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告别港英 两个世纪之交的两个香港之命运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告别港英 两个世纪之交的两个香港之命运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1179847.jpg)
- 倪健中,向松祚主编;周树兴,辛向阳,李文飞副主编;北京泛亚太经济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800888045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1137页
- 主题词:香港问题 一国两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告别港英 两个世纪之交的两个香港之命运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章 香港:一个世纪的传奇1
国家地理上最有价值的部分2
第一部 世纪之梦11
第1章 中国的现代化与香港的回归11
蛛丝马迹透出的信息13
两个世纪之交的两个香港17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迟滞性与香港的被割让24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香港的回归27
第2章 “强国之梦”与香港31
1949年前的中国革命与香港33
归去来兮:毛泽东与香港39
春雨滋润:周恩来与香港49
黄金血脉:陈云与香港56
第3章 香港逸事59
正朔之奉:香港的宋台与宋城60
中西合璧:港督名字趣事64
栖居时空的诗意:1997后的香港节假日一览表67
第二部 香港沧桑71
第4章 文明的撞击:1841年以前的中国和英国73
一艘商船飘出了新历史75
下跪风波: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勋爵觐见乾隆82
武力试探:1808年英军杀向澳门92
最后的“贡使”:1816年英使阿美士德来华95
第5章 鸦片战争与割让香港103
“红罂粟”与大帝国:鸦片与中英关系104
阿芙蓉战争:禁烟、鸦片战争和割让香港111
腾天九龙: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割让九龙119
第6章 展拓香港!李鸿章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25
觊觎之心,由来已久!126
野心再次萌动129
强租威海卫:展拓香港的前奏133
专条签约,香港拓界138
新界:英国的绝对真空141
第7章 米字旗下的香港:1841—1941年的港英统治147
从渔村到殖民地148
“和氏璧”的迷惑152
转口港与华人势力156
“战神”来临前后:繁荣与震荡161
第8章 太阳旗下的香港:1941—1945年日本对香港的占领167
18天战役,香港易帜168
稳定“新秩序”171
野蛮的经济掠夺175
“香港日本化”180
第9章 三十九年弹指一挥间:1945—1984年战后香港185
军政府收拾战后残局186
重建香港(香港经济、政治状况A)190
历史性转变:从转口港到工业化(香港经济、政治状况B)196
繁荣与动荡并存的60年代(香港经济、政治状况C)201
现代化多元化发展206
第10章 1984—1997年:过渡时期的香港211
巨龙羽下的明珠213
“退烧”之后的稳定217
大陆影响下的香港222
多事之秋的90年代226
第三部 东方之珠235
第11章 东方之珠的“上帝之手”:自由经济政策235
从亚当·斯密的故乡到中国的边远渔村236
全球最自由、最开放的港口244
让自由港永远自由250
第12章 “东方之珠”的活力之源:产权明确与市场竞争255
“香港模式”:“放大”的总体功能256
源头活水:明确的产权263
大市场与小政府272
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277
自由竞争,优胜劣汰291
“看得见的手”:港英政府怎样管理香港经济297
第13章 “不方之珠”的神经中枢:香港国际金融中心301
金融中心,名副其实302
万国银行,会聚香港306
金融市场,各显神通315
金融监管,维持根本327
天时地利,共创奇迹333
金融中心,经济中枢338
迈向“九七”,再创辉煌344
第14章 房地产业:香港经济的“寒暑表”349
寸土寸金之下:香港的土地管理制度352
“海市蜃楼”赚钱法:房地产业的运作和经营359
悬崖边上的肉搏战:房地产业的市场和资本结构变迁364
“泡沫”上的光环:香港房地产业的主要特征370
难兄难弟同甘共苦: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377
第15章 与房地产业同步起飞的建筑业381
新、高、快、大:香港建筑业的辉煌382
刚性需求:建筑业发达的原因及其作用387
摒弃“犬儒主义”:在竞争中前进的香港承建商391
制度与平等:宏观管理与企业经济395
第16章 “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加工贸易型制造业的成功之路401
因地制宜:香港发展工业的特殊道路403
利用优势,加速发展412
“无为”哲学:自由政策的丰碑419
回头之鹿:挑战和机遇425
第17章 动脉与枢纽:自由港的交通运输业431
货畅其流:名闻遐迩的远东国际航运中心433
高天流云:繁忙、高效的国际航空中心448
地走龙蛇:发达的陆路交通网络455
第18章 “茅庐”新景:香港的传媒、信息业463
“惊雷”不惊:信息资源开发服务机构465
文化、商品转换器:信息传输系统475
通信革命峰线: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481
速度与效率的指标:信息业发展与香港经济繁荣485
第19章 树小更招风:欣欣向荣的香港旅游业491
