上下文:fixfiles、setfiles、restorecon和chcon246

17.12.2 添加新的用户246

17.12.3 运行时安全上下文和类型:contexts247

第18章 IPsec和虚拟专用网络248

18.1 IPsec协议248

18.2 IPsec模式248

18.3 IPsec安全数据库249

18.4 使用setkey配置连接249

18.4.1 安全关联:SA249

18.42 安全策略:SP250

18.4.3 接收方主机250

18.4.4 双向传输250

18.5 使用racoon配置IPsec:IKE251

18.5.1 证书252

18.5.2 使用racoon进行连接配置252

18.5.3 IPsec和IP Tables:网络穿越252

18.6 IPsec隧道模式:虚拟私有网络253

第19章 安全Shell和Kerberos254

19.1 安全Shell:OpenSSH254

19.1.1 SSH加密和认证254

19.1.2 SSH工具255

19.1.3 SSH设置256

19.1.4 SSH客户端258

19.1.5 端口转发(隧道)260

19.1.6 SSH配置260

19.2 Kerberos261

19.2.1 Kerberos服务器261

19.2.2 认证过程261

19.2.3 支持Kerberos的服务262

19.2.4 配置Kerberos服务器263

第20章 防火墙264

20.1 防火墙:IPtables、NAT和ip6tables264

20.1.1 IPtables265

20.1.2 ip6tables265

20.1.3 模块265

20.2 包过滤265

20.2.1 链265

20.2.2 目标266

20.2.3 防火墙和NAT链266

20.2.4 添加和修改规则266

20.2.5 IPtables选项268

20.2.6 接收和拒绝数据包:DROP和A CCEPT268

20.2.7 用户定义的链269

20.2.8 ICMP数据包269

20.2.9 控制端口访问270

20.2.10 数据包状态:连接跟踪271

20.2.11 专门的连接跟踪:ftp、irc、Amanda和tftp271

20.3 网络地址转换(NAT)272

20.3.1 添加NAT规则272

20.3.2 NAT目标和链272

20.3.3 NAT重定向:透明代理273

20.4 数据包处理:数据包处理表273

20.5 IPtables脚本273

20.6 IP伪装280

20.6.1 伪装本地网络281

20.6.2 伪装NAT规则281

20.6.3 IP转发281

20.6.4 伪装已选的主机282

第六部分 因特网和网络服务283

第21章 管理服务283

21.1 系统启动文件:/etc/rc.d283

21.1.1 rc.sysinit和rc.Iocal283

21.1.2 /etc/init.d283

21.2 SysV Init:init.d脚本284

21.3 启动服务:独立运行和xinetd285

21.3.1 直接启动服务286

21.3.2 使用服务脚本启动和停止服务286

21.3.3 自动启动服务286

21.4 服务管理:chkconfig、services-admin、rrconf、sysv-rc-conf和update-rc.d287

21.4.1 chkconfig287

21.4.2 rcconf、services-admin、sysv-rc-conf和update-rc.d289

21.5 服务脚本:/etc/init.d290

21.5.1 服务脚本函数291

21.5.2 服务脚本标记291

21.5.3 服务脚本范例292

21.5.4 安装服务脚本293

21.6 扩展的因特网服务守护进程(xinetd)293

21.6.1 启动和停止xinetd服务293

21.6.2 xinetd配置:xinetd.conf293

21.6.3 xinetd服务配置文件:/etc/xinetd.d目录294

21.6.4 配置服务:xinetd属性295

21.6.5 启动和关闭xinetd服务295

21.6.6 TCP封装297

第22章 FTP服务器298

22.1 FTP服务器298

22.1.1 可用的服务器298

22.1.2 FTP用户299

22.2 匿名FTP:vsftpd299

22.3 FTP用户账户:anonymous299

22.3.1 FTP组300

22.3.2 创建新的FTP用户300

22.3.3 匿名FTP服务器目录300

22.3.4 匿名FTP文件300

22.4 利用rsync使用FTP301

22.4.1 使用rsync访问FTP站点301

22.4.2 配置rsync服务器301

22.4.3 rsync镜像302

22.5 非常安全FTP服务器302

22.5.1 运行vsftpd302

22.5.2 配置vsftpd303

22.5.3 vsftpd访问控制305

