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播音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播音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1159914.jpg)
- 张颂主编;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学术委员会《中国播音学》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043404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96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5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播音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1
绪论1
第一编 导论1
第一章 中国播音学研究的意义、对象和方法2
第一节 研究和建立中国播音学的意义2
第二节 中国播音学研究的对象3
第三节 中国播音学研究的方法4
第二章 播音发展概说7
第一节 延安陕北时期的播音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播音17
第一节 播音的性质24
第三章 播音的性质和创作特征24
第二节 播音创作的特征26
第四章 播音创作的分类29
第一节 播音分类的意义和原则29
第二节 播音创作的分类30
第三节 几种主要播音文体和语言表达样式的特征31
第五章 播音创作的方法和原则34
第一节 播音创作的方法34
第二节 播音创作的原则35
第六章 播音员的素质、修养和播音风格38
第一节 播音员的素质和修养38
第二节 播音风格43
第二编 发音56
第一节 发音的生理基础57
第七章 发音总论57
第二节 发音的心理过程59
第三节 语音的物理分析61
第四节 播音的发音特点63
第五节 播音员的发音训练66
第八章 字音准确的基础——声母68
第一节 辅音的特点69
第二节 声母发音条件69
第三节 声母的分类71
第四节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73
第五节 运用中的问题79
第九章 字音响亮的关键——韵母82
第一节 单元音韵母82
第二节 复元音韵母89
第三节 复合鼻尾音韵母92
第十章 字音抑扬的核心——声调97
第一节 声调和声调作用97
第二节 调值和调类99
第三节 声调的方言差异及把握101
第十一章 语言流动的表征——音变104
第一节 轻声104
第二节 变调106
第三节 儿化107
第四节 语气词“啊”的变化108
第五节 词的轻重格式109
第十二章 口腔控制与吐字归音110
第一节 播音吐字的基本要求110
第二节 播音吐字的口腔控制112
第三节 吐字归音114
第四节 播音吐字的训练117
第十三章 呼吸原理与气息控制119
第一节 呼吸器官与呼吸原理119
第二节 播音的气息控制训练122
第十四章 制声原理与喉部控制127
第一节 喉的解剖与喉的发育127
第二节 嗓音产生的机理133
第三节 嗓音训练规程与使用要领136
第十五章 播音的共鸣控制141
第一节 共鸣器官及其作用141
第二节 播音共鸣的特点144
第三节 播音共鸣的调节146
第四节 共鸣与语音150
第五节 共鸣与呼吸控制、喉头声带控制、口腔控制152
第十六章 声音弹性154
第一节 声音弹性的含义和作用154
第二节 声音弹性的获得156
第三节 声音弹性的主要类型和训练方法159
第三编 创作163
第十七章 正确创作道路164
第一节 正确创作道路的重要性164
第二节 正确创作道路的规定性165
第三节 正确创作道路的实践性170
第十八章 播音语言特点的认识与把握173
第一节 播音语言的特点173
第二节 “三性”、“三感”的关系177
第十九章 准备稿件179
第一节 备稿的重要意义179
第二节 备稿的特点182
第三节 备稿的要求184
第四节 备稿的基础186
第五节 备稿的方法187
第二十章 播音创作中的感受198
第一节 感知觉与播音感受198
第二节 表层感触的物理场——具体感受的定位选择202
第三节 中层感入的心理场——整体感受的导向选择204
第四节 深层感悟的审美场——独特感受的价值选择207
第一节 情感的特征210
第二十一章 情感的引发与聚积210
第二节 情感在播音工作中的动力作用211
第三节 情感的引发过程212
第四节 情感的强化过程215
第五节 情感的触发过程216
第二十二章 内在语的开掘与分类218
第一节 内在语的含义218
第二节 内在语的作用221
