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形势年鉴 198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形势年鉴 1989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 ISBN:7500002572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形势年鉴 198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1988年国际形势回顾3

一、美苏对话势头继续发展,东西方关系进一步缓和3

二、“热点”地区冲突出现连锁反应式的政治解决趋势5

三、亚洲等地区的民主化运动取得进展7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8

五、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10

世界经济形势一年的回顾13

一、世界经济平稳发展的一年13

1. 西方工业国经济稳定增长16

二、各类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16

2. 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形势18

3.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平衡发展20

三、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加强22

1988年的美苏关系26

一、美苏关系发展承上启下的一年26

1. 从日内瓦到华盛顿的前三次会晤26

2. 莫斯科会晤的成就与意义28

3. 戈尔巴乔夫的“圣诞礼物”29

二、导致美苏关系改善的基本因素31

1. 美苏力量相对削弱,世界向“多极化”演变31

2.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政策的转变32

3. 美国调整对外政策,迎接致命伤要战线的挑战33

三、当前美苏关系的特点和趋势34

1. 双方关系有所改善,但依然互为对手34

2. 经济技术竞争的地位上升,但军备竞赛仍在继续34

3. “热点”地区降温,但双方对战略地区的争夺并未停止35

令人瞩目的欧洲共同体内部市场计划38

一、振兴欧洲的重要部署38

1. 内部市场计划的产生及其背景38

2. 内部市场计划的主要内容42

1. 1988年的重大突破43

二、可观的进展43

2. 矛盾的表面化47

三、深远的国际反响50

1. 西欧一体化的新动力50

2. 1992年冲击波52

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和苏联改革的进展57

一、政治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58

1. 明确政治体制要进行“根本改革”58

2. 党自身的改革58

3. 政权机构的改革59

4. 建立一个法治国家60

5. 重要的人事变动61

1. 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62

二、以农业体制改革为前导努力推进经济改革62

2. 开展新的合作社运动63

3. 推进企业改革64

4. 放宽政策,扩展对外经济联系65

三、民族矛盾表面化,影响改革进程66

1.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的矛盾激化66

2. 波罗的海三个共和国要求更大的民族权利67

改革与困难交织的一年——1988年波兰、匈牙利及南斯拉夫形势回顾70

一、波兰形势70

二、匈牙利形势73

三、南斯拉夫形势76

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趋势的发展80

一、环绕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活动80

1. 西哈努克亲王与洪森两次会谈80

2. 柬埔寨问题非正式会议的召开82

3. 柬埔寨三方会谈和西哈努克一乔森潘会晤84

二、越南宣布“部分撤军”,但仍在阻挠柬埔寨问题的公正解决85

三、国际社会要求尽快实现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87

激烈动荡的缅甸政局91

一、缅甸人民群众掀起反专制争民主的浪潮91

1. 三月学潮引发全国各地的反政府示威活动91

2. 奈温引咎辞职,政局急剧动荡92

3. 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接管政权94

二、政局动荡的根源96

1. 纲领党实行对内专制,对外锁国的政策96

2. 经济每况愈下,人民生活日益困苦97

3. 国际民主化浪潮的冲击99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和阿富汗局势的发展100

一、日内瓦协议的签署和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00

1. 有关各方签署日内瓦协议100

2.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02

二、促成阿富汗问题政治解决的因素103

1. 阿富汗抵抗力量的发展壮大104

2. 苏联出于内政外交需要,急于从阿富汗脱身105

3. 美国谋求阿富汗问题得到有利于自己的解决107

4. 巴基斯坦在阿富汗问题上采取灵活态度108

5. 联合国积极开展调解活动109

三、苏联开始撤军后的阿富汗局势110

1. 喀布尔政权处境困难110

2. 阿富汗抵抗力量加紧出击,但内部矛盾渐趋尖锐112

3. 苏联大力支持喀布尔政权114

4. 美国、巴基斯坦等国继续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115

5. 联合国关于组建阿富汗联合政府的建议117

两伊停战和海湾局势的缓和120

一、伊朗接受598号决议和两伊实行停火120

1. 停火前两伊攻防态势的变化120

2. 伊朗宣布接受598号决议122

3. 两伊通过联合国调解实行停火124

二、两伊之间的直接谈判及其分歧126

三、两伊停火后海湾局势趋于缓和131

1. 伊朗同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的缓和131

2. 伊朗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133

3. 美国改变它在海湾的护航政策和对两伊的态度134

4. 苏联加强在海湾地区的活动136

5. 两伊经济重建任务和面临的困难138

巴勒斯坦人民的抗以斗争和巴勒斯坦国的诞生141

1. 以色列当局的残酷统治激起被占领土人民的反抗142

一、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民的抗以斗争142

2. 被占领土人民抗以斗争的发展及其特点143

