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扩张与危机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及其批评话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德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19872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扩张与危机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及其批评话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写在前面1
上篇6
第一章 批评的诞生6
一、美学话语转型:“对话”与文化批评7
Ⅰ 问题的提出:要求与现实7
Ⅱ 审美文化批评的可能性11
二、主导性意识的确立17
Ⅰ 核心问题17
Ⅱ “批评的观念”19
三、理论品格27
Ⅰ 在“边缘化”方向上27
Ⅱ 关怀与介入29
第二章 感性与理性之间33
一、“真实感性”及其当代命运34
Ⅰ “真实感性”36
Ⅱ “现实感性”:“物质主义”与“有用性”46
Ⅲ “感性主义”的消解功能50
二、幸福与“幸福的感官化”56
Ⅰ 幸福观念58
Ⅱ “欢乐的感官”:幸福生活的当代问题73
三、“现代性”是否可能80
Ⅰ “现代性”的启蒙话语81
Ⅱ “现代性”的遭遇83
Ⅲ 批判/重建:“现代性”前景87
第三章 走向大众对话时代的艺术92
中篇92
一、大众化:当代艺术新方向93
Ⅰ 艺术时代变迁93
Ⅱ 神话的破灭95
二、大众对话的生成背景102
Ⅰ 呼应现实102
Ⅱ 科技因素104
三、艺术大众化的文化性质108
Ⅰ “跨越”的意味108
Ⅱ “庸俗化”是否必然112
第四章 艺术模式转换的现实图景115
一、大众传播与当代艺术116
Ⅰ 当代生活质量的改变117
Ⅱ 艺术模式转换120
二、“传播假相”与艺术选择125
Ⅰ “传播假相”125
Ⅱ 困难中的选择126
三、批评的对象128
Ⅰ “展示性”128
Ⅱ 在削平深度之际130
Ⅲ 流行性/消费性与批判性要求的矛盾131
Ⅳ 技术推动力133
第五章 意义与挑战135
一、“技术本体化”136
Ⅰ 技术存在及其功能136
Ⅱ “泛化”、渗透与技术崇拜138
二、重写艺术概念141
Ⅰ “创造”成为问题141
Ⅱ 艺术话语的内在张力143
三、技术的魔咒147
Ⅰ 日常生活与艺术:两种话语的沟通148
Ⅱ 技术与“消费”149
Ⅲ “狂欢”庆典151
Ⅳ 再论批评的侨务153
下篇157
第六章 现实的双重情势157
Ⅰ 意识形态:“虚假意识”或“?”158
一、退守与分化158
Ⅱ 文化经验:从“激进”到“保守”的中国167
Ⅲ 分化的话语171
二、批判之维175
Ⅰ 对“主流”的批判176
Ⅱ 对同一性的批判177
Ⅲ 对“精英”的批判179
Ⅳ 对经典的批判180
三、扩张与危机182
Ⅰ “审美化”成为一种景观183
Ⅱ 危机在悄然中降临187
四、浪漫休闲的“诗意”(附论)192
Ⅰ 休闲何为192
Ⅱ “第三种力量”197
第七章 在疏离中承诺202
一、告别“先锋”203
Ⅰ 失落的冲动204
Ⅱ 新的崛起207
二、本文变异与人际温情209
Ⅰ “疏离”之一:作品本文的叙事性变异209
Ⅱ “疏离”之二:审美主义与温情幻象213
三、异端的承诺217
Ⅰ 颠覆218
Ⅱ 慰藉219
第八章 “消费意识形态”与中国电影222
一、“主旋律”与“大众性”223
Ⅰ 电影文化体系的分化224
Ⅱ “消费意识形态”:电影的文化编码力量227
二、“新电影运动”中的关系形态229
Ⅰ 煽情:“政治/道德”秩序与大众情绪的组合229
Ⅱ 文化/历史精神与“诗意”生活的组合230
Ⅲ “好看的电影”:艺术价值与商业利润的组合232
【附录】 目前审美教育的两个问题237
一、传统的误区238
Ⅰ “寓教于乐”的困难239
Ⅱ 简化:“技能主义”的实践243
二、审美教育的转向245
Ⅰ 建构新人文精神245
Ⅱ 综合开发生命意识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