第三节 内在语的分类223
第四节 内在语的最优化232
第二十三章 想象的特点与运用235
第一节 想象的作用235
第二节 想象的特点236
第三节 想象的运用240
第一节 对象感是沟通的手段243
第二十四章 传者与受众间的沟通243
第二节 获得对象感的途径245
第三节 传受间的沟通样式248
第四节 对象感的把握250
第二十五章 话筒前状态及其调整252
第一节 话筒前状态的重要性252
第二节 不正确的话筒前状态及其调整254
第三节 正确的话筒前状态256
第四节 播音员意志品质的培养258
第四编 表达260
第二十六章 播音表达规律概说261
第一节 思维反应律261
第二节 词语感受律263
第三节 对比推进律264
第四节 情声和谐律264
第五节 呼吸自如律265
第六节 自我调检律266
第二十七章 口语表达训练概说268
第一节 口语训练是播音员的必修课268
第二节 口语表达的特点及口语表达的过程269
第三节 口语表达基础训练271
第四节 口语表达方式训练273
第五节 口头问答训练275
第二十八章 停连278
第一节 停连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278
第二节 停连的位置和时间279
第三节 停连的分类280
第四节 常见的停连处理方式284
第二十九章 重音287
第一节 重音的概念287
第二节 语句重音的位置288
第三节 重音的表达方法292
第三十章 语气294
第一节 语气的概念294
第二节 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298
第三节 语气的逻辑意味和交流意味302
第四节 语气的声音形式304
第五节 克服“固定腔调”309
第三十一章 节奏312
第一节 节奏的概念312
第二节 节奏的作用及其成因317
第三节 节奏的类型320
第四节 节奏的转换方法323
第五节 节奏的运用与控制328
第五编 业务332
第三十二章 新闻播音333
第一节 重大的责任,光荣的使命333
第二节 新闻播音的特点和优势334
第三节 “用事实说话”和真实感336
第四节 “用事实说话”和播音员的态度339
第五节 历史 新闻 新鲜感342
第三十三章 评论播音347
第一节 评论播音的研究范围347
第二节 保证评论播音质量的基础和前提349
第三节 评论播音必须观点鲜明351
第四节 评论播音必须逻辑严密354
第五节 评论播音要以理服人356
第六节 美学修养、主持人的议论及其他359
第三十四章 通讯播音362
第一节 通讯播音语境362
第二节 通讯播音语言特点364
第三节 通讯播音的思想性366
第四节 通讯播音的逻辑性370
第五节 通讯播音的生动性374
第六节 通讯播音的技巧性380
第七节 各类通讯播音要领387
第三十五章 文艺播音394
第一节 文艺广播稿件的循环准备过程394
第二节 文艺播音的主要思维形式397
第三节 文艺播音的语言魅力402
第四节 文艺播音的创作境界412
第三十六章 电视新闻播音415
第一节 电视新闻播音与规范化播音——概念415
第二节 电视播音员在传播过程中的位置——一个模型416
第三节 语言符号的传播417
第四节 类语言符号的传播418
第五节 非语言符号的传播419
第六节 向高境界追求420
第三十七章 电视纪录片解说422
第一节 电视纪录片界定与内涵422
第二节 电视纪录片的声画要素及关系423
——多维性、相关性、主导性423
——全方位、整体感、具体性426
第三节 电视纪录片解说备稿的特点426
第四节 电视纪录片解说再创造的心理特征428
——多向性、综合化、效应感428
第五节 电视纪录片解说与他元素的相合把握431
——相依性、参照性、和谐感431
第六节 电视纪录片解说的表达特性437
——生活化、丰富性、多重性437
第三十八章 电视播音员的屏幕形象440
第一节 电视播音员屏幕形象概说440
第二节 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的关系441
第三节 外在形象的要求442
第四节 外形修饰的重要性445
第一节 主持人节目播音界定449
第三十九章 节目主持艺术449
第二节 节目主持的特点453
第三节 主持人节目传播的基本形式458
第四节 主持人节目播音的表现特征459
第五节 主持节目的能力对播音的作用462
第六节 主持人节目播音的语言特点467
第七节 有声语言创作原则469
第八节 主持人语言能力的形成474
第九节 节目主持技巧479
第四十章 体育解说艺术487
第一节 当好体育爱好者的耳目487
第二节 全身心地投入490
第三节 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493
后记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