3. 被占领土人民的抗以斗争给以色列沉重打击146

二、和平解决中东问题趋势的发展147

1. 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和约巴关系的变化147

2. 美苏对中东政策的调整及活动148

3. 以色列国内的和平运动和统治集团内部的争论150

三、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152

1. 巴解组织“建国换取和平”的战略思想和准备建国的内外活动152

2.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宣布建国154

3. 巴勒斯坦国建立的意义和影响157

1. 联大在日内瓦举行巴勒斯坦问题辩论会159

四、美国和巴解组织进行会谈159

2. 美巴直接对话加速了中东和平进程160

3. 中东和谈仍然面临艰难的前程163

西南部非洲出现和平的曙光167

一、和平协议的主要内容167

二、促使对立和方转向和谈并达成协议的原因168

1. 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美苏都愿推动地区冲突的政治解决169

2. 安哥拉人运政府求和心切171

3. 南非改变策略171

4. 古巴接受现实,同意撤军172

三、会谈几经波折,和平协议来之不易173

四、制约西南部非洲和平进程发展的因素175

国际要闻179

巴尔干6国外长会议181

巴拿马的两次“宫廷政变”182

戈尔巴乔夫的南斯拉夫之行183

法国大选,密特朗蝉联总统184

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第6届大会185

海地政变186

西方7国多伦多首脑会议186

欧洲共同体和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正式关系187

黎巴嫩出现两个政府并存局面188

第24届奥运会189

智利举行公民投票190

美国1988年大选191

巴基斯坦大选,贝·布托出任总理192

震惊世界的苏联亚美尼亚大地震193

第4次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194

大事记197

大事记(1988年1月-12月)197

文件、资料选编263

美国总统里根1988年国情咨文(摘录)(1988年1月25日)263

日本首相竹下登在第112次国会例会上发表施政方针演说(摘录)(1988年1月25日)270

国务院代理李鹏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外交工作》(1988年3月25日)277

国务委员兼外长吴学谦、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1988年4月6日)28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1988年4月13日)285

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的四项文件(1988年4月14日)2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问题的备忘录(1988年5月12日)297

苏美首脑莫斯科会晤联合声明(摘录)(1988年6月1日)300

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联合国第三届裁军特别大会上的发言(摘要)(1988年6月2日)309

西方七国多伦多首脑会议发表的政治声明(摘录)(1988年6月20日)311

西方七国多伦多首脑会议发表的经济宣言(摘录)(1988年6月21日)313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的报告(摘录)(1988年6月28日)3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1988年7月1日)340

经济互助委员会第44次政府首脑会议联合公报(摘录)(1988年7月7日)341

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会见日本首相竹下登时阐述中国政府对柬埔寨问题立场(1988年8月26日)345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发表的关于亚太地区政策讲话(摘录)(1988年9月16日)347

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第四十三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摘录)(1988年9月28日)356

国务院总理李鹏在泰国总理差猜举行的晚宴上宣布中国同东盟各国关系的四项原则(1988年11月10日)357

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特别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摘录)(1988年11月15日)358

国务院总理李鹏在澳大利亚全国新闻俱乐部答中外记者问(1988年11月17日)361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会见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访华团时的讲话(1988年12月2日)364

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调节戈尔巴乔夫在第四十三届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说(摘要)(1988年12月7日)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新闻公报(1988年12月23日)367

经济统计资料371

表1 世界各国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371

表3 美、日、联邦德国、法、英消费物价增长率(%)的比较379

表4 美、苏、日、联邦德国、法、英占世界出口贸易的比重(%)379

表2 美、苏、日、联邦德国、法、英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较379

表5 美、日、联邦德国、法、英占世界黄金外汇储备的比重(%)380

表6 美、日、联邦德国、法、英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化380

表7 主要西方货币对美元的比价变化380

表8 美国财政经济基本情况381

表9 苏联财政经济基本情况383

表10 日本财政经济基本情况384

表11 联邦德国财政经济基本情况386

表12 法国财政经济基本情况388

表13 英国财政经济基本情况390

汉英人名对照表392

索引4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