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一代通信技术及相关数字电子产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坚,孙志月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24312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16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7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一代通信技术及相关数字电子产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概述1
1.1 数字化是时代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1
1.2 多媒体通信2
1.3 多媒体数字压缩技术4
1.4 Internet6
1.5 三电一体与三网融合8
第八章 数字电视技术 n9
1.6 数字电视时代的到来10
第二章数字相机11
2.1 数字相机的发展11
2.2 数字相机的基本原理12
2.2.1 基本图像知识12
2.2.2 数字相机原理14
2.3 数字摄影与传统摄影的区别15
2.4 数字相机的性能指标18
2.5 数字相机的分类20
2.6 数字相机的使用21
2.6.1 数字相机构件21
2.6.2 拍摄22
2.6.3 下载24
2.6.4 创意25
2.6.5 分享26
第三章可视电话、会议电视及IP电话27
3.1 可视电话/会议电视概述27
3.1.1 发展历程27
3.1.2 应用领域28
3.1.3 分类28
3.2 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系统标准29
3.3.1 终端设备31
3.3 标准会议电视系统31
3.3.3 多点控制单元(MCU)33
3.3.2 通信网络33
3.3.4 会议电视管理控制中心34
3.3.5 会议电视组网情况35
3.4 基于ISDN的可视电话/会议电视36
3.4.1 ISDN终端构成36
3.4.2 技术指标36
3.4.3 组网方式37
3.5 基于公用电话网的可视电话38
3.6 基于IP网的可视电话/会议电视40
3.6.1 可能性分析40
3.6.2 系统分层结构40
3.6.3 终端结构41
3.6.4 互联设备41
3.6.5 终端的互操作性42
3.7 IP电话43
3.7.1 IP电话要求44
3.7.2 IP电话产品44
3.7.3 IP电话标准45
第四章 VCD和DVD技术46
4.1 VCD的发展及版本46
4.2 VCD2.0标准47
4.4 VCD播放系统49
4.4.1 VCD播放机49
4.3 VCD核心技术49
4.4.2 PC硬解压系统51
4.4.3 PC软解压系统52
4.5 DVD发展与规格52
4.5.1 DVD规格52
4.5.3 DVD分区制53
4.5.2 DVD分类53
4.5.4 DVD与VCD的区别54
4.6 DVD核心技术55
4.7 DVD播放系统56
4.7.1 DVD播放机56
4.7.2 PC硬解压系统57
4.7.3 PC软解压系统58
4.8 DVD与家庭影院58
4.9.1 DVD市场分析59
4.9 DVD短期内能取代VCD吗?59
4.9.2 VCD厂家面临的挑战60
4.9.3 VCD发展方向60
4.10 CVD和SVCD61
5.1 交互电视的起源及应用62
第五章 交互电视与点播电视技术62
5.2 交互电视系统功能与结构64
5.2.1 系统功能64
5.2.2 系统结构65
5.3.2 准点播电视NVOD67
5.3.1 真点播电视TVOD67
5.3 真点播电视和准点播电视67
5.4 NVOD系统结构68
5.4.1 有线电视网下行和电话网上行的NVOD系统68
5.4.2 双向有线电视网上的NVOD系统69
5.4.3 电话网上的NVOD系统70
5.4.4 局域网上的NVOD71
5.5 VOD核心技术72
5.5.1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72
5.5.2 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72
5.5.3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73
5.6 VOD应用实例74
6.1 机顶盒功能与分类76
第六章 机顶盒和CableModem76
6.2.1 硬件结构77
6.2 机顶盒结构77
6.2.2 软件结构79
6.3 机顶盒实例79
6.3.1 IBM公司的机顶盒结构79
6.3.2 C-Cube公司的机顶盒结构81
6.3.3 SGS-Thomson公司的机顶盒结构81
6.3.4 LSILogic公司的机顶盒结构82
6.3.5 TI公司的机顶盒结构82
6.3.6 Microsoft的机顶盒83
6.4.2 WebTV构成与优点84
6.4.1 WebTV的起源84
6.4 WebTV84
6.4.3 WebTV发展情况与产品85
6.4.4 WebTV面临的问题90
6.5 CableModem概述90
6.6 CableModem结构及系统结构93
6.7 CableModem标准94
6.7.1 MCNS标准94
6.7.2 IEEE标准95
6.7.3 ITU标准96
6.8 CableModem实例96
7.1.2 计算机网99
第七章 三网融合与接入网99
7.1.1 电信业务网99
7.1 三网融合99
7.1.3 广播电视网100
7.1.4 信息时代呼唤三网融合103
7.1.5 我国三网融合——一个平台三个网104
7.1.6 三网融合的技术基础和难点105
7.1.7 Internet:三网融合的典型105
7.1.8 国内外三网融合实例106
7.2 主干网107
7.2.1 同步数字体系(SDH)107
7.2.2 异步传递模式(ATM)109
7.3.2 高速数字用户线系统(HDSL)111
7.3 接入网111
7.3.1 光纤用户环路111
7.3.3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技术(ADSL)112
7.3.4 甚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系统(VDSL)113
7.3.5 光纤同轴混合(HFC)网113
8.1 数字电视的发展119
8.1.1 数字电视的起源119
8.1.2 数字电视三足鼎立119
8.1.4 数字电视的优点120
8.1.3 数字化彩电≠数字电视120
8.2 数字电视核心技术121
8.3 美国数字电视标准121
8.3.1 ATSC标准122
8.3.2 美国计算机界与电视界数字电视标准之争123
8.4 欧洲DVB标准124
8.4.1 DVB广播传输系统124
8.4.2 DVB基带附加信息系统125
8.4.3 DVB交互业务系统126
8.4.4 DVB条件接收及接口标准126
8.4.5 DVB和ATSC比较126
8.5 日本ISDB标准127
8.6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情况128
第九章 各种相关国际建议130
9.1 JPEG标准——数字相机图像格式通用标准130
9.1.1 运行模式130
9.1.2 系统结构和构成131
9.1.3 JPEG处理彩色方案134
9.1.4 JPEG文件格式134
9.2 H.320框架建议——可视电话/会议电视标准136
9.2.1 H.261视频编解码标准136
9.2.2 G.722音频编解码标准140
9.2.3 H.231多点控制单元标准142
9.2.4 H.221复用/解复用标准143
9.3 T.120系列建议——数据会议标准144
9.3.1 T.120系统模型145
9.3.2 T.121通用应用模板GAT146
9.3.3 T.123协议栈147
9.3.4 T.122/T.125多点通信服务MCS147
9.3.5 T.124通用会议控制GCC149
9.3.6 T.126多点静止图像和注释交换150
9.3.7 T.127多点二进制文件传输MBFT150
9.4.1 概述151
9.4 MPEG-1标准——VCD标准151
9.4.2 视频码流结构153
9.4.3 编码图像类型154
9.4.4 视频编解码155
9.5 MPEG-2标准——DVD、VOD、数字电视标准158
9.5.1 概述158
9.5.2 特点159
9.5.3 类和级160
9.5.4 分级编码162
9.5.5 运动预测和补偿162
9.5.6 视频编解码164
主要参考文献165