“天堂”并非虚幻: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兴旺的原因493
功不可没:香港旅游协会501
一石激起千重浪:旅游业的作用及前景508
第四部 一九九七515
第20章 回归!回归!回归!1945年以前收回香港的努力517
巴黎和会:为什么没提到香港问题520
希望来自“华盛顿会议”?524
威胁来自武汉国民政府529
蒋介石与丘吉尔:“伟丈夫”遇到了强硬派534
第21章 “解放香港”:共产党为什么不“解放”香港?541
抗战胜利与香港受降权542
“紫石英”号事件548
新中国诞生,唐宁街决定“承认”553
特权取消、“禁运”异化558
商议建交,发展贸易:香港问题暂时搁置562
第22章 英国人为什么先提出“香港问题”?569
试探:隔窗的困惑570
“铁娘子”的如意算盘574
天才的构想577
智慧的较量584
第23章 国际榜样:中英联合声明595
昨日香槟今日新:重大的历史时刻596
关乎港民前途:独特的历史性协议599
耻辱史的终结:伟大的历史意义604
第24章 过渡时期的香港:中央之间的摩擦与合作611
“中国是信守自己的诺言的”613
民主的创造性杰作617
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和中英土地委员会620
《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及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626
“建议”背后的货色:政制之争630
预备——筹备:顺利交接之路635
第25章 末代总督639
走马上任640
走出传统,新招频出645
“庆父不死”:中英谈判触礁的主角649
从施政报告透视彭定康内心世界653
巴斯市民何以难过?众说纷纭话港督658
第26章 回归之后“九七”之后的香港政治与经济663
港人治港:保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664
港台关系: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保持和发展668
香港应该驻军吗?672
超级商业大吵架:政治的变化与经济发展676
港人并不担忧681
第27章 社会运作规则:香港的民主与人权685
“箴规”迁变:香港的法律制度687
“精密仪器”:香港的政治制度696
“笼中之鸟”:香港的民主与人权707
民意纷纭:香港政治与社会的变迁717
“激进”还是“渐进”:香港的政制改革与政治发展726
第28章 “变色龙”:香港的国际关系战略731
“相互依存”:香港的“单向依赖”734
经济自由理论:香港对世界市场的渴求738
多元化理论:香港对国际关系的大转折745
世界一体化:香港的夙愿756
第29章 儒家资本主义之链:香港与台湾759
惺惺相惜:港台情结761
三角架构:香港、台湾与大陆的联结769
“中华经济协作系统”:香港对统一的贡献773
香港与台湾在国际地位上的合作与竞争776
第30章 货殖趋利:香港与美国785
山姆大叔的“恩赐”:香港对美国的经济依赖787
“捋老虎须”:港美贸易争拗792
明招暗算:美国以实玩虚798
多管闲事:美国的霸权嘴脸802
美国的阴招背后:干涉香港的用心806
遏制中国:美国将香港视为与台湾并用的一张王牌810
第31章 动静之观:香港与世界815
“冷战”时代的终结818
西欧贸易保护主义与香港822
习见不惊:世界经济政治新格局中的香港828
第五部 谁来经理香港837
第32章 “五十年不变”的剖析837
看邓小平的“不来神掌”838
心事沧桑心事定:一部历史性法典的产生843
“一国两制”是对抗还是互补?846
“五十年不变”与“三不变”850
不变之中有变:如果要变,只有变得更观代化了856
第33章 告别港英:造就新香港859
港英对香港的殖民统治861
评所谓“港式繁荣”与“英式神话”868
《基本法》与《英皇制诰》、《皇室训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874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新景观880
香港后过渡期此消彼长的英国因素和中国因素887
第34章 港人论港893
中英《联合声明》签订前香港各种集团对“九七”的回应895
香港各界论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902
香港杰出青年“九七”坦言907
港人对彭定康“政改方案”的回应911
香港有个强大后盾916
第35章“港人治港”919
应否让“港人治港”920
如何看待中央必要的干预927
香港90年代人才回流及其剖析933
谁来经理香港?941
香港公务员是可以依靠的力量946
从新加坡经验看“港人治港”952
第36章“众星捧月”:中外政要论香港959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对解决香港问题的卓越贡献960
邓小平的香港繁荣稳定观966
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谈香港973
英国前外相贺维论“一国两制”976
旁观者清:李光耀眼中的香港和彭定康978
国外报刊载文谈香港前景983
第37章 求同存异987
落实“一国两制”的根本关系、根本原则和根本规律989
香港如何揉合入中华民族?996
香港同胞心系祖国:从1991年大赈灾谈起1002
第38章 21世纪香港对外关系的形态1007
“大香港”概念的形成1009
“华南经济圈”中的香港1014
沿海发展战略中心的香港1018
“中国经济圈”中的香港1022
“西太平洋产业协作系统”中的香港1030
“华人经济圈”的探索及香港的作用1035
第39章 香港不能成为政治城市1039
香港的特殊地位:经济实体而非独立的政治实体1040
彼此不同的“国际化”1046
政党政治会在香港出现吗?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