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 关于人类恶意侵犯、破坏性与残忍性的经典名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 关于人类恶意侵犯、破坏性与残忍性的经典名著
  • (德)E.弗洛姆著;孟禅森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6413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1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22页
  • 主题词:自然科学总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 关于人类恶意侵犯、破坏性与残忍性的经典名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简介1

译序3

译者例言5

原序6

词意的说明8

导论:本能与人性热情11

第一部 本能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分析27

第一章 本能主义者27

早期的本能主义者27

新本能主义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康拉德·娄仑兹29

弗洛伊德的侵犯概念29

娄仑兹的侵犯说31

弗洛伊德与娄仑兹的异同35

类推“证明”法36

战争的结论43

新偶像崇拜--进化论49

启蒙时期的环境主义52

第二章 环境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52

行为主义53

B·F·斯肯纳的新行为主义53

目标与价值55

斯肯纳的学说为什么这般受人欢迎61

行为主义与侵犯行为63

论心理学实验68

挫折--侵犯说91

相同的地方95

第三章 本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异同95

最近的一些观点97

两种学说的政治背景与社会背景100

第四章 心理分析法对侵犯的了解104

第二部 对本能主义的反证117

第五章 神经生理学117

心理学与神经生理学的关系117

头脑与侵犯行为122

侵犯行为的防卫作用124

“逃走”本能126

捕食与侵犯127

第六章 动物行为132

俘虏状态下的侵犯133

拥挤与人类的侵犯138

原野中的侵犯行为141

疆土与支配权147

其他哺乳动物的侵犯性151

人类有没有屠杀禁戒?154

人是不是一类?159

第七章 古生物学159

人是不是捕食动物?160

第八章 人类学164

“狩猎者--人”是人类学上的亚当吗?164

侵犯与原始猎人172

原始猎人--是富裕的社会吗?183

原始人的战争185

新石器时代的革命192

史前社会与“人性”203

城市革命204

原始文化中的侵犯性211

对30个原始部落的分析212

体系A:生命肯定性的社会213

体系B:非破坏性的侵犯性社会213

体系C:破坏性的社会214

三种体系的实例214

破坏性与残忍的证据223

前言231

第三部 种种侵犯性与破坏性及其条件231

第九章 良性侵犯231

拟似侵犯235

偶然侵犯235

游戏侵犯235

自我肯定侵犯236

防卫侵犯242

动物和人的不同242

侵犯与自恋249

侵犯与抗阻254

服从侵犯256

手段侵犯257

论战争的原因259

减低防卫侵犯所必需的条件267

第十章 恶性侵犯:前提270

前言270

人的天性271

定向与献身的架构285

人类的存在需求同种种性格根源的热情285

根288

合一289

生效291

兴奋与刺激294

瘤症性(慢性)的沮丧--厌倦301

性格结构312

性格根源的热情的发展条件314

神经生理学上的条件315

社会条件320

本能与热情的合理与不合理326

热情对心理上的功用329

第十一章 恶性侵犯:残忍与破坏332

状若侵犯332

种种自发的形式335

历史记录335

复仇的破坏性336

狂欢的破坏性340

对破坏性的崇拜342

克恩.房·撒罗蒙:一个破坏性的偶像崇拜实例342

破坏性的性格:虐待症346

虐待症的本质351

虐待症的种种发生条件361

亨利克·希姆莱:囤积虐待症的一个实例364

总结393

第十二章 恶性侵犯:恋尸症397

前言398

第十三章 恶性侵犯:阿道夫·希特勒恋尸症的一个实例398

希特勒的父母与早年生活401

克拉拉·希特勒401

阿勒伊斯·希特勒403

从婴儿期到6岁(1889-1895)406

从6岁到11岁(1895-1900)410

少年期和青年期:11岁到17岁(1900-1906)412

维也纳(1907-1913)421

慕尼黑429

关于方法学上的几句说明431

希特勒的破坏性432

对破坏性的抑制440

希特勒人格的其他方面443

同女人的关系447

才能452

虚饰464

缺乏意志、缺乏务实的态度与如实的认识469

尾声:论希望477

附录一482

弗洛伊德的侵犯性与破坏性学说482

1.弗洛伊德的侵犯性与破坏性概念之演变482

2.对弗氏的死亡本能与爱洛斯学说的分析与批评490

3.死亡本能的力量与限度511

4.实质上批评519

5.兴奋减低原则--快乐原则与死亡本能的基础522

1.定义532

《战争论》中对战争和暴力的论述532

附录二532

2.暴力的无限行使533

3.目标在剥夺敌之抵抗力535

4.力量的无限发挥536

附录三537

爱因斯坦与弗洛伊德关于战争起因的通信537

1.爱因斯坦致弗洛伊德537

2.弗洛伊德答爱因斯坦5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