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哲学中的主体和客体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哲学中的主体和客体问题
  • 齐振海,袁贵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14127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哲学中的主体和客体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主体和客体的发生1

第一节 自然的概念1

一、自然与物质3

二、自然与进化5

三、自然与人化7

四、自然与文化9

第二节 生物圈与人类文化圈13

一、自然演化的阶梯14

二、生物圈与人的生存条件15

三、人类文化圈及其特点16

第三节 脑与智力进化22

一、关于脑的进化23

二、智慧的分野25

三、关于脑的结构和功能28

第二章 主体和客体的分化31

第一节 分化的根据31

一、劳动32

二、分工34

三、活动37

第二节 分化的机制42

一、工具42

二、语言45

第三节 分化的标志50

一、意识50

二、人工物58

一、第一次提升63

第三章 主体和客体的形成63

第一节 主客体的分化过程63

二、第二次提升74

第二节 主客体的产生82

一、人的规定82

二、人与自然84

三、人与社会文化86

四、人与自我88

第一节 主体的规定性91

一、主体概念91

第四章 主体91

二、主体的性质93

三、主体、主体性、主观性98

第二节 主体的结构101

一、主体的要素结构101

二、主体的关系结构103

三、主体的方式结构104

一、主体类型的划分106

第三节 主体的类型106

二、主体类型之间的关系109

第五章 客体116

第一节 客体的规定性116

一、客体概念116

二、客体的性质118

三、客体、客体性、客观性122

第二节 客体的类型124

一、自然客体124

二、社会客体129

三、精神客体135

第三节 客体的演化139

一、客体的本体演化140

二、客体的对象性演化142

第六章 工具145

第一节 工具的规定性145

一、工具概念145

二、工具的特性146

三、工具的作用149

一、工具的分类151

第二节 工具的类型151

二、硬性工具152

三、软性工具155

四、中性工具156

第三节 工具的演化158

一、工具产生的前提159

二、工具演化的条件160

三、工具演化的过程162

四、现代工具164

第一节 活动的规定性166

一、活动概念166

第七章 活动166

二、活动的特性169

三、活动的本质171

第二节 个体活动172

一、个体活动的要素174

二、个体活动的环节176

三、个体活动的结果179

第三节 社会活动181

一、活动的遗传和连续183

二、社会活动的总过程185

三、人的活动与自然过程186

四、活动的进化与人的发展188

第四节 活动的历史与类型189

一、活动演化的过程189

二、活动的类型196

第八章 实践198

第一节 实践的规定性198

一、实践概念199

二、实践的特性199

三、实践的本质203

一、实践的宏观结构204

第二节 实践的结构204

二、实践的微观结构210

三、实践的发展212

第三节 实践的功能213

一、实践与主体客体213

二、实践与人类需要214

三、实践与社会发展215

四、实践与认识217

一、认识概念218

第九章 认识218

第一节 认识的规定性218

二、认识的本质220

三、认识的机制226

第二节 认识的过程229

一、认识的阶段229

二、认识的总过程235

三、认识过程中的偶然性236

一、认识的基本类型239

第三节 认识的类型239

二、认识类型的多样性244

第四节 人类认识的发展245

一、人类认识发展的阶段246

二、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247

三、科学知识的进化和革命249

第十章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253

第一节 主客体的辩证关系253

一、主客体的矛盾关系253

二、主客体关系的特点255

三、主客体关系的类型257

第二节 主客体关系的发展258

一、主客体关系的演化过程258

二、主客体关系发展的内在机制259

三、主客体关系发展的前景260

第三节 主客体统一过程264

一、主体的对象化与非对象化264

二、主客体关系的异化268

三、主客体统一的条件270

四、主客体统一的实质273

第十一章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76

第一节 真:主观和客观的统一276

一、什么是真276

二、求真是主体认识的目标279

三、真是主体对客体的抽象279

第二节 善:自由和必然的统一280

一、什么是善281

三、善是主体对客体的占有283

二、向善是主体实践的目标283

第三节 美:人性和物性的统一284

一、什么是美284

二、爱美是主体审美的目标287

三、美是主体对客体的移情288

第四节 真善美统一与主客体发展289

一、真善美统一的依据289

二、真善美统一的实质291

三、真善美统一与至真至善至美292

四、真善美统一与哲学2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