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河连通 构建我国水资源调配新格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传友,陈根富著;李世顺,陈贵龙,邱景工作人员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751704199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河连通 构建我国水资源调配新格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摘要1
第1章 我国水资源及其评价9
1.1 水资源9
1.1.1 “水资源”概念与内涵9
1.1.2 我国水资源10
1.2 水资源评价14
1.2.1 人均水资源不足、可利用量偏低14
1.2.2 水资源时间分布极不均匀16
1.2.3 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平衡17
1.2.4 水资源质量受人为和环境干扰18
1.3 水能资源及其评价19
1.3.1 我国能源状况20
1.3.2 水能资源地区分布集中21
1.3.3 水能资源时空分布不均22
1.3.4 西南水能资源开发问题尤为突出23
1.4 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问题24
1.4.1 源多、质良且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条件25
1.4.2 中、印、孟三国均需径流调控手段25
1.4.3 发电是“三江”开发的最大优势27
1.4.4 哥伦比亚河开发实例27
第2章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30
2.1 利用阶段与其特点30
2.1.1 原始利用阶段30
2.1.2 初级利用阶段30
2.1.3 综合利用阶段31
2.1.4 持续利用阶段32
2.2 历史沿革及其现状32
2.2.1 历史沿革32
2.2.2 开发利用现状34
2.3 面临的形势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36
2.3.1 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华北干旱缺水严重36
2.3.2 水资源自然配置不合理、组合错位39
2.3.3 我国西北、华北水环境堪忧40
2.4 跨流域调配是不可回避的课题42
第3章 跨流域调水45
3.1 国内外跨流域调水实践46
3.1.1 国外跨流域调水实践活动46
3.1.2 国内跨流域调水实践活动53
3.2 现行南水北调工程58
3.2.1 概述58
3.2.2 东线58
3.2.3 中线60
3.2.4 西线61
3.3 大西线调水研究61
3.3.1 “怒江—洮河西线调水”方案61
3.3.2 中国西部南水北调61
3.3.3 “大西线调水”63
3.3.4 “西南水西北调”设想66
3.3.5 西线替代方案线路67
3.3.6 其他调配设想综述68
第4章 中国水资源战略总体调配格局研究71
4.1 概论71
4.2 调出区地形地质条件72
4.2.1 调出区的地形条件72
4.2.2 调出区的地质条件73
4.3 调出区水源条件74
4.3.1 “四江”流域的基本情况74
4.3.2 “四江”流域降水分析77
4.3.3 “四江”产流分析77
4.4 调水区动力条件81
4.4.1 长江干流和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动力资源81
4.4.2 雅江大拐弯水电站82
4.4.3 黄河上游大拐弯水电站84
4.4.4 风力发电85
4.5 调水总体格局设计85
4.5.1 跨流域调配的基本原则86
4.5.2 调配设计中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88
4.5.3 对现行南水北调调配格局的再思考90
4.5.4 调配格局设计96
第5章 新“四横三纵”调配格局研究100
5.1 新“四横三纵”调配格局的优势100
5.1.1 三峡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可靠、理想的水源基地100
5.1.2 三峡引水是根治渭河、黄河的重大战略措施101
5.1.3 三峡引水工程可替代一时难以实施的西线工程103
5.1.4 新“四横三纵”可为顺利完成《南水北调总体规划》目标赢得时间104
5.1.5 实施三峡引水不存在建设的制约因素,并可分期逐步完成104
5.2 “四横一纵”新中线(南水北调中线向三峡水库补水)105
5.2.1 调水目标105
5.2.2 线路选择105
5.2.3 工程布局与主要建筑物113
5.2.4 投资及经济性分析117
5.2.5 结论及建议118
5.3 “四横一纵”新西线(三峡水库引江济渭入黄小江调水)118
5.3.1 建设目标及战略意义118
5.3.2 线路选择120
5.3.3 地质条件122
5.3.4 工程布局与主要建筑物125
5.3.5 问题与思考130
5.3.6 工程投资136
5.3.7 结论与建议137
5.4 “四横一纵”新东线137
5.4.1 概论137
5.4.2 调整东线功能138
5.4.3 改进东线水源位置,降低运行成本139
5.4.4 全面恢复大运河航道139
5.4.5 发展大运河畅想140
第6章 “六横五纵”调配格局研究142
6.1 研究目的与战略意义142
6.1.1 进一步提高南水北调的水源保障143
6.1.2 降低三峡水库向中线补水带来的负面影响143
6.1.3 力争调水南北两利143
6.2 调配方案研究145
6.2.1 水源选择145
6.2.2 调配线路方案的拟定148
6.3 工程布局及主要建筑物150
6.3.1 隧洞为主的北线方案150
6.3.2 河道为主的中线方案151
6.3.3 明渠为主的南线方案151
6.4 线路方案评价152
6.4.1 地质条件152
6.4.2 建坝条件152
6.4.3 隧洞难度153
6.4.4 渠道工程154
6.4.5 工程造价155
6.4.6 推荐方案155
第7章 “七横六纵”调配格局研究157
7.1 调配目的及战略意义157
7.2 调配区水环境状况158
7.2.1 调入区水环境状况158
7.2.2 调出区水环境状况162
7.3 调配格局设计研究167
7.3.1 水源点的选择167
7.3.2 入水点选择167
7.3.3 其他调水点选择168
7.3.4 输水线路选择168
第8章 水资源调配新格局“备忘记事”185
参考文献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