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体机能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体机能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0118835.jpg)
- 俞月萍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13340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01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人体-机能(生物)-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体机能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1
第一章 人体机能学概述1
第一节 人体机能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1
第二节 人体机能学与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的关系2
第二章 人体机能的调节和控制4
第一节 人体与环境4
第二节 人体机能的调节5
第三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6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8
第一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8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3
第三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17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20
第四章 疾病概论30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30
第二节 病因学31
第三节 发病学33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35
第五章 药物治疗学基础37
第一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37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44
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50
第二篇 血液与造血系统54
第一章 血液生理54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54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57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63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68
第二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2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72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72
第三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73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74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功能代谢变化和临床表现75
第六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78
第三章 影响血液与造血系统的药物80
第一节 促凝血药80
第二节 抗凝血药82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和抗血小板药84
第四节 抗贫血药86
第五节 血容量扩充药88
第三篇 循环系统90
第一章 循环系统生理90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90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97
第三节 血管生理103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12
第五节 心、肺、脑循环的特点119
第二章 休克123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123
第二节 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125
第三节 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130
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131
第三章 心力衰竭133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分类133
第二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135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136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38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140
第四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141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141
第二节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146
第三节 抗心绞痛药151
第四节 调血脂药154
第五节 抗高血压药156
第四篇 呼吸系统163
第一章 呼吸系统生理163
第一节 肺通气164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169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72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175
第二章 缺氧179
第一节 概述179
第二节 常用的缺氧指标179
第三节 缺氧的原因和发病机制180
第四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182
第五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185
第六节 氧疗和氧中毒185
第三章 呼吸衰竭187
第一节 概述187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87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主要机能和代谢变化189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191
第四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192
第一节 镇咳药192
第二节 祛痰药193
第三节 平喘药195
第五篇 消化系统199
第一章 消化系统生理199
第一节 消化道的功能概述199
第二节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201
第三节 食物在胃中的消化203
第四节 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206
第五节 食物在结肠中的消化213
第六节 排便214
第七节 消化、吸收功能的调节215
第二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225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225
第二节 消化功能调节药228
第六篇 能量代谢、体温与发热233
第一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233
第一节 能量代谢233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240
第二章 发热248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248
第二节 发热的发病机制249
第三节 发热的临床表现及热代谢特点251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特点251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和处理原则253
第七篇 泌尿系统254
第一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254
第一节 肾血液循环的特征254
第二节 尿生成过程255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266
第四节 尿的排放269
第二章 肾功能不全271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不全271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274
第三节 尿毒症278
第三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282
第一节 利尿药282
第二节 脱水药285
第八篇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287
第一章 水、电解质代谢287
第一节 正常水、钠代谢287
第二节 水、钠代谢障碍289
第三节 钾代谢障碍295
第二章 酸碱平衡302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302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变化的指标及其含义305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306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313
第九篇 感觉器官315
第一章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315
第一节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315
第二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315
第二章 眼的视觉功能317
第一节 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317
第二节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320
第三节 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323
第三章 耳的听觉功能325
第一节 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325
第二节 内耳的感音功能326
第三节 与听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328
第四章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330
第一节 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和适宜刺激330
第二节 前庭反应332
第五章 其他感受器的功能334
第一节 嗅觉器官334
第二节 味觉器官334
第十篇 神经系统335
第一章 神经系统生理335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335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337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345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349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及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357
第六节 脑电活动与觉醒和睡眠362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365
第二章 肝性脑病369
第一节 概述369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病因及分类369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370
第四节 肝性脑病的诱因374
第五节 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374
第三章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376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376
第二节 拟胆碱药377
第三节 抗胆碱药380
第四节 拟肾上腺素药384
第五节 抗肾上腺素药388
第六节 局部麻醉药392
第七节 镇静催眠药394
第八节 中枢兴奋药398
第九节 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400
第十节 抗帕金森病药403
第十一节 抗精神失常药405
第十二节 镇痛药410
第十三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413
第十一篇 内分泌系统418
第一章 内分泌系统生理418
第一节 概述418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421
第三节 甲状腺424
第四节 肾上腺427
第五节 胰岛429
第六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430
第七节 其他内分泌431
第二章 内分泌系统药物433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433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437
第三节 降血糖药440
第四节 组胺与抗组胺药444
第十二篇 生殖系统446
第一章 生殖生理446
第一节 男性生殖446
第二节 女性生殖448
第三节 妊娠与避孕451
第二章 影响生殖系统的药物454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与抑制药454
第二节 避孕药456
第十三篇 化学治疗药458
第一章 抗菌药物概述458
第二章 抗生素461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461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466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467
第四节 四环素类、氯霉素和其他抗生素469
第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474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474
第二节 磺胺类药476
第三节 其他合成抗菌药478
第四章 抗结核病药479
第一节 常用抗结核病药479
第二节 抗结核病药的临床应用原则481
第五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482
第一节 抗真菌药482
第二节 抗病毒药483
第六章 抗寄生虫病药485
第一节 抗疟药485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与抗滴虫病药488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与抗丝虫病药490
第四节 抗肠道蠕虫病药491
第七章 抗恶性肿瘤药493
第一节 概述493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496
第三节 抗恶性肿瘤药临床用药原则500
参考文献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