22.5.4 vsftpd虚拟主机306

22.5.5 vsftpd虚拟用户307

22.6 专业的FTP守护进程:ProFTPD307

22.6.1 安装和启动307

22.6.2 认证307

22.6.3 proftpd.config和.ftpaccess307

22.6.4 匿名访问309

22.6.5 虚拟FTP服务器311

第23章 Web服务器312

23.1 Tux312

23.2 其他Web服务器312

23.3 Apache Web服务器313

23.3.1 Java:Apache Jakarta项目313

23.3.2 安装Linux Apache314

23.3.3 Apache多处理模块:MPM314

23.3.4 启动和停止Web服务器315

23.4 Apache配置文件315

23.5 Apache配置和指示符316

23.5.1 全局配置316

23.5.2 服务器配置318

23.5.3 目录级别的配置:.htaccess和<Directory>319

23.5.4 访问控制319

23.5.5 URL路径名319

23.5.6 MIME类型320

23.5.7 CGI文件321

23.5.8 自动目录索引321

23.5.9 认证321

23.5.10 日志文件322

23.6 Apache的虚拟主机323

23.6.1 基于IP地址的虚拟主机323

23.6.2 基于域名的虚拟主机323

23.6.3 动态虚拟主机324

23.7 服务器端包含326

23.8 PHP326

23.9 Apache配置工具327

23.10 Web服务器安全:SSL327

第24章 代理服务器330

24.1 配置客户端浏览器331

24.2 squid.conf文件332

24.3 安全332

24.4 缓存334

24.4.1 连接到缓存335

24.4.2 内存和磁盘配置335

24.4.3 管理设置335

24.5 日志335

24.6 Web服务器加速:反向代理缓存335

第25章 邮件服务器337

25.1 邮件传输代理337

25.2 已收邮件:MX记录338

25.3 Postfix338

25.3.1 Postfix命令339

25.3.2 Postfix配置:main.cf339

25.3.3 Postfix灰名单策略服务器341

25.3.4 控制用户和主机访问341

25.4 Sendmail342

25.4.1 别名和LDAP343

25.4.2 Sendmail配置344

25.4.3 Sendmail伪装347

25.4.4 配置邮件服务器和邮件客户端348

25.4.5 为简单网络配置Sendmail348

25.4.6 为中心邮件服务器配置Sendmail349

25.4.7 配置具有直接ISP连接的工作站349

25.4.8 邮件程序表350

25.4.9 虚拟域:virtusertable350

25.4.10 安全350

25.5 POP和IMAP服务器:Dovecot352

25.5. 1Dovecot352

25.5.2 其他POP和IMAP服务器353

25.6 垃圾邮件:SpamAssassin353

第26章 打印、新闻、搜索和数据库服务器353

26.1 打印服务器:CUPS354

26.2 打印机设备和配置354

26.2.1 打印机设备文件355

26.2.2 脱机目录355

26.3 安装CUPS打印机355

26.3.1 在GNOME上配置CUPS355

26.3.2 在KDE上配置CUPS355

26.3.3 CUPS基于Web浏览器的配置工具356

26.3.4 配置CUPS远端打印机356

26.3.5 CUPS打印机类别357

26.4 CUPS配置357

26.4.1 cupsd.conf357

26.4.2 CUPS指示符357

26.5 CUPS命令行打印客户端358

26.5.1 lpr358

26.5.2 lpc359

26.5.3 lpq和Ipstat359

26.5.4 lprm359

26.6 CUPS命令行管理工具359

26.6.1 lpadmin360

26.6.2 Ipoptions360

26.6.3 enable和disable360

26.6.4 accept和reject360

26.6.5 lpinfo360

26.7 新闻服务器361

26.7.1 新闻服务器:INN361

26.7.2 访问新闻阅读器362

26.7.3 概述362

26.7.4 INN实现362

26.8 数据库服务器:MySQL和PostgreSQL363

26.8.1 关系数据库结构363

26.8.2 SQL363

26.8.3 MySQL364

26.8.4 PostgreSQL366

第七部分 系统管理367

第27章 基本的系统管理367

27.1 超级用户控制:根用户367

27.1.1 根用户密码368

27.1.2 根用户访问:su368

27.1.3 受限的管理访问:sudo368

27.2 系统时间和日期369

