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
  • 陆立军,王祖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5026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实践呼唤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

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学家的神圣使命1

第一篇 对象·方法3

第一章 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

二、建构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4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研究对象的科学论述4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4

二、物质生产的社会历史性质6

三、基础理论的突破是最大的理论创新7

三、社会生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7

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8

一、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危机10

第二节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批判10

二、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讨论14

三、关于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讨论17

四、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讨论23

第三节 邓小平对传统“理论范式”的突破25

一、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5

二、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野26

三、确立了新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观点28

四、基本理论观点的重大突破29

第四节 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思想来源30

一、马克思经济学范式是创建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思想源泉30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范式可资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33

三、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创建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的基础35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37

第一节 基本前提和假定的修正与完善37

一、经济人行为假定37

二、不完全信息假定41

三、制度变迁假定43

第二节 基本经济范畴的创新与发展47

一、传统所有制教条的形成和突破47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51

三、公有资本及其他相关经济范畴的确立5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61

第三节 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必然性61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从传统理论到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飞跃6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革命67

四、基本经济制度论: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71

第三章 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框架初探74

第一节 苏联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结构74

一、苏联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产生74

二、苏联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结构的特点75

三、苏联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变趋势79

第二节 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结构的艰苦探索82

一、体系结构探索概述82

二、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论》的体系结构84

三、厉以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结构88

四、谷书堂主编《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的体系结构90

五、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6卷)所展示的体系结构93

第三节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构想95

一、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建构新体系的指导思想95

二、关于新体系的构想97

第二篇 经济制度103

第四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1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本质104

一、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重新认识10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20

三、十五大报告的重大理论创新127

四、关于当前经济学界几个分歧点的讨论138

第二节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140

一、资本所有权实现形式的历史考察140

二、股份制的性质、特征与作用144

三、股份制可以成为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147

四、公有制实现形式创新的突破口150

第三节 努力探索集体所有制的新形式152

一、西方合作社经济与股份制经济发展的新动向152

二、股份合作制是集体所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157

三、集体所有制理论创新与集体企业产权改革目标的重新确定165

第四节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71

一、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历史性发展171

二、关于“重要组成部分”的争论175

三、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83

四、创造平等竞争环境,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85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187

第一节 价值创造与生产性劳动187

一、凡是生产社会所需要的商品与劳务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187

二、生产和交换都是创造价值的人类活动199

三、生产诸要素共同创造价值210

第二节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理论研究的发展217

一、改革开放以来分配制度改革的回顾217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性质222

三、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的兼容性226

四、关于按资分配问题228

第三节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230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230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模式的重大创新235

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242

第四节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47

一、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47

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52

三、完善国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255

第三篇 经济体制263

第六章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263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弊端2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是历史的选择264

二、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67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274

第二节 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到市场经济理论277

一、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历程277

二、通向市场经济的阶段性成果——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87

三、从有计划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296

一、市场经济的涵义、特征和功能29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30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上的优越性304

一、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307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7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307

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架构312

三、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三大交易315

第二节 现代市场经济模式321

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划分321

二、美国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324

三、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326

四、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329

五、外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331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设想3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332

二、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33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提出343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346

第四篇 运行·调节355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355

第一节 经济机制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356

一、经济机制理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56

二、经典作家有关经济机制的论述359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机制理论研究的兴起364

一、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利益主体和利益矛盾37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理论的发展378

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特征:非均衡390

三、经济运行机制改革与所有制改革40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基本原理和框架404

一、经济机制的涵义、功能和特征404

二、企业经营机制409

三、市场机制413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418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之争418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动态418

二、国家干预和反国家干预争论的焦点422

三、两种思潮争论的启示425

一、西方经济学政府职能理论评析42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428

二、政府经济职能的科学定位433

三、宏观间接调控模式与政府职能转变436

第三节 计划管理与计划调节441

一、我国计划改革的主要进展和局限441

二、关于计划调节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44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的作用机理449

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体系452

一、财政政策452

二、货币政策456

三、产业政策460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增长理论评述469

一、斯密定理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469

第五篇 增长·发展469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469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472

三、新经济增长理论4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479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简要回顾479

二、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模型483

三、邓小平经济增长理论4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方式496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涵义496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500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注意的几对关系502

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504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507

第一节 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507

一、发展经济学的兴起507

二、发展经济学演变的基本趋势508

三、经济发展内涵的拓展510

四、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513

第二节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完善518

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简要回顾518

二、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确立522

三、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提高与完善5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产业结构526

一、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526

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531

三、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535

四、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53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40

一、人类社会发展观的根本变革540

二、我国长期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542

三、坚持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44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546

后记5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