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软科学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软科学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1187603.jpg)
- 张俊心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ISBN:7543300303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790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8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软科学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软科学总论3
第二部分 软科学学科介绍13
一、系统科学类学科15
1. 系统科学15
2. 系统论18
3. 信息论20
4. 控制论22
5. 耗散结构论24
6. 协同学27
7. 突变论29
8. 运筹学30
9. 模糊数学方法33
10. 物元分析法36
11. 泛系方法论39
12. 系统动力学41
13. 灰色系统理论43
14. 系统工程44
15. 计算机科学47
16. 人工智能学51
17. 知识工程学53
18. 传播学55
19. 领导学58
二、领导、管理类学科58
20. 管理学60
21. 决策学63
22. 战略学65
23. 政策学68
24. 组织学70
25. 规划学72
26. 行政学74
27. 西方文官系统76
28. 宏观经济管理学81
29. 管理工程学83
30. 社会管理学85
31. 管理经济学87
32. 工效学89
33. 价值工程学91
34. 公共关系学93
35. 咨询学96
三、科学学类学科99
36. 科学论99
37. 技术论101
38. 科学活动论103
39. 科学认识论105
40. 科学方法论107
41. 科学发展论110
42. 科学价值论111
43. 科学哲学114
44. 科学学117
45. 科学体系结构学119
46. 科学逻辑学124
47. 科学计量学126
48. 科学能力学128
49. 潜科学学131
50. 交叉科学133
51. 科学社会学135
52. 科学伦理学138
53. 政治科学学141
54. 科技管理学143
55. 科学政策学146
56. 科技法学148
57. 科学经济学150
58. 技术经济学153
59. 技术商品学155
60. 科研系统工程学157
61. 科技情报学159
62. 科学教育学161
63. 科学美学163
64. 技术美学165
65. 环境科学167
66. 城市科学169
四、人才、创造类学科173
67. 人才学173
68. 科技人才学175
69. 行为科学176
70. 社会心理学179
71. 领导心理学182
72. 管理心理学184
73. 人事心理学185
74. 科学心理学187
75. 创造心理学190
76. 创造学191
77. 创造思维学193
78. 创造工程学195
79. 未来学196
第三部分 软科学条目201
一、系统科学类条目202
阿波罗计划202
埃克特和莫克利202
巴贝奇203
安全人机工程203
博奕论204
柏格森时间204
《副近转化论与数学中的泛系概念》205
贝塔朗菲205
布尔206
不连续性态206
布鲁塞尔学派206
超级计算机207
操作系统207
产生式表示法207
程序控制208
传播208
超循环论208
传播潜力209
传播模式209
存贮器209
大系统理论210
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210
大系统的分解-协调方法210
单纯形法211
丹斯螺旋形模式211
等级结构原理212
丹西格212
狄纳莫语言213
递阶控制系统213
丁渭修宫殿213
都江堰水利工程214
动态规划214
对称破缺特性215
动态平衡原理215
对偶线性规划216
多目标规划216
多稳态现象217
二阶反馈环218
反馈方法219
反馈219
泛对称220
泛结构220
泛系量化221
泛系关系221
泛系221
泛系逻辑222
泛箱222
非线性规划223
E·A·费根鲍姆223
非平衡相变223
M·费根鲍姆224
分散控制系统224
分歧理论224
福雷斯特225
格伯纳的传播总模式226
甘特图226
工程控制论227
高级语言227
跟踪控制227
功能模拟法228
构造方程式228
共轭控制229
《工业动力学》229
关键路线法(CPM)229
管理信息系统231
关联性原理231
关联函数231
规划论232
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232
哈肯233
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233
耗散结构论方法234
耗散结构234
耗散过程234
黑箱方法235
耗散性条件235
化学专家系统236
霍尔里斯236
互向模式236
霍夫兰237
霍尔三维结构237
混沌状态238
J·曲线模式238
机器翻译239
机器人程序语言239
机器人的动力学控制239
机器人的力传感240
机器人的运动学控制240
机器人历史240
机器人视觉241
机械整体观242
机器学习242
机器人途径规划242
机器语言242
计划评审技术(PERT)243
计算机辅助设计243
计算机划代244
计算机网络245
建模方法246
计算机系统结构246
《结构、耗散和生命》247
结构稳定性247
经济控制论248
康斯托克的电视对个体行为之影响的心理学模式249
科技情报工作的现代化趋势249
科技情报服务249
可能性空间250
科学文献250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250
