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史简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革命史简编
  • 姜华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11263·010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革命史简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清王朝的衰落1

列强的入侵3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2

中外反动势力的结合15

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和主要矛盾18

探索近代中国的出路19

第一讲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25

一、辛亥革命的准备25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25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7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29

武装起义的发动33

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36

武昌起义的胜利36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38

临时政府的施政纲领40

三、革命成果的丧失42

袁世凯窃夺政权4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6

第二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9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49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49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彻底破产5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52

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52

新文化运动的掀起54

中国人民的新觉醒56

三、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57

五四运动的爆发57

五四运动的胜利59

五四运动的意义61

四、中国共产党的创立6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62

马克思主义者同各种思潮的论战65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67

新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69

一、军阀混战的政治局面74

直系军阀统治的建立74

第三讲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兴起74

挽救时局的改良主义主张76

二、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79

工农运动的高涨79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发起82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84

三、大革命的蓬勃兴起87

黄埔学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建立87

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89

国民会议运动的开展90

大革命高潮的到来91

第四讲 北伐战争及其失败96

一、北伐前夕的国内形势96

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96

国民党右派的发难99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102

二、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103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03

工农运动迅猛发展106

三、大革命的失败109

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109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11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115

第五讲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118

一、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118

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建立118

新军阀之间的混战121

国民党政府的内政外交122

国民党统治初期的社会经济126

二、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131

“八一”南昌起义131

秋收起义132

广州起义134

三、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和活动135

“第三党”的“平民革命”135

“改组派”的改良主义运动138

四、共产党农村红色政权的发展139

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39

土地革命斗争的深入144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146

红军反“围剿”的胜利150

一、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150

第六讲 “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150

红军基本作战原则的形成152

二、国民党政权的稳定154

独裁专制的加强154

官僚垄断资本的发家156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15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157

红军在反“围剿”中壮大158

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成就159

四、红军长征的胜利162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62

三支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163

国民党对左翼文化运动的“围剿”166

五、国统区反文化“围剿”的斗争166

左翼文化运动的功绩168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和形成171

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171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的侵略171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174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酝酿177

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立177

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的变化181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84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84

实现国共合作的两党谈判18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190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194

“七七”卢沟桥事变194

第八讲 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兴起194

“八一三”上海抗战197

二、国共合作共同抗战199

全国抗战部署及其纲领199

正面战场的抗敌201

敌后战场的开辟206

三、持久抗战战略方针的确立209

“亡国论”、“速胜论”的出现209

毛泽东论抗战的战略方针210

第九讲 坚持全民族的团结抗战214

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14

日本侵华方针的新变化214

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216

日本对沦陷区的殖民统治217

二、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220

敌后战场的巩固和扩大220

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223

战胜逆流坚持团结抗战22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229

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战局232

中国战区配合盟军作战232

解放区战胜严重困难234

敌后战场开展人民战争237

第十讲 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40

一、中国战场的局部反攻240

日本侵略者的垂死挣扎240

敌后战场开始反攻241

正面战场追击作战242

二、迎接抗战胜利的光明前途244

国民党统治的日趋腐败244

国统区民主运动的掀起247

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斗争248

中间党派对时局的倾向251

三、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253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新局面253

解放区军民的全面反攻255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56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259

国际国内形势的特点和内战危机259

第十一讲 争取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的斗争259

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和策略262

民主党派对时局发展的愿望263

二、国共两党和平建国的协议266

重庆谈判纪要的签订266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70

三、解放区人民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272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272

东北根据地的建立273

解放区的练兵,减租和生产运动274

第十二讲 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革命高潮276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276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276

共产党战胜国民党进攻的方针277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279

二、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279

打退国民党的重点进攻280

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282

三、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284

国统区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84

国统区人民的反美、反蒋斗争286

四、“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行动纲领289

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和政策289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91

第十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294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294

决战时机的成熟294

辽沈战役295

淮海战役298

平津战役300

二、将革命进行到底302

国民党和平阴谋的破产302

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30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306

全国革命胜利的准备306

建立新中国的基本纲领3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11

第十四讲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准备315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315

建国初期的错综复杂局面315

巩固人民民主政权316

统一财经工作、稳定物价318

没收官僚资本318

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和策略方针320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安定322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322

全国土地改革运动323

镇压反革命运动325

工商业合理调整和“三反”“五反”运动326

对旧中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改造328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和整党运动329

三、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330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330

恢复时期的历史经验332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335

过渡时期的历史特点335

第十五讲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35

总路线、总任务的提出338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341

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343

个体农业改造的完成343

个体手工业改造的实现347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胜利349

三、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353

社会生活安定团结局面的实现353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357

结束语361

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361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365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371

编后3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