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半导体集成电路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上海无线电十九厂,复旦大学四一工厂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71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半导体集成电路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一章半导体集成电路一般介绍1
1-1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是发展我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指路明灯1
5-5-1氧化层厚度的测量(166) 5-5-2扩散深度的测量(169) 5-5-3
1-2集成电路的发展与种类4
1-2-1电子元件制造技术中的新变革(4) 1-2-2集成电路的三种类型(6) 1-2-3集成电路的应用和发展9
1-3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制造方法10
1-3-1 p-n结隔离的工艺流程(12) 1-3-2介质隔离的工艺流程16
1-3-3两种隔离方法的比较(18) 1-3-4其他隔离方法介绍19
第二章 半导体的电阻率、寿命和位错22
2-1半导体导电性的特点23
2-1-1电阻率、电导率和迁移率(23) 2-1-2半导体电阻率的特点24
2-2半导体为什么能导电25
2-2-1锗、硅的晶体结构(25) 2-2-2本征激发和导电电子26
2-2-3空穴的导电作用(28) 2-2-4能带图(29) 2-2-5本征激发的载流子浓度31
2-3杂质对半导体导电本领的影响32
2-3-1施主杂质和n型半导体(33) 2-3-2受主杂质和p型半导体34
2-3-3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35) 2-3-4杂质的补偿作用36
2-4半导体的电阻率38
2-4-1半导体的电阻率公式和纯净半导体的电阻率(38)2-4-2电阻率和杂质浓度的关系(39) 2-4-3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41
2-5非平衡载流子及其寿命43
2-5-1什么是非平衡载流子(44) 2-5-2寿命和复合45
2-5-3复合中心的作用(47) 2-5-4掺金对寿命的影响48
2-6位错和位错密度50
2-6-1什么是位错(50)2-6-2位错的观测和晶向52
第三章p-n结55
3-1 p-n结的整流特性55
3-1-1 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55)3-1-2 p-n结势垒的形成58
3-1-3 p-n结的能带是弯曲的(61) 3-1-4正向电流为什么比较大62
3-1-5反向电流为什么很小(65)3-1-6正反向电流公式66
3-1-7反向漏电流大是什么原因(69) 3-1-8 p-n结在集成电路中的隔离作用70
3-2 p-n结电容71
3-2-1电容对p-n结整流特性的影响(71) 3-2-2 p-n结电容的来源(72)3-2-3怎样计算p-n结电容(74)3-2-4 p-n结的杂质分布,突变结和缓变结(75) 3-2-5突变结的势垒电容公式(77) 3-2-6缓变结的势垒电容公式79
3-3 p-n结击穿81
3-3-1什么是击穿现象(81) 3-3-2引起击穿的原因(82) 3-3-3怎样计算击穿电压(84) 3-3-4不够理想的击穿特性86
第四章 晶体管原理和特性88
4-1晶体管的结构89
4-1-1硅平面管的管芯结构(89) 4-1-2单块电路晶体管的特点90
4-1-3平面管中的杂质分布92
4-2晶体管的放大作用93
4-2-1从p-n结到n-p-n矛盾的转化(93)4-2-2电流放大系数95
4-2-3电压和功率的放大作用97
4-3晶体管的放大原理99
4-3-1晶体管的能带图和载流子分布(99) 4-3-2电流是怎么传输的(101) 4-3-3发射效率和基区输运系数(103) 4-3-4表面复合和势垒复合的影响(104) 4-3-5怎样提高α(105) 4-3-6共发射极接法的电流传输过程(106) 4-3-7晶体管的反向工作107
4-4晶体管的直流特性108
4-4-1共基极和共发射极接法的输出特性曲线(108)4-4-2反向截止电流(110) 4-4-3表面沟道效应引起的e、c漏电(112) 4-4-4击穿电压(113)4-4-5势垒穿通(115) 4-4-6实际观察到的特性曲线116
4-5晶体管的电流特性117
4-5-1大电流密度时β下降(122)4-5-2基极电阻的自偏压效应124
第五章氧化扩散工艺127
5-1一个典型集成电路的氧化扩散工艺流程128
5-1-1预氧化(隐埋氧化)(128) 5-1-2隐埋扩散(129) 5-1-3隔离氧化(130)5-1-4隔离扩散(130)5-1-5基区氧化(亦称一次氧化,并同时金扩散)(131)5-1-6基区扩散(同时二次氧化)(132)5-1-7发射区扩散(133) 5-1-8三次氧化(引线孔氧化)133
5-2扩散原理134
5-2-1杂质的扩散,扩散系数,扩散层中杂质的分布(134) 5-2-2扩散深度(137) 5-2-3表面浓度的控制——两种表面源的扩散138
5-2-4扩散层薄层电阻(143) 5-2-5扩散杂质和扩散温度的选择146