控制251
可拓集合251
《控制论》252
控制能力252
控制系统252
框架表示法253
库存论253
矿山开发专家咨询系统254
LISP语言254
拉斯韦尔模式255
拉莆拉斯255
拉扎斯菲尔德255
洛特卡-伏尔泰拉方程256
灵敏度分析256
罗杰斯-体梅克的创新扩散模式256
麦克斯韦尔妖257
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257
美国计算机协会258
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258
曼哈顿工程258
模糊规划259
模糊决策259
模糊系统260
模糊逻辑260
模式识别261
模糊信息261
模糊语言261
目标规划262
牛顿时间262
诺依曼263
纽科姆模式263
PROLOG语言264
排队论264
普利高津265
钱学森265
5. 系统科学家265
青光眼治疗专家系统266
情报分析中心266
情报266
情报检索系统267
情报逻辑系统268
情报交流268
情报系统268
情报用户与情报需求269
群体动力学269
扰动270
人机接口270
人机系统270
人机系统设计271
人机系统的性能271
软件度量272
《人、信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272
软件开发环境273
软件生存期273
软件工程273
熵274
社会控制论274
社会信息系统275
申农276
生物控制论276
生灭过程276
时空结构277
施拉姆277
时序性原理278
伺服机构278
使用与满足模式278
数据结构279
输入输出设备279
数学求解系统280
数据库280
算法280
随机模拟281
算法分析281
田忌赛马故事282
7. 系统科学研究机构282
索尔维国际物理和化学研究所282
《通信的数学理论》282
统筹法283
通讯系统283
突变类比法284
突变论方法284
突变集合284
《突变论引论》285
图灵和图灵奖285
突变模型285
图书情报系统的效率286
图灵机286
图象处理287
图象分析287
推理机288
维纳288
文字识别289
文献情报流289
紊乱学290
稳定控制290
吴学谋290
系统的类型291
物元变换291
系统方法292
系统仿真293
系统分析293
系统工程方法294
《系统工程方法论》294
《系统工程:大系统设计导论》294
《系统工程手册》295
系统工程应用295
系统科学方法论296
3. 方法与模式296
系统可靠性297
系统流图297
系统评价299
系统设计299
系统模型299
最短路问题300
系统学300
系统优化300
系统哲学301
1. 概念术语301
系统综合302
现代化情报技术302
线性规划303
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303
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304
协同304
协同论方法305
协同方程305
心理控制论306
新一代计算机306
《协同学导论》306
信息产业307
信息处理307
信息方法308
信息的特性308
信息的载体308
信息经济学309
信息技术革命309
信息量310
信息寻求模式311
信息域311
形态发生模型312
形态形成学312
信源-记者关系模式312
序参量313
选择性守门模式313
虚拟机313
《一般系统论、发展和应用》314
6. 系统科学著作314
遗传密码315
因果反馈环315
医疗专家系统315
隐泛系定理316
硬件、软件316
舆论形成随机模型317
有序和无序317
语义分析318
语法分析318
源与漏319
语音识别319
元知识319
语义网络319
运输问题320
涨落320
整数规划321
涨落化学321
整体性原理322
整体稳定性322
知识表示323
正负反馈环的结合323
知识获取324
知识库324
指派问题324
中文计算机325
智能机器人325
4. 电子计算机325
滞后现象325
专家系统326
中央处理单元326
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327
状态参数和状态方程327
自然增熵原理328
2. 理论与学科328
自然语言接口328
专利文献329
自组织现象329
最大流问题329
最优控制330
安索夫与《企业经营战略》330
ABC管理方法331
5. 管理的方法与模式331
二、领导、管理类条目331
巴纳德332
案例教学法332
边际分析与增量分析333
比较管理学333
必要的功能333
变动比例规律334
不成熟-成熟理论334
伯尼斯334
产品市场结构335
参与管理335
产业疲劳336
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336
超Y理论337
成本加成定价法337
成本-效益分析337
成组技术338
成本效益分析法338
DARE系统法339
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339
单调感339
单项发展战略340
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340
德鲁克的领导、管理分界观341
独裁-民主领导的连续统一体理论341
动力原则341
法约尔“跳板”342
法约尔与组织管理学派343
反馈原则343
非确定型决策344
方针管理344
岗位责任制345
格道式发展345
工程咨询345
公共关系的十四要点346
公平理论346
公共关系技巧347
公共关系媒介体的选择347
公共关系广告347
公共关系模式348
二次功能348
公共关系人员348
公共关系的实施步骤349
公共关系人员的培训349
公共关系职能349
功能定义350
功能350
功能领域350
功能评价351
功能整理351
功能系统图351
7. 学派与机构352
古代管理思想352
