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西方经济学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西方经济学说](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1152542.jpg)
- 丁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35360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553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5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西方经济学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序/陈岱孙1
第一章 凯恩斯经济学1
第一节 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与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1
一、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1
二、凯恩斯经济学的特征2
三、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4
第二节 就业理论6
一、充分就业的含义6
二、有效需求原理7
前言9
三、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原因9
第三节 工资理论与货币、物价理治16
一、工资理论16
二、货币与物价理论18
第四节 经济周期理论24
一、经济循环运动的原因24
二、投资乘数理论27
三、利自理论30
第五节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34
一、对经济运行的国家干预和调节34
二、财政政策35
三、货币政策37
二、制度创新理论的新发展37
四、对外贸易政策38
第二章 美国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发展41
第一节 美国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初步发展41
一、汉森对凯恩斯经济学的传播与发展41
二、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的形成45
三、要素禀赋理论46
第二节 新古典综合派前期的主要理论模型48
一、希克斯—汉森模型49
二、三种市场的均衡及其调整54
一、总需求曲线58
第三节 收入—价格模型58
二、总供给曲线59
三、总供给—总需求模型64
第四节 新凯恩斯主义67
一、新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和特点67
二、商品价格粘性的分析69
三、劳动工资粘性的分析71
四、资本供给限额的分析73
五、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含义74
六、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实践与“克林顿经济学”75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81
一、新剑桥学派的兴起背景和理论渊源81
第一节 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和形成81
二、新剑桥学派的形成88
第二节 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90
一、商品价值理论90
二、收入分配理论97
三、经济增长理论101
第三节 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106
一、经济病症106
二、政策目标108
三、政策主张109
第四章 货币学派111
第一节 货币主义的产生111
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思想渊源113
第二节 现代货币数量论113
二、现代货币数量论模型116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区别117
四、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区别118
第三节 名义收入货币理沦119
一、简单的共同模型119
二、名义收入货币理论模式121
三、名义收入的动态调整过程122
四、名义收入变动的时滞125
第四节 通货膨胀理论126
第五节 货币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128
一、主张经济自由128
二、提倡“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130
四、提倡实行负所得税制131
三、提倡收入指数化131
五、提倡实行浮动汇率制132
第五章 理性预期学派135
第一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形成135
一、预期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135
二、理性预期概念的提出及其核心思想143
第二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理论145
一、经济周期的预期决定说145
二、不变性定理150
三、李嘉图等价定理154
第三节 理性预期理论的政策含义158
一、通货膨胀政策无效论和微观经济政策有效论158
二、紧缩政策的无就业和产量成本论160
三、信誉重于规则的经济政策说161
第六章 供给学派165
第一节 供给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165
第二节 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主张167
一、减税是最重要的刺激供给的手段167
二、反对国家干预,减少限制性的规章条例171
三、削减政府支出,保持预算平衡172
四、紧缩货币,恢复金本位制173
第三节 供给学派的政策实践及其后果174
一、80年代美国的税制改革实践175
二、取消规章制度的若干措施177
三、削减社会福利开支178
四、80年代改革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影响179
五、供给学派的政策后果180
第一节 弗莱堡学派的形成与发展185
一、弗莱堡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185
第七章 弗莱堡学派185
二、弗莱堡学派的形成187
第二节 欧根的理想类型与经济秩序思想191
第三节 弗莱堡学派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195
一、“社会市场经济”的由来195
二、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196
第四节 弗莱堡学派的政策主张与德国的经济实践200
一、有限调节的社会市场经济200
二、全面调节的社会市场经济202
第八章 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209
第一节 哈耶克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209
一、消费者主权论211
第二节 哈耶克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211
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213
三、“货币非国有化”的政策主张215
第三节 哈耶克的平等观与理想社会216
一、哈耶克的平等观216
二、哈耶克的理想社会218
三、计划经济是“通向奴役的道路”223
第四节 关于国际关系的学说224
第九章 公共选择学派229
第一节 公共选择学派的产生及其理论渊源229
一、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229
二、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渊源231
三、公共选择学派的方法论234
第二节 政治市场与公共选择235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235
二、“搭便车”与政治市场236
三、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上个人选择的比较237
四、公共选择的意义239
第三节 公共选择规则240
一、投票规则的种类241
二、最优规则的选择245
三、投票反论与布莱克定理246
第四节 政府一政治活动失败与相应对策249
