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刍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刍议](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200471.jpg)
- 刘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54013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7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18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刍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1
第一章 世界是个物质巨系统1
一、什么是物质1
二、世界是物质开放、和谐、全息、运动的巨系统3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
四、静止是显性物质竞争运动间的特殊状态7
五、时间和空间8
六、彰显世界统一性的物质巨系统10
第二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4
一、以“存在”说意识15
二、解读“意识”要关注脑细胞特性16
三、在人脑物质机制上溯意识起源18
四、最社会化的服务型社会与人脑机制20
五、意识与存在相适合22
六、再证意识与存在相适合23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物质巨系统世界运动发展的科学27
一、唯物辩证法是物质世界巨系统科学27
(一)关于事物间“普遍联系”的命名28
(二)物质巨系统的客观性和普遍性29
二、唯物辩证法是物质巨系统运动发展的科学31
(一)巨系统世界与科学发展观32
(二)事物发展是在事物开放、和谐、全息运动中的发展32
第四章 对立统一是事物结构规律35
一、物质巨系统世界结构是对立统一的36
二、对立统一物质巨系统运动上的竞争发展37
三、对立统一事物在发展中的主、次方面变化39
四、对立统一物质世界巨系统的客观性40
五、对立统一规律启发人们遵循规律创新42
第五章 和谐协同与竞争规律45
一、常见的和谐协同与竞争现象45
二、和谐协同与竞争在无机界47
三、物质与反物质间的和谐协同竞争49
四、和谐协同竞争形式的多样性51
五、和谐协同竞争原理在自然、社会机制中53
第六章 量变质变规律55
一、说质、量、度的客观性56
二、在服务型社会运动里观察量、质、度的变化59
三、微观物质上的质变、量变与宏观固体上的量变60
四、遵循量变质变规律勇于创新61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65
一、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自己”的运动规律65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物质世界巨系统上发生的67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9
四、在否定之否定规律上说创新70
五、在否定之否定规律上说腐败72
第八章 论“社会存在”75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75
二、什么是社会存在77
三、“社会存在”运动与发展79
四、唯物主义在与唯心主义对立和谐中发展81
五、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存在相适合83
第九章 论社会发展规律86
一、问题的提出86
二、有没有社会发展规律88
三、向哪里找社会发展规律90
四、社会发展规律是什么92
五、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发展观94
第十章 论社会是和谐全息服务巨系统98
一、和谐全息是社会服务巨系统上的机制98
二、没有社会和谐全息服务关系就没有人类社会100
三、全球社会服务巨系统和谐全息功能作用概观102
四、服务型社会系统和谐全息功能与阶级、战争104
五、宏观调控是服务型社会系统上的职责功能106
第十一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运动与方向111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11
二、生产力112
三、扩大了的生产力115
四、生产关系116
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发展方向118
第十二章 上层建筑相适应经济基础与政府类型领导122
一、关于社会经济基础122
二、关于社会上层建筑124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25
四、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27
五、干部腐败对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影响129
第十三章 论人的本质132
一、人的本质在人的社会属性里132
二、人与社会同时出现133
三、现实性社会关系总和造就人的本质135
四、人本质的发展变化137
五、人性与人本质139
第十四章 人民群众和杰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43
一、关于创造历史143
二、社会历史在人民大众居主体地位上创造145
三、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居主体地位作用147
四、以不同社会制度对比说人民在主体地位上创造历史148
五、过渡期人类史与真正人类史150
六、杰出个人在创造历史上的作用152
第十五章 特色社会主义与主体156
一、主体与客体156
二、客体:社会形态的多样性157
三、客体反作用于主体159
四、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球性的运动161
五、科学发展观是社会规律运动上的方法论162
第十六章 真理165
一、真理的客观性165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67
三、以“主体地位”观把握实践检验真理169
四、真理中的和谐性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