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352
古典管理学派353
固定资产建设程序353
古德诺353
管理的社会功能354
管理的两重性354
管理354
管理过程学派355
管理方格理论355
4. 管理的理论与原则356
管理科学356
《管理决策新科学》356
8. 管理学著作356
管理现代化357
管理“7M”357
管理要素357
管理哲学358
管理原理358
管理原则358
管理者的能力开发359
管理咨询359
滚动计划法360
管理资源360
规模收益率360
国民经济部门分类361
国际市场经营361
国民经济总量核算体系362
赫希曼与《经济发展战略》363
汉森363
哈特与《战略论》363
宏观经济管理系统363
宏观经济计划管理形式365
宏观经济控制原则366
宏观经济控制目标366
宏观经济间接控制366
后行为主义367
宏观经济良性循环367
基点分析法368
基本功能368
怀特368
霍斯曼的社会系统模型368
机会成本与历史成本369
集权与分权370
吉尔布雷斯夫妇370
价值分析371
技术咨询371
价值(价值工程学的)371
价值工程工作步骤372
价值系数372
价值原则372
渐进决策模式373
建设规模373
经济发展战略373
经济管理体制模式374
经济人374
经济杠杆374
经济适度增长375
经济运行机制375
经营与管理376
经验主义学派376
精英决策模式377
净现值法与内部收益率法377
竞争型决策378
决策程序378
2. 职能管理379
决策目标379
决策矩阵379
决策分析379
决策树380
K理论381
军事战略381
金和克里兰的《战略规划与政策》381
坎菲尔德382
坎托罗维奇382
看板管理383
考绩制383
卡斯特和《组织与管理》384
考任制384
开放参观385
凯恩斯385
兰德公司386
拉斯韦尔386
劳动强度387
理性决策模式388
良好沟通十诫388
理性行政388
量本利分析法389
林德洛姆390
领导的科学、艺术和哲学390
领导班子结构的“五要求”理论390
领导的职责391
领导定义392
1. 概念术语392
领导规律392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394
领导活动系统的构成394
领导体制的类型395
领导行为的特点395
领导学研究的逻辑起点问题396
领导用人“十要”、“五忌”397
领导与管理的多重交叉现象397
领导者的气质398
领导者的意志399
领导者的影响力399
领导者的性格399
领导者群体优化组合400
领导者的角色400
满负荷工作法401
民意调查401
目标管理402
敏感度分析402
目标设置理论403
内阁制与总统制404
能级原则404
帕金森定律404
帕森斯405
PDCA计划循环法405
PM理论406
品位分类406
期望值标准407
企业产品决策407
企业基本模式408
企业长期计划408
企业管理的职能409
企业多角化经营409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410
企业管理系统设计410
企业计划管理过程411
企业计划综合平衡411
企业经营策略412
企业经营机制412
企业经营管理412
3. 各类管理412
企业经营决策413
企业经营目标与方针414
企业经营思想的演进414
企业经营战略415
企业竞争策略415
企业年度综合计划416
达尔文进化论416
企业、企业家、企业家精神417
企业文化418
企业市场选择策略418
强制决定法419
钱德勒和《战略与结构》419
企业中期计划419
权变理论学派420
权变理论420
权力421
全面计划管理421
全面质量管理422
确定型决策422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422
《日本的管理艺术》423
三次产业分类423
人本原理423
三权分立424
社会系统学派424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模式的划分425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领导特点426
生产过程426
生产管理427
生产过程组织427
生产经营型管理428
生产类型428
时间管理学429
生产型管理429
“十四项管理原则”429
市场调查430
市场预测431
首长制和委员会制432
寿命周期费用432
授权的原则433
数理学派433
授权433
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434
损益平衡分析434
双因素理论434
《孙子兵法》435
“四分图”理论435
6. 管理学家436
泰罗与科学管理436
弹性原则436
团体决策模式437
投入要素最小成本结合437
未来管理者438
韦伯438
威尔逊438
威罗福毕438
文官系统的监控439
文官的管理机构439
稳定性-适应性理论440
无缺点运动440
X理论441
西方企业领导体制的演变441
西方寡头垄断下的定价模式441
系统管理学派442
西斯克和《工业管理与组织》442
西蒙442
现代领导者的素养和要求443
系统原理443
现代企业经营思想444
现代组织体系论444
项目管理445
相对封闭原则445
效益原理446
效用理论446
新产品开发447
行为原则448
新古典组织论448
行政决策中枢系统448
行政法448
行政组织体系449
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449
行政诉讼449
序贯决策450
需求弹性450
《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451
学习曲线451
Y理论452
野村综合研究所452
《一分钟经理》453
议会制453
叶菲莫夫453
营业利润与经济利润454