5-2-6扩散杂质浓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148) 5-2-7金扩散148
5-3扩散方法150
5-3-1箱法扩散(151) 5-3-2液态源扩散(152) 5-3-3固-固扩散(156) 5-3-4固态氮化硼扩散158
5-4氧化原理及氧化方法159
5-4-1热生长氧化层的原理和方法(159) 5-4-2热分解淀积氧化层的原理和方法(162) 5-4-3氧化层对杂质的掩蔽作用164
5-5氧化层及扩散层性质的测定166
四探针法测量扩散层的薄层电阻(170) 5-5-4扩散结伏安特性的测量173
5-6氧化扩散系统设备175
5-6-1扩散(氧化)炉(175) 5-6-2扩散炉温度控制系统177
5-7工艺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78
5-7-1隐埋扩散中的一些问题(179) 5-7-2隔离扩散中的一些问题(180) 5-7-3基区扩散中的一些问题(184)5-7-4发射区扩散中的一些问题(187) 5-7-5氧化层的一些问题189
第六章 光刻工艺191
6-1光刻工艺简单介绍191
6-2光刻工艺的操作过程193
6-2-1涂胶(194) 6-2-2前烘(196) 6-2-3曝光(196) 6-2-4显影(197) 6-2-5坚膜(198) 6-2-6腐蚀(198) 6-2-7去胶及检查200
6-3光刻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0
6-3-1浮胶(201) 6-3-2钻蚀(201) 6-3-3针孔(202) 6-3-4小岛(203) 6-3-5毛刺(204) 6-3-6锯齿204
6-4光致抗蚀剂(感光胶)的性能205
6-4-1光致抗蚀剂的成分及性质(205) 6-4-2正性抗蚀剂207
6-5光刻设备及光刻精度208
6-5-1接触曝光法的光刻设备介绍(208) 6-5-2接触曝光法的光刻精度209
6-6其他光刻方法介绍210
6-6-1投影曝光的光刻方法(210)6-6-2电子束曝光的光刻方法211
第七章 外延工艺214
7-1外延方法和原理215
7-1-1外延的操作工艺(215) 7-1-2外延层电阻率和厚度的控制219
7-1-3硅外延生长的设备(222) 7-1-4外延生长原理和层错的形成226
7-2外延层的鉴定230
7-2-1外延层电阻率的测量(230) 7-2-2外延层厚度的测量232
7-2-3层错密度及位错密度的测量233
7-3外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33
7-3-1外延层的表面缺陷(233) 7-3-2外延中的氧化和图形畸变问题(237) 7-3-3外延层质量改进办法238
7-4介质隔离中的外延技术241
7-4-1隔离槽的腐蚀和槽深测量(242) 7-4-2氧化层的生长243
7-4-3多晶硅的生长245
第八章 电极引线工艺248
8-1真空镀膜及合金化248
8-1-1真空镀膜(249) 8-1-2真空镀膜机的简单介绍250
8-1-3真空镀膜工艺(252) 8-1-4合金化(254) 8-1-5加热器的制备257
8-2焊接工艺258
8-2-1热压焊接法(259) 8-2-2热压焊接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261
8-2-3超声波焊接(264) 8-2-4平面焊接(面键合)(264) 8-2-5梁式引线工艺265
第九章制版工艺270
9-1集成电路的制版工艺272
9-1-1制备原图(272) 9-1-2初缩(273) 9-1-3精缩(分步重复缩小)(275) 9-1-4复印(279) 9-1-5铬版的制备和复制280
9-2制版工艺中的光学原理282
9-2-1成像原理以及如何确定尺寸(282) 9-2-2镜头的相对孔径及分辨率(285) 9-2-3镜头的有效视场(287) 9-2-4镜头的景深288
9-2-5在制版工艺中如何选取镜头289
9-3照相感光材料的制备290
9-3-1制版工艺对照相感光材料的要求(290) 9-3-2照相感光材料的组成和制备(292) 9-3--3影响感光材料特性的因素297
9-4照相感光版拍摄后的化学处理299
9-4-1显影(299) 9-4-2定影(304) 9-4-3加厚和减薄306
9-4-4反转显影307
第十章硅片的切割、研磨和抛光309
10-1硅片的切割309
10-1-1定向(309) 10-1-2切片310
10-2硅片的研磨312
10-3硅片的抛光313
10-2-1粗磨(312) 10-2-2细磨313
10-3-1机械抛光(313) 10-3-2化学机械抛光315
10-4介质隔离集成电路的研磨317
第十一章去离子水制备工艺319
11-1集成电路制造中的用水319
11-1-1集成电路生产对水质的要求(319) 11-1-2水的纯度及测量(320) 11-1-3水的酸度及其测量321
11-2去离子水的制备322
11-2-1制备原理(322) 11-2-2水的纯化(324) 11-2-3失效树脂的再生325
11-3-1树脂的选用和性能(328) 11-3-2树脂用量和设备大小的估算328
11-3树脂和设备328
附录一硅的主要物理性质333
附录二 常用金属和合金的主要物理性质及腐蚀剂334
附录三 常用单位换算表336
附录四 铂-铂(90%)铑(10%)热电偶的温度-毫伏当量表338
附录五 常用器皿的清洁处理341
附录六 安全生产知识342
附录七 TXU型温度控制仪线路图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