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简编 1949-198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简编 1949-1985
  • 李德彬编写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7000890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63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简编 1949-198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

第一节 理论基础1

一、唯物史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重要理论基础1

二、实事求是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重要指导思想6

第二节 研究方法12

一、历史方法12

二、比较方法16

三、系统方法18

第一篇 人民政权的建立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1949年10月——1952年)22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起点22

第一节 解放前旧中国和1949年的经济状况22

一、工农业生产落后和遭受严重的破坏22

二、人口众多,人民生活贫困3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36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36

二、解放区经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起点的一个重要方面39

一、对如何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影响43

第三节 旧中国经济对新中国经济的影响43

二、旧中国经济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49

第二章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必要条件51

第一节 稳定物价和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51

一、稳定物价51

二、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62

第二节 国营经济的建立和工商业的合理调整69

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与扩大69

二、工商业的合理调整75

第三节 彻底进行土地改革87

一、必须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87

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90

三、土地改革运动的伟大胜利97

第三章 国民经济奇迹般的恢复与变化101

第一节 国民经济巨大变化101

一、财政收支平衡,市场物价稳定101

二、农业生产迅速恢复103

三、工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109

四、交通运输业的恢复与发展115

五、商业从虚假繁荣到真正繁荣116

第二节 人民生活初步改善118

一、城市人民生活初步改善118

二、农民生活明显的改善和提高123

第三节 创造经济奇迹的战略决策128

一、一定要发展生产力,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129

二、变革生产关系不超越社会发展阶段132

三、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积极因素137

第二篇 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改造(1953——1957年)141

第四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41

第一节 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始141

一、及时转入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建设141

二、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条件145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和投资分配154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任务154

二、“一五”计划的投资规模与投资分配161

一、引进技术设备的规模和特点166

第三节 “一五”计划引进技术设备166

二、“一五”计划引进技术设备的作用171

第五章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76

第一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76

一、必须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176

二、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183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183

第二节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191

一、我国手工业的地位和特点191

一、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的赎买政策199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9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203

第六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与经验218

第一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218

一、成功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218

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生产和建设指标221

三、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35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经验和问题241

一、关于社会主义改造242

二、关于引进技术设备250

三、关于经济建设255

四、关于经济体制260

第三篇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国民经济发展的挫折与调整(1958——1965年)275

第七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75

第一节 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75

一、“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和形成275

二、全国农村迅速人民公社化289

一、片面追求高指标296

第二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296

二、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309

第八章 经济发展的挫折和调整318

第一节 “大跃进”的挫折和经济困难318

一、工农业生产连续大幅度下降318

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急剧下降326

三、出现经济困难的原因332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339

一、农村经济的调整339

二、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整352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362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大跃进”的经验教训362

二、“大跃进”的历史回顾391

第四篇 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害(1966——1976年)407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干扰与破坏40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爆发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407

一、 “文化大革命”爆发407

二、国民经济急剧恶化418

一、“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建设的干扰和破坏426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建设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干扰和破坏426

二、对外经济关系遭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434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使农村经济陷入困境444

一、农业学大寨的推行444

二、极左对农村经济的干扰和破坏452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的一场灾难462

第一节 国民经济遭到最严重的挫折462

一、国民经济动乱和几起几落462

二、国民经济的“内伤”与经济效益的下降474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经济损失和教训484

一、“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到的巨大损失484

二、总结经验,汲取教训490

第五篇 历史的转折国民经济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1977——1985年)504

第十一章 1977、1978两年,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徘徊504

第一节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国民经济的恢复504

一、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504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506

三、国民经济存在的问题510

第二节 “左”倾指导思想在经济工作中的继续516

一、继续推行农业学大寨和提出三年实现农业机械化516

二、提出和推行冒进的《十年规划》522

三、大规模引进成套设备和借用外资527

第十二章 拨乱反正,国民经济在调整和改革中稳步前进535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变535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左”倾错误思想535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经济决策540

一、经济调整的必要性554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和进一步调整554

二、进一步调整564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570

第十三章 “六五”期间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体制的改革580

第一节 “六五”期间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581

一、争取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581

二、“六五”期间整个国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和稳定地增长583

第二节 “六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转变586

一、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587

二、控制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走提高经济效益的道路597

三、对外开放,加速封闭、半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605

第三节 “六五”期间经济体制的改革610

一、“六五”期间农村的改革610

二、“六五”期间城市的改革614

第四节 “六五”期间人民生活的改善621

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621

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624

结束语 回顾过去 再展宏图6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