27.3 安排任务:cron370

27.3.1 crontab条目370

27.3.2 cron环境变量371

27.3.3 cron.d目录371

27.3.4 crontab命令371

27.3.5 编辑cron371

27.3.6 计划任务管理372

27.3.7 运行cron目录脚本372

27.3.8 cron目录名373

27.3.9 Anacron373

27.4 系统运行级别:telinit、initab和shutdown373

27.4.1 运行级别373

27.4.2 initab中的运行级别374

27.4.3 使用telinit修改运行级别375

27.4.4 Runlevel命令375

27.4.5 Shutdown命令375

27.5 系统目录376

27.6 配置目录和文件377

27.7 系统日志:/var/log和syslogd377

27.7.1 syslogd和syslog.conf377

27.7.2 syslog.conf中的条目378

27.7.3 优先级379

27.7.4 动作和用户380

27.7.5 /etc/syslog.conf实例380

27.8 Linux审计系统:auditd380

27.9 系统性能分析工具和进程381

27.9.1 GNOME系统监视器382

27.9.2 ps命令382

27.9.3 vmstat、top、free、X1oad、iostat和sar命令382

27.9.4 System Tap382

27.9.5 Frysk382

27.9.6 GNOME电源管理器382

27.9.7 GKre11M383

27.9.8 KDE任务管理器和性能监视器384

27.10 GRUB384

第28章 管理用户387

28.1 GUI用户管理工具:users-admin和KUser387

28.2 用户配置文件388

28.3 口令文件388

28.3.1 /etc/passwd388

28.3.2 /etc/shadow and/etc/gshadow389

28.3.3 口令工具389

28.4 管理用户环境389

28.4.1 配置脚本389

28.4.2 /etc/skel390

28.4.3 /etc/login.defs390

28.4.4 /etc/login.access390

28.4.5 管理用户口令390

28.5 使用useradd、usermod和userdel添加和删除用户391

28.5.1 useradd391

28.5.2 usermod392

28.5.3 userdel392

28.6 管理组393

28.6.1 /etc/group和/etc/gshadow393

28.6.2 用户私人群组393

28.6.3 组目录393

28.6.4 使用groupadd、groupmod和groupdel管理组394

28.7 控制对目录和文件的访问:chmod394

28.7.1 权限394

28.7.2 chmod395

28.7.3 所有权396

28.7.4 修改文件的所有者和组:chown和chgrp397

28.7.5 权限设置:权限符号397

28.7.6 绝对权限:二进制掩码398

28.7.7 目录权限399

28.7.8 所有权权限399

28.7.9 防删除位权限400

28.7.10 缺省权限:umask400

28.8 磁盘配额401

28.8.1 配额工具401

28.8.2 edquota401

28.8.3 quotacheck、quotaon和quotaoff402

28.8.4 requota和quota402

28.9 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402

28.9.1 LDAP客户端和服务器402

28.9.2 LDAP配置文件403

28.9.3 配置LDAP服务器:/etc/slapd.conf403

28.9.4 LDAP目录库:Idif404

28.9.5 LDAP工具407

28.9.6 LDAP和PAM407

28.9.7 LDAP和名称服务交换服务407

28.10 可插拔认证模块408

28.10.1 PAM配置文件408

28.10.2 PAM模块408

第29章 文件系统410

29.1 文件系统410

29.2 文件系统层次标准(FHS)411

29.2.1 主目录:/411

29.2.2 系统目录412

29.2.3 /usr目录412

29.2.4 /media目录413

29.2.5 /mnt目录413

29.2.6 /home目录413

29.2.7 /var目录413

29.2.8 /proc文件目录414

29.2.9 Sysfs文件:/sys414

29.2.10 设备文件:/dev、udev和HAL415

29.2.11 安装文件系统417

29.2.12 文件系统信息417

29.3 日志418

29.3.1 ext3日志文件系统418

29.3.2 ReiserFS日志文件系统419

