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学的力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于忠伟著 著
- 出版社: 兰台出版社
- ISBN:986623181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济学的力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15
第一章 利益与利益追求15
第一节 利益的概念15
第二节 利益的大小16
第三节 利益Ⅰ关于占有物使用量mu的函数18
第四节 不同占有物产生的利益总和的计算19
第五节 利益Ⅰ增加的讨论20
第六节 利益Ⅰ关于时间t的函数22
第七节 利益Ⅰ、占有物结化速度Vmu与不同用途占有物使用种类数n之间的关系23
第八节 利益追求23
第九节 利益向量的大小26
第十节 利益向量大小的决定因素26
第十一节 利益向量的方向28
第十二节 利益向量、利益、利益人30
第二章 利益集合中的利益与利益向量32
第一节 利益集合32
第二节 利益相关性33
第三节 利益相关系数35
第四节 利益集合L的特征参数36
第五节 正向利益相关系数与反向利益相关系数36
第六节 视在利益相关系数40
第七节 利益侵害41
第八节 利益相关性对利益侵害的抑制43
第九节 利益侵害与剥削44
第十节 利益人Mi的利益向量→Ii的分布状态45
第十一节 公共利益与公共利益向量48
第十二节 利益的层次53
第十三节 利益组织与剥削58
第十四节 阶级与阶级利益向量61
第十五节 利益向量大小的运算法则64
第三章 利益向量与生产方式66
第一节 利益向量追求生产力的发展66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67
第三节 公共利益向量与生产关系69
第四节 国家的产生71
第五节 专制政治72
第六节 民主政治及其形成条件77
第七节 法制与人治82
第八节 自然道德与强制道德86
第九节 利益约束与道德约束89
第十节 道德的兴衰92
第十一节 宗教与信仰97
第十二节 文化、科学和艺术99
第十三节 社会结构的稳态趋势103
第十四节 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105
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之二)111
第十五节 社会稳定的条件112
第十六节 革命114
第二部分119
第四章 前资本主义时代119
第一节 利益向量的产生119
第二节 原始时代末期生产关系的变革122
第三节 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124
第四节 奴隶社会早熟的商品经济和分工126
第五节 奴隶制社会的政治128
第六节 中国与古希腊、罗马奴隶制文明比较130
第七节 奴隶制社会文化、科学、艺术的特色132
第八节 奴隶制的自我毁灭135
第九节 封建制度的建立136
第十节 封建领主制下的经济动力140
第十一节 封建社会的政治140
第十二节 商品经济的重新兴起与地主制经济143
第十三节 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期147
第十四节 地主制与领主制社会政治的比较150
第十五节 中国封建朝代更迭及政局的稳定153
第十六节 孝道是自然经济下的职业道德158
第十七节 封建社会的强制道德163
第十八节 封建社会的文化、艺术的堕落165
第十九节 儒教文化与宗教文化168
第二十节 封建时代的科学理论与技术171
第二十一节 中国与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比较174
第二十二节 结语184
第五章 商品经济与经济的社会化186
第一节 最初的诱惑186
第二节 商品经济与分工的发展188
第三节 经济的社会化191
第四节 经济的社会化与伪社会化198
第五节 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社会化201
第六节 自然经济与社会化经济204
第七节 经济社会化的两个“自然”阶段205
第八节 经济社会化的运行方式209
第九节 经济社会化的动力210
第十节 经济社会化的“物质”条件212
第十一节 经济社会化的社会制度条件216
第十二节 社会化经济对其经济规模的要求218
第十三节 经济社会化对社会中利益相关系数CL、C'L的影响220
第十四节 社会化经济内部各局部的量的比例关系223
第十五节 经济社会化的宏观考察224
第十六节 等价交换的规律229
第十七节 价值规律的数学推导233
第十八节 前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中的价值规律236
第十九节 商品经济中产业结构的自发调节237
第二十节 商品经济的秘密238
第六章 资本主义经济240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开端241
第二节 劳动力的商品化242
第三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243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分布248
第五节 竞争250
第六节 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化252
第七节 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对立254
第八节 从“资本制胜”到“脑力制胜”256
第九节 资本主义劳资分配比例的变化258
第十节 关于一般商品需求曲线的研究261
第十一节 传统的经济危机的分析266
第十二节 产业危机270
第十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277
第十四节 小国的危机280
第十五节 经济动力危机282
第十六节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中的“经济”与“不经济”284
第十七节 股份制在经济社会化中的作用286
第十八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288
第十九节 资本主义的道德和文化291
第二十节 政府的经济行为294
第二十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发展上的差距295
第二十二节 日本“成功”的奥秘298
第二十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发展趋势303
第二十四节 资本主义的用人标准305
第二十五节 脑的协作时代的企业307
第三部分311
第七章 国家所有制经济311
第一节 国家所有制下的分配规律311
第二节 国家所有制经济的本质特征——“掠夺”315
第三节 国家所有制下的就业规律319
第四节 企业破产的“不可能性”320
第五节 国家所有制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工资的比较321
第六节 国家所有制下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干预322
第七节 国家所有制下的投资规律325
第八节 国家所有制下的市场规律328
第九节 国家所有制下的通货膨胀330
第十节 国家所有制下的“竞争”333
第十一节 国家所有制下的宏观经济335
第十二节 自治企业与非自治企业337
第十三节 国家所有制下经济社会化的巨大障碍341
第十四节 国家所有制经济无法进入“脑的协作”时代344
第十五节 国家所有制下的政治346
第十六节 国家所有制下的“法制”347
第十七节 道德与文化348
第十八节 国家所有制的自然发展趋势350
第十九节 承包制与租赁制的困惑353
第八章 在职职工固定分层股份所有制经济354
第一节 在职职工所有制的选择354
第二节 股份制与在职职工所有制355
第三节 强迫自治企业与完全自治企业357
第四节 在职职工所有制企业的分配规律(之一)362
第五节 在职职工所有制企业的分配规律(之二)364
第六节 分层自治企业的所有制基础369
第七节 股份分层的破坏因素及抑制措施372
第八节 分层自治企业中的不平等竞争及改善374
第九节 在职职工所有制企业中的权力制约375
第十节 在职职工所有制中的竞争377
第十一节 在职职工所有制企业的追求379
第十二节 劳动者的选择382
第十三节 在职职工所有制下的节场规律384
第十四节 在职职工所有制经济的社会化385
第十五节 企业分层自治中包含的规律386
第十六节 贷款与合股388
第十七节 国家股份390
第十八节 在职职工所有制下的宏观经济390
第十九节 在职职工所有制政府的经济职责393
第二十节 在职职工所有制下的政治396
第二十一节 在职职工所有制下的社会分层自治397
第二十二节 在职职工所有制下的道德文化、艺术402
第九章 以后的社会及社会发展的趋势406
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的内涵406
第二节 经济动力革命408
第三节 资本主义企业经济动力的改善410
第四节 人类社会的经济危机412
第五节 走向统一的世界415
第六节 人类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417
第七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极限418
第八节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419
第九节 社会制度与利益相关系数C'L、C'L的关系坐标图423
第十节 各种社会制度下经济动力优劣比较图表424
附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公理系统的错误428
附二 我们所处的时代440
附三 人美社会的精细结构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