一、政府一政治活动失败论249
二、防止政府活动失败的对策254
第十章 新制度主义259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的思想渊源与基本特征259
一、新制度主义的思想渊源与形成259
二、新旧制度主义的相似与差异260
三、新制度主义的特征262
第二节 加尔布雷思的主要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266
一、权力转移论与企业目标的变化267
二、二元体系理论与新社会主义270
三、社会统制与国民经济计划化274
一、循环积累因果原理279
第三节 谬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原理”279
二、社会改革理论281
第四节 国际经济二元结构理论与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283
一、国际经济二元结构学说283
二、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对策285
第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289
第一节 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289
一、交易费用理论290
二、企业理论292
三、产权理论295
四、科斯经济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性301
第二节 诺斯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理论306
一、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307
二、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310
三、意识形态理论312
第三节 斯蒂格勒的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理论316
一、产业组织理论316
二、信息经济学319
三、政府管制理论321
第十二章 瑞典学派325
第一节 瑞典学派的形成与发展325
一、瑞典学派的形成325
二、瑞典学派的发展326
第二节 瑞典学派的研究方法327
一、一般均衡分析327
三、动态分析方法328
二、总量分析方法328
第三节 国际贸易理论332
一、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332
二、赫克歇尔—奥林理论模式334
第四节 小国开放经济模型336
第五节 社会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理论339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含义340
二、当代经济制度的几种模式341
三、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制度343
第六节 战后瑞典的混合经济实践347
一、瑞典混合经济实践的前提条件347
二、混合经济实践的政策目标348
三、混合经济实践的发展阶段349
四、混合经济实践的后果350
第十三章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353
第一节 创新理论的形成353
一、创新理论的产生353
二、创新理论的渊源355
第二节 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356
一、创新的含义356
二、实现“创新”的条件:企业家和银行贷款357
三、创新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359
四、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前途363
第三节 创新理论的新发展367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新发展367
第十四章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381
第一节 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形成381
一、经济成长阶段论的提出381
二、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发展383
第二节 经济成长阶段论的主要内容384
一、关于传统社会384
二、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385
三、“起飞”阶段387
四、向成熟推进阶段391
五、高额群众消费阶段394
六、追求生活质量阶段395
第十五章 增长经济学402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402
二、增长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402
第一节 增长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402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模型405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405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407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409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412
一、西蒙·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412
二、肯德里克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415
三、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416
第四节 反经济增长论419
一、经济增长极限论419
三、经济增长怀疑理论423
二、经济增长的社会限制论423
第五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424
一、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425
二、卢卡斯新经济增长理论426
三、斯科特新经济增长理论427
第十六章 发展经济学429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429
一、发展经济学的形成429
二、发展经济学的演变434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流派437
一、新古典主义442
二、结构主义442
三、激进主义445
第十七章 国际经济学451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451
一、比较成本—利益理论451
二、贸易保护理论456
四、现代贸易理论465
五、贸易政策选择474
第二节 国际金融理论476
一、国际收支调整理论476
二、汇率决定理论482
第十八章 福利经济学489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及理论基础489
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489
二、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491
第二节 旧福利经济学493
一、旧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493
二、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494
第三节 新福利经济学496
一、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496
二、新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497
三、补偿原则理论502
四、社会福利函数理论505
第四节 新福利经济学的新发展509
一、次优理论510
二、相对福利理论512
三、公平和效率513
四、外生经济和不经济517
五、福利国家理论519
第十九章 比较经济学524
第一节 比较经济学的产生524
第二节 比较经济学的发展529
一、由“主义分析”转向“结构分析”529
二、经济体制的性质和功能531
三、经济体制模式的分类534
四、经济体制绩效的衡量538
五、经济体制的变动趋势547
第三节 比较经济学的最新演变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