29.4 自动安装文件系统:/etc/fstab419

29.4.1 HAL和fstab419

29.4.2 fstab419

29.4.3 自动安装420

29.4.4 安装选项420

29.4.5 引导和磁盘检查421

29.4.6 fstab范例421

29.4.7 分区标签:e2label422

29.4.8 Windows分区422

29.4.9 Linux内核接口422

29.4.10 noauto423

29.5 手工安装文件系统:mount和umount423

29.5.1 mount命令423

29.5.2 unmount命令424

29.5.3 安装软盘424

29.5.4 安装CD-ROM425

29.5.5 安装硬盘驱动器分区:Linux和Windows426

29.6 创建文件系统:mkfs、mke2fs、mkswap、parted和fdisk426

29.6.1 fdisk427

29.6.2 parted427

29.6.3 mkfs428

29.6.4 mkswap429

29.7 刻录CD-ROM和DVD-ROM429

29.7.1 mkisofs429

29.7.2 cdrecord430

29.7.3 DVD+RW工具431

29.8 Mono和.NET支持431

第30章 RAID和LVM432

30.1 逻辑卷管理器(LVM)432

30.1.1 逻辑卷管理器的结构433

30.1.2 在安装过程中创建逻辑卷管理器433

30.1.3 发行版本配置工具433

30.1.4 LVM工具:使用LVM命令434

30.1.5 多硬盘驱动器的LVM实例436

30.1.6 使用LVM替换驱动器437

30.1.7 在不同驱动器上分区的LVM实例438

30.1.8 LVM快照439

30.2 配置RAID设备440

30.2.1 主板RAID支持:dmraid440

30.2.2 Linux软件RAID级别441

30.2.3 RAID设备和分区:md和fd442

30.2.4 从RAID设备引导442

30.2.5 RAID管理:mdadm443

30.2.6 创建和安装RAID设备443

30.2.7 对应的硬盘分区447

30.28 RAID范例448

第31章 设备和模块449

31.1 sysfs文件系统:/Sys449

31.2 udev:设备文件450

31.2.1 udev配置451

31.2.2 设备名和udev规则:/etc/udev/rules.d452

31.2.3 符号链接454

31.2.4 Program域、IMPORT{program}关键字和/lib/udev455

31.2.5 创建udev规则456

31.2.6 SYMLINK规则456

31.2.7 持久名:udevinfo456

31.3 硬件抽象层:HAL458

31.3.1 HAL守护进程和hal-device-manager459

31.3.2 HAL配置:/etc/hal/fdi和/usr/share/hal/fdi459

31.3.3 设备信息文件:fdi459

31.3.4 属性460

31.3.5 设备信息文件指令460

31.4 手动安装设备462

31.4.1 设备类型462

31.4.2 MAKEDEV462

31.4.3 mknod463

31.5 安装和管理终端和调制解调器464

31.5.1 串口464

31.5.2 mingetty、mgetty和agetty464

31.5.3 termcap和inittab文件464

31.5.4 tset464

31.6 输入设备465

31.7 安装声卡、网卡和其他板卡465

31.7.1 声音设备465

31.7.2 视频和TV设备466

31.8 PCMCIA设备466

31.9 模块466

31.9.1 内核模块工具466

31.9.2 模块文件和目录:/lib/modules467

31.9.3 使用modprobe管理模块467

31.9.4 depmod命令467

31.9.5 modprobe命令467

31.9.6 insmod命令468

31.9.7 rmmod命令468

31.9.8 modprobe配置468

31.9.9 使用开发商提供的驱动程序包安装新模块469

31.9.10 从内核安装新模块470

第32章 内核管理471

32.1 内核版本471

32.2 参考资源472

32.3 内核配置:内核运行时参数472

32.4 安装新的内核版本472

32.4.1 CPU内核包473

32.4.2 安装内核包:/boot473

32.5 修改同一版本内核前的准备工作474

32.5.1 引导加载器474

32.5.2 引导盘474

32.6 从源代码编译内核475

32.6.1 安装内核源文件:内核档案包和补丁475

32.6.2 配置内核475

32.6.3 内核配置工具475

32.7 重要的内核配置特性477

32.8 编译和安装内核478

32.8.1 手工安装内核镜像479

32.8.2 内核引导盘479