《赢得优势-领导艺术的较量》454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管理模式455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领导观念的更新455
优良组织十诫455
《Z理论》457
Z理论457
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458
责任458
展览会458
战略目标459
战略环境分析459
战略459
战略文件系统460
战略制订460
战略实施能力评价460
政策461
整分合原则461
政策标的团体461
政策分析462
政策类型462
政策的系统性462
政策规划462
政策试验463
政策议程463
政策评估463
政策问题463
政策议程的模式464
政策执行464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464
政策咨询465
政策资源465
政府465
政治系统的输入和输出465
支持关系理论466
职位分类466
职位说明书467
直线指挥系统与职能参谋系统的关系467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468
咨询468
智囊团468
咨询的组织形式469
咨询程序469
咨询的功能469
咨询研究机构470
综合平衡的出发点470
综合平衡法470
综合评价技术471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471
组织变革472
组织472
组织发展473
组织冲突473
组织沟通474
组织结构474
组织理论的演进475
组织类型475
《组织人》476
组织目标476
组织设计477
组织效能477
组织社会学477
组织心理学477
组织原则478
最合适区域478
作业能力479
作业速率479
三,科学学类条目481
阿基米德481
爱迪生481
巴斯德482
安乐死482
板块构造说483
版权483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483
贝尔纳484
贝尔484
5. 科学家484
比较法484
测不准关系485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485
城市发展战略486
城市辐射域486
层子模型486
城市改造487
城市管理487
城市规划488
城市环境保护489
城市交通489
城市结构489
城市流通491
城市经济491
城市社会491
城市社会福利492
城市生态492
城市未来493
城市文化493
城市系统动力学494
城市再开发494
抽象法495
成本效益分析法495
大科学496
大陆漂移说496
德国的技术哲学497
迪昂497
第一次技术革命498
第二次技术革命498
恩格斯的科学分类499
对比分析法499
《地质学原理》499
发明权500
发现权500
范式501
非理性主义501
反驳法501
费耶阿本德502
分类法502
分析法503
分子生物学503
哥白尼革命504
高新技术504
复合型跨学科504
辅助型跨学科504
哥本哈根学派505
公理法505
工程与工程分类506
1. 科学的哲学观念和理论问题506
工程师506
古代朴素自然观506
古代实用科学507
古典归纳主义507
归纳法508
4. 方法与模式508
观察法508
光电技术与隐私权508
核物理的伦理学问题509
国际技术转让法509
宏观技术经济学510
合一型跨学科510
黑格尔的科学分类510
互补原理511
划界问题511
环境511
环境监测512
环境调查512
环境保护512
环境系统513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513
环境污染513
回归教育514
环境质量514
惠威尔的《归纳科学的哲学》514
基本粒子515
基因学说515
《寂静的春天》515
机械自然观516
技术516
技术发展的模型517
技术悲观主义517
技术方案经济比较计算方法518
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518
技术分类519
技术方案优化519
技术革新520
技术服务520
技术革命520
技术经济521
技术经济评价521
技术教育521
技术经济效果522
技术经济评价标准522
技术经济指标体系523
技术经济效益523
《技术经济》杂志523
技术开发524
技术贸易524
技术科学524
技术市场525
技术合同525
技术评价525
技术商品526
技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526
技术市场预测526
技术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527
技术商品的寿命527
技术咨询与技术咨询公司528
技术商品化528
技术体系528
技术转让529
计算机与机器人应用的伦理学问题529
贾思勰530
伽利略530
经验科学531
结构性跨学科531
进化伦理学531
绝对经济效果评价公式532
经验主义科学观532
科学进步作用的经济计算公式533
卡尔纳普533
科学534
2. 科学学概念534
科学城534
科学的带头学科发展规律535
科学传统535
科学的分化与综合536
科学的继承与创新536
科学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536
科学的经济价值537
《科学的伦理学》538
《科学的科学》538
6. 著作.刊物.文献538
科学的理论价值538
科学的认识价值539
科学的社会功能539
科学的社会建制540
科学的社会化540
科学的审美价值541
科学的特征541
科学的物质价值542
科学的形态结构543
科学的自然价值544
科学定律544
科学发现的逻辑545
科学的发生结构545
科学发展的价值中心法则546
科学发展的连锁反应546
科学发展的逻辑547
