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管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谢京师编著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4435·001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管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现代管理学的对象与特点1
一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
二 现代管理学的特点2
第二节 学习现代管理的意义3
一 管理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3
二 学习现代管理的现实意义6
第三节 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8
一 管理思想的现代化8
二 管理组织的现代化9
三 管理方法的现代化10
四 管理手段的现代化11
五 人才管理的现代化11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13
第一节 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13
一 古代的管理思想13
二 近代的管理思想14
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萌芽15
一 亚当·斯密的管理理论15
二 罗伯特·欧文对人事管理的探索16
三 查尔斯·巴贝奇把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16
四 亨利·普尔点燃科学管理的火星17
第三节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建17
一 弗雷德里克·泰罗的科学管理17
二 亨利·法约尔的管理理论20
第四节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21
一 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之间的桥梁—玛丽·福莱特21
二 “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22
第五节 现代管理理论23
一 社会系统学派23
二 决策理论学派25
三 系统管理学派26
四 经验主义学派27
五 权变理论学派29
六 管理科学学派31
第三章 管理的内容、职能和目的34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34
一 对管理的不同解释34
二 管理的定义35
三 管理的二重性36
第二节 管理的内容和职能37
一 管理的内容37
二 管理的职能38
第三节 管理的实质和目的40
一 管理的实质40
二 管理的目的40
第四章 管理学原理42
第一节 “人本”原理42
一 什么是“人本”原理42
二 社会主义管理的特点42
第二节 系统原理43
一 系统和系统理论43
二 系统理论的主要特征44
第三节 整分合原理和反馈原理46
一 整分合原理46
二 反馈原理47
第四节 封闭原理和能级原理49
一 封闭原理49
二 能级原理52
第五节 弹性原理55
一 管理科学的特殊性55
二 管理弹性的类别56
第六节 动力原理57
一 三类基本动力57
二 动力的正确运用58
第五章 管理组织理论59
第一节 管理组织的职能59
一 组织及其要素59
二 组织的职能60
第二节 设计组织的原则60
一 目标原则60
二 统一指挥的原则61
三 管理幅度的原则61
四 管理层次的原则62
五 高效和相对稳定原则63
六 权责对等和才职相称原则63
第三节 授权的原则和方式64
一 职权与授权64
二 授权的原则65
三 授权的几种不同方式65
第四节 组织形式的类型66
一 直线组织66
二 职能式组织67
三 团队组织68
四 分权事业部制组织68
五 矩阵式组织69
第六章 管理计划与控制理论71
第一节 计划的作用和原则71
一 计划工作的作用71
二 计划工作的原则72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73
一 计划的编制和批准程序73
二 计划的贯彻执行75
三 计划的检查和监督77
第三节 计划的种类和指标体系78
一 计划的种类78
二 计划的指标体系80
三 计划指标的分类81
第四节 管理控制理论82
一 控制的前提和原则82
二 控制的类型和过程85
第七章 管理决策理论88
第一节 决策与决策科学88
一 决策的含义88
二 决策的作用89
三 决策理论的形成92
第二节 决策的程序95
一 确定决策目标95
二 拟定各种备选方案98
三 选择方案99
第三节 决策分类与决策方法101
一 决策的分类101
二 决策的方法102
第四节 决策的智囊机构106
一 智囊的机构的产生和发展106
二 智囊机构的组织形式111
第八章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116
第一节 行为科学的对象与性质116
一 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116
二 行为的种类和行为科学的性质117
三 行为科学的基本内容120
第二节 个体行为产生的动机和种类121
一 行为产生的动机和模式121
二 行为动机的种类122
三 正确认识挫折123
第三节 个体行为的理论127
一 人性管理理论127
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30
三 双因素理论131
四 不成熟到成熟理论132
五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133
六 公平理论134
第四节 个体行为的激励134
一 激励的原则和方式134
二 影响行为激励效果的因素136
三 个体行为的激励强化方法137
四 个体行为改变的途径138
第五节 群体行为139
一 人群关系139
二 团体行为142
三 团体中的个人143
四 团体行为冲突的处理方法145
第六节 领导行为148
一 领导行为包括的因素148
二 领导素质151
三 领导方式152
第九章 人才管理154
第一节 人才及成才规律154
一 人才的概念154
二 人才的本质属性155
三 人才的基本要素156
四 社会主义社会成才的一般规律157
五 人才开发的意义159
第二节 人才管理艺术159
一 管理艺术159
二 人才管理艺术的原则160
第三节 人才管理制度的改革166
一 破论资排辈陈规166
二 解决人才用非所长167
三 允许人才合理流动167
第十章 企业管理170
第一节 企业管理的职能和内容170
一 企业管理的性质和职能170
二 企业管理的任务和内容172
第二节 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和企业领导体制的变革174
一 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174
二 企业领导体制的变革177
第三节 当代企业家的职能、素质和观念183
一 发展商品经济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83
二 企业家是商品经济时代的英雄185
三 当代企业家的观念190
第十一章 科研管理194
第一节 科研组织形式的演变194
一 个体研究194
二 研究所的集体研究194
三 国家规模的合作研究195
四 国际性的协作研究196
第二节 现代科研组织的形式197
一 科学研究中心197
二 科学公园198
三 科学城199
第三节 现代科研组织的结构199
一 跨学科的组织结构199
二 科研矩阵组织结构200
三 科研组织的柔性200
四 科研组织的智能结构202
第四节 改革我国的科研管理体制203
一 我国科研管理体制的现状203
二 建立集中与分散结合的体制204
三 建立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的体制204
四 建立军用和民用科研结合的体制206
五 建立科学研究与生产相结合的体制206
六 发展技术市场207
第十二章 高等学校管理208
第一节 高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职能208
一 学校管理的发展208
二 高等学校管理的内容210
三 高等学校管理的职能211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管理目标213
一 教育目标与管理目标213
二 目标的管理作用214
三 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215
第三节 高等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与过程216
一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216
二 高等学校管理的过程218
第十三章 管理的方法224
第一节 行政的方法224
一 行政方法与行政组织224
二 行政方法的特点224
三 行政方法的作用及局限性226
四 行政方法的基本要求和适用范围227
第二节 法律的方法227
一 法律方法及其特点227
二 法律方法的作用、局限性及适用范围229
第三节 经济的方法230
一 经济方法的含义230
二 经济方法的特点230
三 应用经济方法的基本原则231
四 经济方法的作用及局限性231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法232
一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特点232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内容233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235
四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235
五 思想政治教育的法的局限性236
第十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237
第一节 信息论与信息科学237
一 信息的概念237
二 信息论的产生和发展238
三 信息科学240
第二节 管理信息的特征及分类240
一 管理信息的特征240
二 管理信息的分类242
第三节 管理信息系统243
一 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243
二 管理对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244
三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内容244
第四节 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246
一 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的客观必要性246
二 “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和标志247
第十五章 计算机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250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概况250
一 电子计算机的“家谱”250
二 计算机发展的主要特点与规律252
第二节 计算机的功能和特点253
一 电子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253
二 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特点254
第三节 计算机应用于管理的发展过程256
一 计算机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256
二 计算机应用于管理的发展阶段256
三 促进使用计算机的管理现代化258
后记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