32.9 引导器配置:GRUB480

32.10 模块化的RAM磁盘481

32.11 虚拟化481

32.11.1 虚拟机管理器:virt-manager(Red Hat)482

32.11.2 基于内核的虚拟机(KVM):硬件虚拟化483

32.11.3 Xen虚拟内核483

第33章 备份管理487

33.1 单个备份:归档和rsync487

33.2 BackupPC488

33.3 Amanda488

33.3.1 Amanda命令488

33.3.2 Amanda配置489

33.3.3 网络使用Amanda490

33.3.4 使用Amanda490

33.4 使用转储和恢复备份491

33.4.1 转储等级491

33.4.2 备份记录492

33.4.3 转储操作492

33.4.4 恢复备份492

第八部分 网络管理服务495

第34章 管理TCP/IP网络495

34.1 TCP/IP协议族495

34.2 在GNOME和KDE中配置网络497

34.3 零配置网络(zeroconf):Avahi和Link Local寻址497

34.4 IPv4和IPv6498

34.5 TCP/IP网络地址498

34.5.1 IPv4网络地址499

34.5.2 基于类的IP寻址499

34.5.3 子网掩码499

34.5.4 无状态域间路由(CIDR)500

34.5.5 获取IP地址502

34.5.6 广播地址503

34.5.7 网关地址504

34.5.8 名字服务器地址504

34.6 IPv6寻址504

34.6.1 IPv6地址格式504

34.6.2 IPv6接口标识符505

34.6.3 IPv6地址类型505

34.7 IPv6和IPv4共存方法506

34.8 TCP/IP配置文件506

34.8.1 标识主机名:/etc/hosts507

34.8.2 /etc/resolv.conf507

34.8.3 /etc/services508

34.8.4 /etc/protocols508

34.9 域名服务(DNS)508

34.9.1 host.conf509

34.9.2 /etc/nsswitch.conf:名称服务切换510

34.10 网络接口和路由:ifconfig和route511

34.10.1 ifconfig511

34.10.2 路由512

34.11 无线网络513

34.11.1 Network Manager:GNOME514

34.11.2 手工配置无线网络514

34.12 命令行PPP访问:wvdial516

34.13 监控网络:ping、netstat、tcpdump、EtherApe、Ettercap和Wireshark517

34.13.1 ping517

34.13.2 Ettercap518

34.13.3 Wireshark518

34.13.4 tcpdump519

34.13.5 netstat519

34.14 IP别名520

34.15 InfiniBand支持520

第35章 网络自动配置:IPv6、DHCPv6和DHCP522

35.1 IPv6无状态配置522

35.1.1 生成本地地址522

35.1.2 生成完整的地址:路由器公告522

35.1.3 路由器编号523

35.2 IPv6有状态自动配置:DHCPv6524

35.3 IPv4的DHCP525

35.3.1 配置DHCP IPv4客户端主机526

35.3.2 配置DHCP IPv4服务器526

35.3.3 DHCP的动态IPv4地址528

35.3.4 DHCP动态DNS更新529

35.3.5 DHCP子网531

35.3.6 DHCP固定地址532

第36章 NFS和NIS534

36.1 网络文件系统:NFS和etc/exports534

36.1.1 NFSv4534

36.1.2 NFS守护进程534

36.1.3 启动和关闭NFS535

36.1.4 NFS配置:/etc/exports535

36.1.5 使用NFS4访问列表实现NFS文件和目录安全537

36.1.6 NFS服务器的控制访问538

36.1.7 安装NFS文件系统:NFS客户端539

36.2 网络信息服务:NIS541

36.2.1 NIS服务器541

36.2.2 Netgroup543

36.2.3 NIS客户端543

第37章 分布式网络文件系统545

37.1 并行虚拟文件系统(PVFS)545

37.2 Coda546

37.3 RedHat全局文件系统(GFS和GFS2)546

37.3.1 GFS 2包(Fedora Core 6和更新版本)547

37.3.2 GFS2服务脚本547

37.3.3 实现GFS2文件系统547

37.3.4 GFS工具548

37.3.5 GFS文件系统操作549

37.3.6 GFS1549

附录 何处获取Linux发行5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