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管理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管理学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128607.jpg)
- 翟立林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5154368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管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管理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1.1 管理--重要的资源1
1.1.1 管理的任务和意义1
1.1.2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3
1.1.3 管理的功能5
1.2 管理理论的发展7
1.2.1 古典管理理论学派8
1.2.1.1 泰罗9
1.2.1.2 吉勒布瑞斯夫妇10
1.2.1.3 甘特11
1.2.1.4 法约尔11
1.2.2 人际关系理论学派13
1.2.3 管理科学学派15
1.2.4 权变理论学派16
1.2.5 系统科学学派17
1.2.6 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向18
1.3 管理者的环境和社会责任20
1.3.1 管理的外部环境20
1.3.2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22
1.3.2.1 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22
1.3.2.2 企业的直接社会责任24
1.3.2.3 企业对待间接社会责任的准则25
1.4.1 管理层次和管理方法手段26
1.4 管理的目标和方法手段26
1.4.2.1 机构目标的重要意义28
1.4.2 机构的目标28
1.4.2.2 企业的目标范围30
1.4.2.3 总体目标的建立31
1.4.2.4 目标的分解33
1.4.2.5 制定目标的准则34
1.4.3 目标管理法36
1.4.3.1 目标管理法的要点36
1.4.3.2 目标管理法的步骤36
1.4.3.3 目标管理法的利弊38
2.1.1 计划工作的任务和意义42
第二章 计划和决策42
2.1 计划--管理的基础42
2.1.2 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43
2.1.3 战略管理46
2.1.4 产品发展战略的制定方法47
2.1.5 计划工作程序50
2.2 决策52
2.2.1 决策的概念52
2.2.2 决策问题的要素53
2.2.3 决策过程55
2.2.4.1 决策的类型57
2.2.4 决策方法57
2.2.4.2 非确定型决策的分析方法58
2.2.4.3 风险型决策的分析方法64
2.2.4.4 效用及效用曲线68
2.2.4.5 决策者的类型74
2.3 计划文件和计划方法75
2.3.1 计划文件的特征75
2.3.2 计划文件的种类76
2.3.3 计划方法80
2.3.3.1 预测方法80
2.3.3.2 进度安排方法84
2.4.1 计划子系统87
2.4 计划工作和计划人员87
2.4.2 计划人员的责任89
2.4.3 计划质量的评价90
2.4.4 对计划人员的要求92
2.4.5 计划工作的计划94
2.4.6 做好计划工作的关键96
第三章 组织和任用101
3.1 组织及古典组织理论101
3.1.1 组织工作的任务和意义101
3.1.2 组织子系统102
3.1.3 古典组织理论104
3.1.3.1 组织结构105
3.1.3.2 分工108
3.1.3.3 管理幅度110
3.1.3.4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113
3.1.3.5 指挥关系114
3.2 权力和责任115
3.2.1 责任115
3.2.1.1 规定职责的内容和范围116
3.2.1.2 划清责任的性质117
3.2.1.3 管理人员负责情况的评估119
3.2.2 权力121
3.2.2.1 权力的实质122
3.2.2.2 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123
3.2.2.3 职能权力及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125
3.2.3 授权127
3.2.3.1 授权的过程及存在的问题127
3.2.3.2 集权和分权128
3.3 任用130
3.3.1 任用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130
3.3.2 人员的物色132
3.3.2.1 职务分析132
3.3.2.2 人事的调整和人事业务档案133
3.3.3 人员的选择135
3.3.4 人员的培训138
3.3.5 人员的考核139
3.3.5.2 考核的方法140
3.3.5.1 考核的作用140
3.3.5.3 考核工作中的注意事项141
3.4 机构的改革142
3.4.1 机构的改革和稳定性142
3.4.2 改革时所要考虑的因素143
3.4.2.1 改革的主持人143
3.4.2.2 改革的内容144
3.4.2.3 改革的类型144
3.4.2.4 改革对个人所发生的影响145
3.4.3 企业诊断145
3.4.5.1 人事改革的影响因素146
3.4.4 组织结构的改革和矩阵式结构146
3.4.5 人事的改革149
3.4.5.2 管理方格法150
3.4.6 改革对个人的影响以及减少阻力的途径152
3.4.7 改革的评价155
第四章 领导和激励158
4.1 领导158
4.1.1 领导子系统158
4.1.2 领导素质理论159
4.1.3 从决策行为研究领导162
4.1.3.1 按照决策行为划分领导方式162
4.1.3.2 领导者的决策行为方式163
4.1.4.1 领导类型166
4.1.4 从领导行为研究领导166
4.1.4.2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167
4.1.5 领导的权变理论170
4.2 沟通172
4.2.1 人际沟通173
4.2.1.1 人际沟通的要素和过程173
4.2.1.2 反馈和人际沟通174
4.2.1.3 提高沟通取得成功可能性的途径175
4.2.2 机构内部的人际沟通180
4.2.2.1 正式的沟通渠道180
4.2.2.2 非正式的沟通渠道182
4.3 激励184
4.3.1.2 弗鲁姆的期望模型185
4.3.1 动机形成模型185
4.3.1.1 需要一目标模型185
4.3.1.3 波特-劳勒的动机形成模型186
4.3.2 人类的需要187
4.3.2.1 麦斯劳的需要层次理论187
4.3.2.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189
4.3.2.3 阿盖瑞斯的成熟需要理论190
4.3.2.4 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191
4.3.3 激励措施191
4.3.3.1 交往192
4.3.3.2 改变管理思想192
4.3.3.3 工作设计194
4.3.3.4 转变职工的行为195
4.3.3.5 改变管理方式197
4.4 群体的管理198
4.4.1 正式群体199
4.4.1.1 正式群体的类型和沟通199
4.4.1.2 群体的发展和成熟200
4.4.1.3 委员会201
4.4.2 非正式群体204
4.4.2.1 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205
4.4.2.2 群体的确定205
4.4.2.3 非正式群体的发展207
4.4.3 提高正式群体工作效率的途径208
4.4.3.1 群体的规模209
4.4.3.2 群体的凝聚力209
4.4.3.3 群体的规范211
4.4.3.4 群体成员的地位216
第五章 控制和信息217
5.1 控制217
5.1.1 控制的基本原理217
5.1.1.1 控制的概念217
5.1.1.2 控制子系统218
5.1.1.3 控制过程218
5.1.2.1 控制的种类222
5.1.2 控制和审计222
5.1.2.2 审计223
5.1.2.3 控制的程度224
5.1.3 控制取得成功的关键225
5.2 控制手段229
5.2.1 例外管理229
5.2.2 损益平衡分析230
5.2.3 比率分析232
5.2.4 预算234
5.3 信息236
5.3.1 对信息的要求236
5.3.2 信息的评价238
5.3.3.1 计算机的主要功能240
5.3.3 计算机的辅助作用240
5.3.3.2 计算机的应用方面241
5.3.3.3 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实例243
5.3.3.4 采用计算机时的注意事项243
5.4 管理信息系统245
5.4.1 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过程246
5.4.2 如何确定所需要的信息247
5.4.3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249
5.4.3.1 管理信息系统的计划249
5.4.3.2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251
5.4.3.3 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252
5.4.3.4 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