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547
科学发展模式548
科学分类548
科学分类的原则549
科学概念549
科学工业园区550
科学共同体550
科学观551
科学计量指标551
科学价值552
科学价值的波动规律552
科学价值的实现553
科举价值观554
科学价值评价555
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556
科学技术革命论556
科学技术与军事557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557
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558
科学技术与生产558
科学技术与哲学559
科学技术与政治559
科学家的道德560
科学家的社会角色560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561
科学家与科学家队伍的素质与结构561
科学检验的逻辑562
科学假说562
科学教育562
科学结构563
科学教育未来学563
科学教育工程学563
科学经验564
科学结构的类型564
科学劳动565
科学劳动的类型565
科学精神565
科学劳动的特点566
科学劳动结构的优化程度566
科学理论567
科学伦理的两重性567
科学认识568
科学潜力568
科学美568
科学认识的客体569
科学认识的发生569
科学认识的过程569
科学认识的形成570
科学认识的评价570
科学事实571
科学认识的主体571
科学认识的形式571
科学问题572
《科学学研究》与《科学学译丛》572
《科学学与科学管理》572
科学研究573
科学研究纲领573
科学预见574
科学中心转移规律574
科研成果的生命周期574
科研成果的物化与转化575
科研成果及其分类575
科研机构管理的“五环一标弹性服务模式”576
科研分类576
科研生产联合体577
科研战略及其选择规律578
可行性研究的阶段578
孔德的科学分类579
可行性研究系统模型579
库恩580
夸克模型580
蒯因581
拉卡托斯581
理论科学582
劳丹582
理论“增生原则”582
李时珍583
理想的研究室主任583
理想实验法584
理性主义584
《历史上的科学》585
历史主义学派585
理想主义科学观58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586
“两朵乌云”和“物理学危机”586
量子力学587
量子化原子轨道理论587
逻辑和历史小统一方法588
逻辑曲线增长理论588
逻辑学派588
《伦理学理论与实践》589
罗素589
马赫590
孟德尔遗传定律590
“马太效应”590
模拟法591
穆勒的《逻辑体系》592
默顿592
牛顿力学593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593
欧几里德594
诺贝尔奖594
培根的科学分类595
波普尔595
彭加勒《科学与假设》595
普赖斯曲线596
普赖斯-纳利莫夫循环曲线596
3. 科学与理论597
前科学597
钱三强597
钱学森的科学分类598
潜因子598
潜科学机制598
人工流产伦理问题599
全民族科学教育的水平599
人工自然600
任意跨学科600
认识论的无政府状态600
社会的科学化601
社会的科学能力的物理模型602
社会的科学能力602
社会科学603
社会计划603
社会规范603
社会管理工程603
社会科学的结构604
社会赞助605
社会控制605
社会议程605
沈括606
生态伦理学606
社会指标606
生态平衡607
日本的技术论607
生态系统607
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608
生物遗传工程的伦理学问题608
生物伦理学608
实验技术装备的质量与利用率609
实验法609
实用主义科学观610
试管婴儿伦理问题610
实证主义610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611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611
适用技术611
数理逻辑611
思维科学612
斯捷芬612
斯宾塞612
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613
宋应星613
蒂洛614
太阳系原子模型614
汤浅现象614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615
天才教育615
瓦特615
微观技术经济学616
“唯生产力论”与“技术革命论”616
伪跨学科617
无形学院617
西门子617
细胞学说618
夏皮尔618
先进技术619
夏皮尔的科学实在论619
线性跨学科620
现实主义科学观620
现代归纳主义620
相对论621
相对经济效果评价公式621
《小科学,大科学》621
徐光启622
新技术革命622
学科间的相互渗透623
许可证贸易623
学会623
7. 科学组织与机构623
学术委员会624
学位624
学派624
学衔625
亚里士多德626
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分类626
演绎法627
研究传统627
医德规范627
以太漂移实验628
医学伦理学628
宇宙伦理学629
现代达尔文主义629
宇称定恒定律629
宇宙大爆炸论630
元科学630
元逻辑630
增补型跨学科631
元素周期律631
约束性跨学科631
张衡631
证明法632
证伪主义632
知识产业633
知识产权633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633
智力工程634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634
