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低温传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美)弗罗斯特(W. Frost)编;陈叔平,陈玉平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5031·405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41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低温传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1.1引言1
1.2编排5
1.3参考文献5
第一篇 热传导和对流传热6
第二章 热传导6
2.1引言6
2.2稳态热传导7
2.2.2一维热传导8
2.2.1固体的热导率8
2.2.3通过组合结构的热传导11
2.2.4二维和三维热传导13
2.2.5具有可变热导率的热传导17
2.2.6各向异性固体内的热传导19
2.3非稳态热传导20
2.4热传导的应用问题24
2.4.热绝缘系统25
2.4.2热渗漏38
2.4.3降温损失42
2.6符号46
2.5小结46
2.7参考文献48
第三章 向低温流体的对流传热53
3.1引言53
3.2近临界态流体物性56
3.2.1临界点的热力学56
3.2.2P-ρ-T数据——状态方程58
3.2.3热传输性质59
3.2.4量子态62
3.2.5赝物性64
3.3.1近临界区域的特性65
3.3近临界区域的传热65
3.3.2自由对流和自然对流系统中的传热69
3.3.3强迫对流系统中的传热71
3.3.4常见的几何构形对近临界态传热的影响79
3.3.5自由对流(层流)的理论研究84
3.3.6强迫对流的理论研究86
3.4符号91
3.5参考文献93
4.1引言98
4.2沸腾类型98
第四章 两相流动的术语和物理描述98
第二篇 两相现象98
4.3沸腾工况101
4.4强迫对流沸腾104
4.1.1欠热沸腾104
4.4.2饱和沸腾107
4.5两相流动的特征110
4.5.1永平管内的流型110
4.5.2直管内的流型113
4.6定义115
4.7符号116
4.8参考文献117
第五章 池内泡核沸腾119
5.1引言119
5.2起泡120
5.3强迫对流时的起始沸腾125
5.4沸腾传热可能存在的几种机理129
5.5汽泡参量132
5.6影响池内沸腾实验数据的因素138
5.6.1压力的影响139
5.6.2表面条件的影响140
5.6.3溶解气体的影响141
5.6.4滞后现象143
5.6.5加热表面的尺寸和方位144
5.6.6搅拌145
5.6.7欠热度146
5.6.8不湿润表面146
5.6.9重力场146
5.7沸腾实验数据的综合148
5.8池内沸腾传热实验数据的关系式150
5.9符号157
5.10参考文献158
6.1引言162
第六章 临界热流密度162
6.2自然对流沸腾工况下的临界热流密度163
6.2.1无限容积内的自然对流163
6.2.2有限容积内的自然对流192
6.2.3小结192
6.3强迫对流沸腾工况下的临界热流密度193
6.4符号196
6.5参考文献197
第七章 膜态沸腾200
7.1引言200
7.2深冷剂膜态沸腾的实验数据201
7.2.1氢的实验数据201
7.2.2氦1的实验数据203
7.2.3氮的实验数据205
7.2.4其它深冷剂膜态沸腾的实验数据208
7.3膜态沸腾传热的计算公式211
7.4关系式与实验数据的比较216
7.5符号218
7.6参考文献219
第八章 膜态沸腾最低热流密度223
8.1引言223
8.2池内沸腾223
8.3强迫对流沸腾225
8.4符号226
8.5参考文献227
第九章 深冷表面上的汽-液冷凝228
9.1引言228
9.2基础研究229
9.3实验结果233
9.4符号237
9.5参考文献237
第十章 汽-固冷凝239
10.1结霜239
10.2.1质量平衡242
10.2冷凝时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242
10.2.2能量平衡246
10.3深冷沉积物的物性251
10.3.1潜热251
10.3.2比热容252
10.3.3热导率253
10.3.4俘获系数253
10.3.5密度253
10.4符号254
10.5参考文献254
11.2压降256
第十一章 深冷剂液-汽混合物的压降和可压缩流256
11.1引言256
11.2.1稳态两相流方程257
11.2.2环状流模型259
11.2.3均匀流模型263
11.2.4深冷剂的压降实验数据264
11.3压力波的传播269
11.3.1泡状流270
11.3.2分层流、环状流和雾状流271
11.3.3块状流271
11.4临界流274
11.4.1进口为两相混合物或饱和汽的情况275
11.4.2进口为饱和液体或欠热液体的情况281
11.5小结288
11.6符号288
117参考文献289
第十二章 两相流的强迫对流传热292
12.1引言292
12.2部分泡核沸腾(欠热泡核沸腾)293
12.3充展泡核沸腾295
12.4过渡沸腾298
12.5稳定膜态沸腾298
12.6向两相氦的强迫对流传热306
12.7结论性意见307
12.8符号309
12.9参考文献310
第十三章 沸腾和两相排放时的瞬态工况312
13.1引言312
13.2瞬态沸腾312
13.3外加波动314
13.4骤冷实验318
13.5两相流中和排放时的瞬态工况322
13.5.1单相排放324
13.5.2两相排放325
13.6小结337
13.7符号338
13.8参考文献339
第三篇 辐射和氦Ⅱ热传输343
第十四章 表面的辐射特性343
14.1引言343
14.2固化层厚度的影响345
14.3波长的影响348
1.4固相结构特性的影响352
14.5理论推导354
14.6应用357
14.7参考文献359
第十五章 液氦Ⅱ内的热传输360
15.1引言360
15.2液氦Ⅱ的特性360
15.2.1卡皮查热导364
15.2.2当△T~T时的卡皮查热导369
15.3临界热流密度373
15.4膜态沸腾382
15.5符号393
15.6参考文献393
索引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