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美学
  • 郝孚逸,张居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昌市: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12729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编 当代美学形态11

第一章 当代美学的理论形态11

第一节 当代美学研究的对象11

一、美学的建立和发展11

二、当代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17

第二节 当代美学研究的范围29

一、美学研究范围的历史回顾29

二、当代美学研究范围的拓展33

第二章 当代美学研究面临的新问题41

第一节 当代美学研究的任务42

一、美学研究的基本任务42

二、当代美学研究的新任务50

第二节 当代美学研究的方法58

一、当代美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58

二、当代美学研究的其他方法64

第二编 美与美感之谜75

第三章 美与美感的孪生和发展75

第一节 美与美感的孪生75

一、美与美感孪生的实践基础75

二、美与美感的孪生及其差异82

第二节 美与美感的丰富和发展89

一、美与美感在实践中丰富89

二、美与美感在实践中发展95

第四章 美与美感的本质和特征103

第一节 走出美与美感的误区103

一、美学史上的争论与迷雾103

二、揭开美与美感的难解之谜109

第二节 美与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122

一、美与美感的差异性122

二、审美感受的共同性125

三、美与美感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128

第五章 美与美感范畴的拓展135

第一节 和谐美135

一、和谐美产生的历史——文化土壤135

二、和谐美的形态特征138

三、优美与壮美141

第二节 崇高美、悲剧美与喜剧美145

一、崇高美145

二、悲剧美150

三、喜剧美155

第三节 丑与荒诞159

一、丑——美的对立面159

二、丑——丑感160

三、荒诞及其审美特征165

第三编 审美创造机制173

第六章 审美创造的整体把握173

第一节 审美创造的实质173

一、审美创造的历史发展174

二、审美创造的主客体条件175

三、审美创造的高度实践性194

第二节 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196

一、美的规律具有丰富的内涵196

二、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建造世界199

三、美的创造要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和谐统一201

第七章 现实美的创造207

第一节 自然美及其创造207

一、自然美研究中的几种不同观点207

二、自然美是“人化自然”的结果211

三、自然美的特征214

四、自然美的分类218

第二节 社会美及其创造223

一、社会美的内涵223

二、社会美是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226

三、社会美的主要特征229

四、塑造一代新人是社会美创造的中心任务233

第三节 科技美及其创造239

一、科技美的产生和发展239

二、科技美的本质与特征242

三、科技美创造的内容及其原则246

第八章 艺术美的创造259

第一节 艺术美的本质和特征260

一、艺术美的产生和发展260

二、艺术美的本质265

三、艺术美的特征272

第二节 艺术美创造的过程和规律274

一、艺术美的创造过程275

二、艺术美创造的典型化284

第三节 艺术美的形态及其创造286

一、艺术美的形态分类286

二、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创造290

第四编 美的传播与接受307

第九章 审美信息的传播307

第一节 审美信息307

一、信息论美学与审美信息307

二、审美信息的性质与特征310

三、审美信息的分类318

第二节 审美信息的传播模式323

一、动态审美信息的传播325

二、静态审美信息的传播326

第十章 审美信息的接受338

第一节 审美接受中的选择338

一、审美接受的价值取向338

二、审美接受的心理结构343

第二节 审美接受中的主客体关系355

一、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适应355

二、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选择359

三、主客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交融362

第三节 审美接受的标准和差异365

一、审美接受的标准365

二、审美接受的差异377

第十一章 审美教育382

第一节 美育的历史发展及其性质383

一、审美教育的历史发展383

二、审美教育的性质390

第二节 审美教育的特征和作用394

一、审美教育的特征394

二、审美教育的作用399

第三节 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408

一、家庭美育409

二、学校美育412

三、社会美育415

后记4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