智能教育634
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635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635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636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637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637
终身教育637
综合法637
中间技术637
专利法638
主导技术638
准科学639
自然科学639
自然发生说639
祖冲之640
自然科学的结构640
A-B-X模式理论642
埃默森642
阿利特苏列尔642
四、人才、创造类条目642
奥尔波特特性论643
艾森克特性论643
奥斯本643
抱负水准644
伯乐644
贝尔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644
别斯图热夫·拉达645
才能与才能结构646
成才规律646
才能萌发646
成就需要论647
冲突理论647
创造过程647
创造性个性648
创造性教育基金会648
等价变换法649
挫折649
定势649
动机650
动机激励651
恩田彰651
ERG理论651
发散思维652
非正式团体652
非人格化652
戈登653
弗洛伊德653
个性差异654
格式塔学派654
3. 学派、组织机构654
功能固着性654
戈登法654
国际未来可能性协会655
构造学派655
赫尔656
好奇心656
归因理论656
华生657
宏观人才学与微观人才学657
怀疑感657
2. 学科与理论657
霍桑实验658
霍妮658
机能学派659
吉尔福特659
激励理论659
吉尔福特特性论660
稽核问题表法660
交叉影响矩阵法661
加尔通661
技术发明661
技术关联分析预测法661
焦点法662
精神分析学派662
角色扮演662
卡恩663
军事人才学663
卡恩及其《大过渡理论》664
科学创造665
考夫卡665
柯勒665
卡特尔特性论665
科学创造才能666
科学创造的顿悟阶段666
科学创造的验证阶段667
科学创造的潜伏阶段667
科学创造的内在自由667
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668
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定律668
科学创造的准备阶段668
科学幻想法669
科学发现669
科研集团的创造功能670
科学人才670
KJ法670
类比671
类比启发法671
里希塔672
勒温672
罗马俱乐部673
灵感673
联想673
路斯674
4. 人物674
马斯洛674
梅奥675
麦克阿瑟基金会675
麦克海尔675
MBS法675
梦想法676
美国的人才引进676
米都斯677
模型法677
目标趋同原则677
谋略677
目标树法678
奈斯比特与《大趋势》678
NBS法679
内驱力679
NM法680
波拉克681
偶然联想链法681
期望理论682
情景描述法682
情势理论682
群体意识683
情绪三因素学说683
趋势外推法683
缺点列举法683
1. 概念术语684
人才684
人才辈出规律684
人才发展分期685
人才识别与选拔685
人才管理与人才开发686
人才分类686
人才分类的朗道三角形686
人才环境687
人才流动687
人才结构687
人才培养的不比原则688
人才评价中的内外差异现象688
人才求知规律688
人才师承效应689
人才团689
人才晚成689
人才早熟690
人才银行690
人才外流690
人才自立因子691
人才自我预测691
《人的关系》691
《人的资源》692
人际关系692
人力发挥692
人类2000年国际协会692
荣格693
人群关系理论693
儒弗内尔693
认知693
瑞斯汀格694
《社会的未来》694
十进位探求矩阵法695
社会交往理论695
社会知觉695
世界未来学会696
市川龟久弥696
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696
斯金纳697
“世界秩序模型研究计划”组织697
收敛思维697
思维共振698
斯普兰格类型论698
S-O-R理论698
S-R理论698
松田米津与《信息社会》699
态度699
特性理论700
提高创造力的七个步骤700
特征列举法700
托夫勒与《第三次浪潮》701
天赋701
托尔曼702
《未来的形象》702
《未来的冲击》702
希望点列举法703
西津斯基703
文艺人才学703
《下一个25年:危机和机会》704
想像704
系统综合分析法704
心理相容原则705
心理卫生705
心理社会体系705
信息交合论706
形象思维707
形态分析法707
行为改造理论707
性格708
兴趣708
行为主义708
需要709
需要层次理论709
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710
舆论710
雅致710
晕轮效应711
5. 著作711
《预测学》711
雍克711
直觉712
《增长的极限》712
正式团体712
3. 方法713
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713
智力713
志趣相投原则714
智能互补原则714
《中国人才思想史》715
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715
专家预测法(特尔斐法)716
专才与通才716
中国人才研究会716
自我认识717
自我概念717
专利情报和文献情报分析法717
自我设计718
作风理论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